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2024-08-06汪炅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是强调实践性,而第二课堂是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图书馆作为铸魂育人的文化高地,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学校课程思政在第二课堂的开展。本文通过调查学生思政类图书的阅读倾向和课程思政建设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研究,分析课程思政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图书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阅读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73
0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纲要要求,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所以课程思政是全面综合性的教育,需要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f86aa4b84fc1514693922b4e8d7c89f7能力为根本,研究如何在大思政背景下,以“三全育人”基本方针为导向,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教育中,其意义重大。在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高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包括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而图书馆作为文化铸魂的育人高地、文献信息中心和阅读推广中心,具有思政教育开展的天然土壤。
在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阅读现状和课程思政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本校已经开展的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梳理思政教育与阅读推广活动结合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阅读推广中的意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高职院校相比于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二课堂的阅读推广活动之中。
1.1图书馆馆藏资源助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具有参与思政建设的文献资源优势。图书馆可以将馆藏资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分类别分批次地把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定期向师生推送。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提供深度上更加专业、广度上更加全面。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对馆藏资源中思政元素的整合,不断加深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文献内容。
1.2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助推“三全育人”工作
鉴于图书馆在第二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利用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不断更新和推出课程思政的读者活动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特殊的时期,例如,读书文化月时期、迎新季、中秋节等或者是重要宣传节点,图书馆可以推出形式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育中,积极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要求。
2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调查
2.1样本选择和问卷设计
本研究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读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该研究线上线下面向学生读者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9份,通过调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借阅图书种类、对思政类阅读推广的认可度、思政类书籍借阅情况以及思政类经典书籍的借阅理由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2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该校在校生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比63.3%,大二学生占比36.7%,其中女生占比67.2%,男生占比32.8%。该校大三学生因校外实习,没有参与此次调研。
2.2.1思政类图书借阅情况
笔者按中图法收集了该校2021—2023年借阅书籍种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思政类图书在图书馆占比较大的A类和D类,在学生借阅流通量中占比仅有3.3%和1.7%,思政类图书在学生借阅中占比较低。
2.2.2学生思政类经典书籍阅读倾向
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思政类专业书籍和红色经典代表作品是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为了解思政类专业书籍和红色经典代表作品在学生中的借阅流通比例,笔者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出问题:以下代表性作品中你读过哪些?从本题的答题结果来看,大多数读者学生能够选出这些代表性作品,但是所占比例较低。这些书籍中排名前五的作品是《红岩》《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产党宣言》《林海雪原》。从调研结果来看,小说类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较大,理论性较强的经典代表作品比重较低,少部分红色经典作品学生没有阅读过。
通过调查学生读者借阅思政类书籍的理由,了解他们借阅书籍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身热爱阅读红色经典著作的读者占比24%,认为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的读者占比22%,认为不了解但是想尝试阅读的读者占比43%,认为打发课余时间的占比11%。以上分析看出,选读这些红色经典读物的同学大多数是不了解又想尝试阅读的读者。可见,图书馆的积极推荐、引导和专题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对于已经开展的思政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
2021-2023年该校学生在对于参加思政教育类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思政教育阅读推广活动非常满意高达82%,基本满意9%,一般和不满意占比很低。
4课程思政建设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成果
该校图书馆以读书文化月、迎新季为契机,持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在重要时间节点把课程思政融入每年的读书活动之中。近3年来,图书馆每年持续举办主题各异的读书文化月活动,共计20余场。2021年,该校图书馆将年度读书月活动与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紧密结合,“以声动人,重温经典”红色影视作品配音比赛、红色经典阅读征文活动等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相关的征文等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名读者参与其中。图书馆联合街道组织开展“读红色书籍,听历史回声,青年心向党”专题讲座;联合各系部、学生处(团委)、读书协会,充分宣传动员,开展“根植红色基因重温峥嵘岁月”阅读推广讲座、“大学生活从认识到行动”等党史学习教育和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的系列讲座。
2022年图书馆联合院团委和各系部共同“悦读青春,书香中澳”展览,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时期,图书馆主动融入学校关于全体师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工作中,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分享会,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要精神向学生详细解读,联合各系部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奋力谱写新篇章”朗诵比赛预赛和决赛,吸引各年级学生踊跃参加。
5图书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1馆藏资源中思政教育类书籍流通率不高
该校图书馆在面向广大师生读者时,仍然以已有资源服务为主,虽然努力向服务与教育并重转型,但是缺少主动推荐专业资源的意识。图书馆内虽然思政类馆藏资源丰富,但是缺少对其加工整理,缺少对在校师生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导致馆内思政类经典读物借阅流通率不高,仅有一些热爱相关专业的师生借阅,没有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5.2图书馆思政服务教育意识欠缺
该校图书馆现阶段虽然已经开始注重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但是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没有纳入图书馆年度重点工作。图书馆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未能发挥第二课堂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该校虽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育,但是图书馆目前还处于“单线作战”的状态,力量薄弱,无法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5.3图书馆尚未形成课程思政阅读推广专题系列
近年来,该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基本抓住读书文化月、迎新季或者传统节日为契机,推出相关的主题活动。此举仅仅局限于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并没有把阅读推广活动系统化,更没有针对课程思政教育专门研究制订相关的阅读推广专题计划。这种阅读推广方式是每年完成任务式的临时组织策划阅读推广活动。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学校各部门统筹规划,因为课程思政教育涉及学校的各部门各专业,因此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课程思政阅读品牌,精心打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建立机制、健全阅读推广保障体系。
6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策略研究
6.1依据学生阅读倾向,编制思政类书籍清单
调查本校学生的阅读倾向可知,思政类书籍阅读占比较低,认为不了解但是想尝试阅读思政类书籍的读者占比43%。图书馆应加强对于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宣传、推广和引导,可以组织本馆馆员对馆藏文献进行筛选,依据本校学生的阅读水平,筛选并推荐适合高职学院大学生阅读的思政类经典作品。针对调查结果,小说类文学作品占比较大,理论性较强的经典代表作品占比较低,图书馆在具体书单推荐上,可以将思政类书籍分为马哲类专业书籍、红色经典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文学作品等几大类专题。
6.2主动融入学生社团,拓展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目前该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高达82%,课程思政建设在阅读推广中开展成效显著。图书馆针对不同的文献资源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推广方式。例如马哲类经典著作,学生阅读此类经典原作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通过我校的借阅图书的调查情况看,此类书籍借阅量不高,学生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图书馆馆员可以融入学生社团或者担任指导教师,例如读书协会、志愿者协会等,鼓励社团成员打造阅读队伍,通过宣传专题教育、专场沙龙的形式激起学生阅读此类书籍兴趣,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红色经典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此类书籍有交流讨论的土壤,图书馆可以采取图书馆馆员和社团骨干学生共读共讲、共同推荐等方式,加深大家对此类作品理解,达到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
6.3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多部门共同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会贯通,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统一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共抓共管,形成多部门协作交流机制。例如图书馆举办思政类阅读推广活动时,需借助学生处、团委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在各系部加大宣传影响力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图书馆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专业课教师合作,邀请优秀教师指导图书馆馆员和学生阅读专业书籍。
6.4提升馆员思想素养,强化队伍建设
图书馆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工作,不仅需要和各部门协同合作,也需要提升馆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高职学校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兼职阅读推广人员势在必行。这也是缓解图书馆思政类书籍无人推荐、鲜有知晓的尴尬处境的有效方法。馆员需要定期开展思政交流学习会,关注时政新闻,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真正把图书馆的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背景下,图书馆应发挥文化育人的传统优势,针对学校课程思政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向、新举措、新方法,提升自身专业服务水平,适应并助力课程思政改革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528)[202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31)[20160105].http://www.moe.
[3]胡晓辉.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22,(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