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4-08-06王福娟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为了凸显高职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思想、立足新情况,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促进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从“立德树人”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策略的实施3个角度展开,旨在真正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思政;思政教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72
0引言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德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德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真正弄清立德树人的途径、目的以及方法,真正在了解现阶段立德树人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旨在真正重视立德树人,在行动上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将学生打造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具备“四个自信”的高素质人才。
1“立德树人”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
1.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社会观、政治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教师真正让学生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真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使他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他们思维方式的成熟。
1.2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加上国际社会的日益复杂,如何在各种思想充斥网络和现实的背景下,更好地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成为广大思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对此,高职思政教师可以从中国的制度建设过程以及我党的奋斗过程入手,真正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并使他们真正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并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及现实的思考中逐步树立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1.3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思政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为此,在开展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高职思政教师可以在课上讲授更为多元的思政智慧,让学生从主观上树立思政意识,并在课下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社会,通过实际行动奉献社会,使他们真正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行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并真正让个人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路上的“石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为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2“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
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在外因上,由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各种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渗透到网络上和生活中,这给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内因上,因为部分高职生并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思维,所以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并未深入了解思政知识,从而会产生各种困惑。针对上述状况,高职思政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因两个因素,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既要对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环境进行深入的解读,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以及他们的思维特点,给予他们相应的解答,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正确政治观。以上种种无疑提升了思政教师的教学难度。
2.2教学模式与方法不够新
目前,大部分高职思政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一味地向学生解释思政内容和理念,并不注重转变原有的思政教学方式,即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尴尬状况,导致学生无法从个人的认知以及生活体验中理解思政知识,并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对此,高职思政教师需要真正转变传统的授课理念,升级原有的思政授课形式,学习多种思政教学方式,比如实践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真正丰富课堂的授课形式,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中构建与思政课程的连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结合他们的实际思政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相应的思政知识,促进他们正确思政观念的形成。
2.3学生的思想基础不牢固
造成学生思想基础不牢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实际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生错节。在开展高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所教授的思政内容与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接触的信息内容产生较强的错节,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相应的思政知识。第二,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模式存在较强隔阂性。在进行思政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和标新立异,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强的隔阂,使学生不能迅速地融入相应的思政学习中,造成部分学生的思政知识基础不牢。第三,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学生接受信息渠道更为多元,接收的信息纷繁复杂。与此同时,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思维思辨能力,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出现对现有政策错误解读的尴尬状况,导致学生的思想基础不牢固。针对这种状况,思政教师需要真正从学生的认识特点、思维方式以及信息接收渠道等角度入手,开展相应的思政授课形式,让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夯实他们的思想基础。
2.4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现象的复杂以及各种思想的充斥,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高职思政教师一方面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教学能力,比如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广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解惑能力,尤其是从思政教学的角度解读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真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这对现阶段的思政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要求。为了真正满足现阶段思政教学的要求,思政教师应提升个人的专业教学能力。
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3.1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
在立场方面,高职思政教师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就思政教学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程开展的基础中的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党成立,并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思想之灯”。最后,从现实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事物的指导性思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更为科学地看待日常的事物。
在学习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真正让教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第一,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小组。高职院校可以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让更多的思政教师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促进整体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二,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相关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让其进行专门的演讲,拓展本校教师学习视野,让教师从更为多元的角度思考思政问题,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三,开展马克思主义教学考核。高职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学考核,并统计教师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策略,比如组织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活动,让更多的教师正确学习、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构建完善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中,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运用各个教育主体的力量,构建具有专业性、综合性的思政课程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职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高职思政理论课小组。教师可以构建高职思政理论课小组,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教学优势,让他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设置相适应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二是构建高职思政理论课专家队伍。高职可以邀请造诣精深的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掌握的学术前沿知识,让这些专家学者进行高职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让教师掌握前沿性的思政内容。
三是打造高职思政课程网站。高职可以构建思政网络课程,一方面将全国性的优秀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本校网站,另一方面组织本校教师开展网上备课,并注重引用全国优秀的思政内容,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思政课程内容,促进整体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是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思政课程体系。为了落实思政课程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可以构建实践性的思政课程,让学生摆脱传统枯燥无味的思政学习,从实践中感受思政知识的内核,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为此,教师可以构建多种实践形式,比如志愿者服务、知行讲坛、名人进校园、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参观考察等,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思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相应的思政知识,促进他们良好品格的塑造。
3.3形成适应时代教育需求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构建适应时代教育需求的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氛围4个角度进行思政课程的建设。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转变原有思政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将抽象性的思政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即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授课内容,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思政知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内容的引入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育人性和启发性,让他们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反思,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手段上,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相应的思政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思政知识以形象化的图像、视频的方式展现,真正让学生身临其境,更为直观地理解思政知识,提升思政教学的说服力,为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桥梁”。
在教学设计上,高职思政教师需要落实生本理念,结合实际的思政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并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带着兴趣走入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提问环节,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掌握思政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发挥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氛围方面,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需注重营造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构建幽默性的教学氛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改变传统思政教学的枯燥性。其次,教师可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政教学氛围,注重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政治,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适时地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延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构建互动性的教学氛围。教师在优化思政课程资源的同时,需要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勇于发言,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鼓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目的。
3.4对高职思政教师实施重点培养与严格要求
在培养高职思政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从学术研究、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方面入手:
在学术研究方面,高职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活动,聘请专家到校莅临指导,真正让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掌握相应的前沿知识,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院校可开展专门的课题探究活动,让教师真正参与思政教学课题探究中,使教师通过理论的探讨,提升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教学能力上,高职要重视思政教师培训,重点从转变思政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及方式入手,让教师真正掌握实用性的思政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交流,让本校教师跳出原有的教学思维,拓展教学视野,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此后,高职院校可让交流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并组织相应的学习交流会议等,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方面,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让思政教学更具有说服力,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高职院校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培训方式,比如,挂职锻炼、参观学习以及专题调研等,让教师真正参与其中,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严格要求思政教师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提升教学标准,并注重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注重从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此,促进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5落实“立德树人”“科学育人”实践活动
在落实“立德树人”“科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可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加强高职各个教育环节的通力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全院性的实践活动,真正让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以及院校党委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注重构建全院性的思政教学模式,真正从院校的角度开展立德树人教学工作。二是构建制度化的实践活动。高职教师可以构建制度化的实践活动,既要遵循相应的实践规律,又需结合实际的客观状况,构建科学的实践活动步骤,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思政内容的认知,促进他们政治素养的增强。三是开展阶段性的“立德树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节日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活动,注重活动开展的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思政知识的认知。比如,在国庆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汇演,让他们真正在汇演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并深入了解我国的国史、党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思政实践活动育人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立德树人背景下,探索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并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要求,灵活开展思政教学活动,让学生HvNSwz11cPj6OGR9edZABNnupqNJtrnaKLZLfj9UuR0=真正融入其中,并深入思考相应的问题,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构建,真正发挥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论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
[2]黄海菲.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4).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研究,2018,(10).
[4]田洪芳.高职“思政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5]何红娟.“思政课程”到“思政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
[6]宗爱东.思政课程: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