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仿真与高职体育深度融合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2024-08-06何莉莉王艳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其中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和潜力。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评估了虚拟仿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技术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体育场景的兴趣。此外,研究还为高职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推动了虚拟仿真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入结合,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虚拟仿真;高职体育;深度融合;策略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71

0引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其中虚拟仿真技术在全球教育界展现出独特价值。这项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三维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特别在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教育中,随着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虚拟仿真技术被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一技术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旨在提供教育改革和技能提升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和应用模型,以指导高职院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1研究方法

1.1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学校和市图书馆、数据库及网络资源,收集了与“虚拟仿真技术”和“体育课程”相关的2部论著、3部书籍和65篇论文,分析了这些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和现状,旨在识别潜在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资料基础。

1.2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非结构访谈,主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面向体育教师,以了解该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并收集建议以优化后续研究。访谈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进行,内容涉及教学内容设计和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理论,目的是听取专家意见,为教学实验的合理开展提供指导。

1.3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选取周口文理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2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的体育情境兴趣和体育自主学习情况。兴趣调查采用上海师范大学葛耀君的研究中“体育情境兴趣量表”,包括“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和“总体兴趣”6个维度。自主学习能力测试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吴本连研究中研制的量表,包含“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4个维度。这两个量表均符合统计学要求,适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4实验法

本研究在周口文理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2个平行班中进行,将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和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由同一教练授课,每周进行2个学时的训练,保持所有外部条件一致。实验内容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教学内容,在同一时间段内实施,确保指导和实验过程的统一。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情境兴趣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在实验结束后还进行了身体素质测量。通过这些数据的比较分析,旨在得出真实有效的研究结论。具体思路见图1。

图1

1.5数据分析法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或Python)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定量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或ANOVA分析定量数据,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对于开放式问卷和观察记录,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包括数据编码、主题识别等,并将定性与定量结果结合,实现综合分析。

2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见图2。

图2研究思路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情境兴趣分析。

实验前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F=0.368,P>0.05)和体育情境兴趣(P>0.05)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态度和认知趋于一致,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合适的前提条件。

(2)试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情境兴趣分析。

试验前后分析表明,对照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指标(学习动机、过程、结果、环境)以及体育情境兴趣的各个方面(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总体兴趣)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均>0.05)。这表明传统的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全程指导,可能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深层次变化。此外,体育教学周期的长期性和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这些发现与吴本连、刘云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法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情境兴趣分析。

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分析显示,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提高(P分别为0.01、0.00、0.00),表明教学实验干预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学习环境(P=0.56)方面则未见显著变化,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在创设自由学习环境方面的有效性。在体育情境兴趣方面,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及总体兴趣指标均有显著提升(P均<0.01),说明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4)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情境兴趣分析。

实验后分析表明,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5),表明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VR建模的虚拟教学系统让学习者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在体育情境兴趣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样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0<0.05),说明虚拟现实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素养,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建议

首先,优化教学设计,包括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互动元素和设计有效的评估机制,以适应虚拟环境并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强化技术适应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虚拟仿真技术培训,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灵活性。再次,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体育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以推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最后,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如资金、技术更新和专业培训,以促进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洁,张楠.基于虚拟仿真的体育教学实训平台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22,38(3):173175,179.

[2]杨文意,田春兰.高校院校体育专业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1):127130.

[3]徐峰,施兰平.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10):118119,124.

[4]潘红霞,刘从梅,闫松,等.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