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模式探究

2024-08-06窦霖于杰吕春会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高职院校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问题凸显。音乐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探索音乐教育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爱国情感、增强团队意识、强化道德认同。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思政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62

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媒介的素质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不仅是按照社会需求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或培养具备音乐技能的专业人才,更应体现为通过音乐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从而升华学生精神境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深度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1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音乐教育既是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其本身具有音乐独特的学科性质,又源自生活,受一定社会发展、道德风尚的影响,彰显着社会特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叉、深度关联。

1.1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侧重点不同。音乐教育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审美力、表现力等方面,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和对美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彰显个性,发挥天赋和创造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养明辨是非、自省自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特点。相比之下,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放松、愉悦。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有差异。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较为生动、灵活,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主要以感受为主,多采用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演示、音乐欣赏、技能练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主要体现为理论讲授和说服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方法亟须拓展和创新。

1.2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虽然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都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借助音乐教育活泼、轻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通。虽然两者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教育目标是互通的。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是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善。音乐与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相贯通,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通过教育的方式触及学生心灵,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塑造品格、升华境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理论讲授、讨论交流、情感激励等,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品格。两者都是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以教育为手段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和灵魂,为其他一切教育主导方向,尤其是音乐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必须以正确价值观念为引导,避免学生被低俗、暴力或反社会的音乐误导,产生不良风气或盲目跟风,在生活中迷失方向。反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音乐作为载体,解决传统教育单调、枯燥、乏味的问题,以更加轻松、愉悦,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总之,音乐教育侧重于情感引导,以情化人;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说理,以理服人,两者结合更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文化基础薄弱,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在思想层面则体现为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立场不够坚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之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音乐教师缺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意识,音乐教育的思政育人功能发挥不理想。

2.1社会负能量音乐影响较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音乐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作品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出现了庸俗和低俗的现象,以传递消极、颓废情绪吸引关注,或崇洋媚外,秉持金钱至上的观点,盲目追求个人享乐等。这类作品严重影响了我国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为这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快捷的媒介,大量负能量的音乐作品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冲击。

2.2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

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类课程仅为音乐系学生必修课,非音乐专业学生只能通过选修课形式参与到课堂中,而选修课的选课学生数量有限,很难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实现协同育人效果。在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相关的课程比重较大,一些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技法时,对国外音乐文化和技艺过于推崇,使很多学生产生西方文化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觉。在资金投入方面,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学科特殊性,需要场所和配套设备如琴房、多媒体教室、各类乐器等进行辅助教学,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场地常被占用、设备简陋影响教学效果,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在课程监管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的管理较为松散,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教学案例存在误导性,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在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提升方面没有发挥正面作用。

2.3音乐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欠缺

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培训,一些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思政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在备课时不会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虽然在学校“课程思政”的要求下,在课堂中偶尔融入音乐文化知识和音乐创作者的励志故事,但讲述不够生动、深入,结合较为生硬,没有触动学生心灵、达到思政育人的预期目标。此外,西方的音乐体系比较完整,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普遍接受过西式音乐教育,对于国外流行的“爵士”“摇滚”等音乐认同度较高,在教学中常会因为个人偏好选择西方音乐作为范例,重视音乐旋律、乐理、曲调、唱法等专业技巧的讲授,从而忽视了民族音乐、红色音乐等,导致思政育人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2.4学生对主流音乐的认同度不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不够深入,音乐鉴赏能力不高,审美与主流意识形态差异明显。所以,在校园中普遍被学生所认可的还是网络中较为流行的音乐,其时尚、潮流的音乐风格迎合了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相比之下,民族音乐和红色音乐等主流音乐却被学生拒之门外。在古典音乐、高雅音乐和红色音乐的相关活动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流行音乐的活动中较为活跃,加之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没有专业教师引导和把关,活动缺乏思想高度。流行音乐作品尤其是网络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又缺乏有效监管,学生盲目跟风,容易陷入认识误区,导致精神上的迷茫和空虚。加强音乐教育的主导性和方向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

“不管你学什么,做什么,音乐都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激发灵感,对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帮助”。音乐是人们认知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具有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激发共鸣的功能,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国情怀、养成良好品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多角度出发,用音乐净化学生心灵,助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1加强音乐教育思政育人保障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重视发挥音乐教育思政育人作用,将音乐教育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

开设并合理安排音乐教育课程。条件允许的院校应将音乐教育安排在专业和非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体系中,或鼓励音乐教师多开设选修课程,在保证学时的基础上放宽对选课学生的数量限制,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体系构建上要呈现中国化的特征,课程多体现戏曲、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红歌赏析等方面的内容,使音乐教育更具民族性和文化性,将西方音乐作为教学的借鉴与辅助,使其服务于中国音乐教育。

为音乐教育提供物质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音乐活动提供稳定的场所,如建设琴房、录音室、多媒体教室、排练室等,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保证教学设备的质量,购买达到一定标准的播放器、话筒、音响、乐器等,只有设备达到教学要求,才能将音乐的美真正展现出来,学生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观和对音乐的鉴赏力。

3.2筛选音乐教育优质教学资源

音乐是思想的一种传递,要想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在教学中选用的音乐作品就需要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如经典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体现时代特点的作品《万疆》《半生雪》《雪龙吟》等,体现民族特色的作品《闹元宵》《唱大戏》《月牙五更》等。通过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脉,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播正能量,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流行音乐传唱度高,歌词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记忆和认可。而且很多流行音乐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元素,具有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如《阳光总在风雨后》《青花瓷》《最初的梦想》《七子之歌》等。高职院校教师及教学督导要严格筛选和监督音乐教学中选用的流行音乐,以优秀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坚定意志、调整心态、健全人格。

具有高尚思想和精神内涵的高雅音乐作品。高雅音乐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学习高雅音乐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选择像《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等作为教学范例,这些音乐既优美动听,又饱含深情,学生能够被音乐温暖和触动,在音乐中得到思想和情感的释放,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3营造音乐教育思政育人氛围

音乐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就不能将目光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的作用,营造音乐教育课上课下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突破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虽然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教学内容和方式较为生动有趣,但在一些涉及理论的课程中仍存在传统的“灌输”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破和创新,寓教于乐,从学生兴趣点出发,选取优质教学资源,结合现代教育形式,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比如在歌曲解析中,适当的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励志故事等,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积极开展课下音乐实践活动。近年来,许多课程都在探索实践教学方法,而在众多课程中,音乐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喜欢、参与度最高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音乐实践活动的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活动中,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红歌合唱、民族器乐交流展示活动等,将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感传递出去。学生通过活动的实际组织、演示、参与等对音乐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活动中提升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

3.4提升师生音乐教育思政育人意识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交互主体,两者只有方向一致,相互配合才能提升教育效果。

音乐教师自觉提高自身政治意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普遍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观意识不够强烈,这就需要学校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提升其政治敏感性。音乐教师只有政治素养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在主观上认识到音乐教育思政育人的重要性,进而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上下功夫,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加高雅、积极、健康的教学资源来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音乐教育更深层次的教育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身思想境界。高职院校学生是音乐教育的学习主体,如果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应提高育人意识,从辅导员到教辅人员,从思政课教师到专业课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品位,自觉抵制低俗、恶俗的音乐作品,主动参与到积极、健康的音乐活动中,以高雅音乐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精神文化范畴,而音乐教育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学科优势,借助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正确引导,发挥音乐教育思政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惠.论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鲁东大学,2013: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3]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8.

[4]唐珊.大学生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