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8-06吴陈舒李平
摘要:湘赣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是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激发大学生“强军梦”的生动素材、增进大学生精神信仰的鲜活动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绝佳案例。面对大学生参军意愿不高、入党动机多元化、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创业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问题,以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团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强军梦”的实践、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教育等路径,将有助于发挥湘赣边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从而引导广大大学生投身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
关键词:湘赣边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强军梦;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59
湘赣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区域引领老区人民浴血奋斗的历史记忆,是湘赣边革命老区英勇斗争的红色沉淀,凝聚着湘赣边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结晶。在革命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湘赣边红色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区域特征的整体性文化范式,集中表现为革命历史情谊的紧密联系、完整叙述的连贯性以及相关边区域合作政策的驱动。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弘扬传承湘赣边红色文化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因此,加强湘赣边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研究,对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1湘赣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区域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场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载体。湘赣边红色文化是以湘赣边革命斗争史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的集中呈现。在地域上,涵盖了湘赣边24个县区(市)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时间上,横跨19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到1938年垄上改编奔赴抗日前线;在史学价值上,湘赣边区域是井冈山精神、安源精神的诞生地。湘赣边革命斗争的观念、思想、精神、理念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历史贡献上,湘赣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创造了党史、军史上的诸多“第一”。湘赣边红色文化按照类别可分为党员队伍建设类、参军入伍类、革命文化精神类、创新创业类等。
1.1党员队伍建设类: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1)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安源党校、北京党校是我们党成立的两所最早的党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非常注重兴办党校为党育才,把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干部培训基地、党性锻炼熔炉。将中国共产党安源党校的发展历程与精神信仰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培养意义重大。
(2)中国共产党现存最早入党宣誓书——贺页朵“入党宣誓书”。“誓言永恒,终生不渝”。谢觉哉在《一个农民的入党宣誓书》文中说道:“这是一位农民同志的入党宣誓书,不用说,这位贺同志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历过严峻的考验的。”农民党员贺页朵用一生兑现入党誓词,彰显了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实践力量。这是激励广大大学生党员扣好第一粒扣子,牢记初心使命,将入党誓词铭记于心、践之于行、“一诺一生”的生动素材。
(3)“支部建在连上”——创造性提出“党指挥枪”原则。“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显著特征。“三湾改编”是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起点,从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水口建党”将“支部建在连上”付诸实践,并在宣誓结束后说:“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而后毛泽东在永新秋溪乡建立秋溪乡党支部,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支部建在连上”思想是增进大学生组织认同的直观感受。
1.2参军入伍类:激发大学生“强军梦”的生动素材
(1)秋收起义首次打出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打出了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鲜红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2)“三湾改编”是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的起源。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为党从思想政治上建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演化为“第一军规”。毛泽东在“三湾改编”的时候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又提出了六项注意。1928年春,部队到达湖南桂东沙田村后,毛泽东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之后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了我军沿用至今的著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多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湘赣边区域是红五军、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红一团等军队的诞生地。
(5)浓厚的将军文化。将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活化石”。将军文化是将军们高尚的品质、伟大的精神、动人的故事、珍贵的故迹以及与将军有关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湘赣边24个县(市、区)走出了19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值得说明的是,尽管井冈山籍开国将军数量较少,但亲身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将帅中就达56人,约占开国将帅总数的3%。安源区籍开国将军也只有1人,但从安源煤矿走出了15位开国将军。
1.3革命文化精神类:激发大学生精神信仰的鲜活动力
(1)井冈山精神绽放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新时代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引灯塔和前进动力。
(2)跨越时空的安源精神。安源精神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安源工人在革命斗争中逐步积累、总结、孕育形成了“坚定信念、义无反顾,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为内涵的安源精神。
1.4创新创业类:激发大学生创造历史伟业的时代号角
湘赣边的革命历史发展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开创历史伟业的生动画卷。湘赣边区域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地。其中,湘赣边各县(市、区)人民积极践行“首创”精神。例如萍乡安源区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遂川县是中国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所在地、井冈山市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修水县是第一面军旗诞生地、宜章县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首义地、茶陵县是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所在地、安仁县是井冈山朱毛会师策源地、桂东县是“第一军规”诞生地、攸县是湘赣苏区最早兵工厂所在地等。在湘赣边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边区域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伟大创业史。
2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2.1将有力增强大学生参军意愿
大学生应征入伍是青少年的义务,有利于自身成zkvNXHwfhdcD4gq3VW397zw7hPnVjyId1hlIQJ8g/GA=长成才,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入伍参军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了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但从高校征兵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参军意愿不高、参军入伍的动机明显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校和征兵机关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突出。征兵宣传工作军、政、校三方尚未有效凝聚形成合力。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三湾改编”政治建军、“第一军规”、众多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等都是激发大学生“强军梦”的生动素材。
2.2将有效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新时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愈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内容不足,过于注重形式,缺乏深入思想的教育效果。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中国共产党现存最早入党宣誓书——贺页朵入党宣誓书、“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的提出等都是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鲜活教材。
2.3将有力形塑大学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是大学生坚定青春梦想的指引。但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中存在的间歇期、流动状态、低层化、空心化和知行脱节等问题。近年来,“无所谓”“佛系”等“无根化”“平面化”现象的流行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产生影响和冲击。井冈山精神、安源精神、习近平讲述的湘赣边故事等也必将成为激发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动力涌泉。
2.4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
湘赣边区域是青年共产党艰辛创业历程的见证地。不论是秋收起义失败后引兵井冈,还是井冈山失守后以永新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亦或是军队思想松懈混乱下的“高滩不散摊”、“三湾改编”、毛泽东八担丘上政治课的有力“回转”,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历练中成长起来的生动故事,这是激发广大大学生增强创业抗挫折能力、敢于挑战自我的红色力量。
3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思考
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全方位提升高校党团教育活动的实践育人水平、深层次激发广大青年“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多领域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战场”的育人效果。
3.1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团教育实践全过程
(1)将贺页朵入党宣誓书作为大学生党团实践启蒙教育的“第一课”。讲好贺页朵入党宣誓书与党员初心使命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重要意义、厘清贺页朵入党宣誓书与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演变之间的联系、生动阐释贺页朵红色家风故事,从中汲取磅礴精神力量。贺页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缩影,是无数普通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真实映照。入党动机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内部驱动力,以农民党员贺页朵为榜样,鼓励广大大学生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2)加强安源党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发展实践。一是将安源党校遗址遗迹作为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安源党校的时代魅力,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党的事业,增强党性修养。并可以充分利用安源党校(团校)的生动故事,增强共青团员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决心与信心。二是将安源党校历程及其精神内涵融入党课学习教育中。以安源党校生动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三是擦亮“安源党校”金字招牌,用实际行动共同唱响安源党校的时代之声。
(3)加强“支部建在连上”在高校组织的实践运用。2018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旗帜鲜明地提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
新时代加强“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践运用,通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班团会等活动,并根据专业、学科等设立纵向党支部,实施“支部建在宿舍”、支部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学生社团。从而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优势。
3.2全员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强军梦”实践
(1)湘赣边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参军自豪感。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发挥军事课程育人实效,激发学生参军热情,以湘赣边红色文化营造浓厚参军氛围。挖掘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挖掘将军文化富矿、挖掘众多人民军队在湘赣边诞生地的自豪感,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信念。
(2)湘赣边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学风建设,增强大学生对军队严明纪律的敬畏感。湘赣边区域作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通过影视媒体等引导大学生了解“第一军规”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增强大学生对军队“铁的纪律”的近距离感受,以严格自律完成大学的学习生活规划。
(3)湘赣边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退伍军人教育,增强大学生“退役不褪色”的奉献感。将军到农民的甘祖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龚全珍等人,都是湘赣边区域涌现出的“退役不褪色”军人的杰出代表。结合国防教育基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学校保卫处等联合开展“退役不褪色”典型宣传,让广大大学生在退役退伍回校后主动投入到学校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永葆大学生军人本色。
3.3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教育全方面
(1)增强井冈山精神、安源精神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深度融入。以湘赣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为抓手,引导广大大学生赴湘赣边红色名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大思政课”的全方位建设步伐。加强湘赣边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系统构建湘赣边馆校全方位实践育人共同体。创新性开展湘赣边红色文化特色活动,例如湘赣边红色文化讲解大赛、湘赣边红色文化故事汇,激发广大大学生通过自身感悟讲好湘赣边红色故事。
(2)大力弘扬湘赣边人民的“首创”精神。当前,《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已深入实施,这是湘赣边革命老区人民再创业的有力抓手。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革命斗争的创新性举措、创造性发展。激发广大大学生以湘赣边人民的“首创”精神为力量源泉,积极在湘赣边广袤红土地上建功立业,为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陈舒,李平.湘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大学,2023,(15):9396.
[2]刘黎明,李其武.把将军文化融入德育实践[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04):1516.
[3]邱小云.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N].国防时报,20211101(23).
[4]霍丙泉,张玉杰.新时代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2021,(03):3134.
[5]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2315(1).
[6]李时宇,徐琳娜.“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01):5970.
[7]杨建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个体现实性超越”论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19.
[8]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其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