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学生人文党建的可行路径研究
2024-08-06王丹蕾杨涛李京彬
摘要:文化自信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护理学学生党建相结合,是创新高校基层护生党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明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涵义,以高校护生党支部为研究对象,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护生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本文旨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高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党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扎实推进高校护生人文党建的创新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务工作者作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党建;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58
0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新时期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在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的时代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重要目标需要广大青年学生肩负重担,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团结全国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光明的道路。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滋养作用已形成广泛认同,针对广大“Z世代”的大学生,培养其文化自觉性,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大学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为目标,必须切实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文化自信是推动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背景下,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党建工作有效融合,进而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为党的建设输送强有力的文化资源;如何让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坚定地将先进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使学生党员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从而使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如何让00后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持续焕发活力、让学生党支部所开展的活动形式具有新颖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党支部能够高质量地联动各个其他基层党支部,进而使护理学专业学生党支部的人文党建工作更加饱满,这些都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党支部的重要研究课题。
1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目前的大学生主体多为00后,即所谓的“数字原住民”,他们是伴随着高科技的诞生而学习、生活、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开放的心态、活跃的思维、突出的个性和高度的自我关注等鲜明特点。护理学一直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融入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服务对象的关爱。然而,近年来,护理学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及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
1.1自身人文素养不足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内在修养,其越高,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越有文化辨识和分析能力。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处的文化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护理学专业在国内的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辈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上,鲜有时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难有精力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
1.2人文关怀缺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在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进行人文教育的覆盖,使护理学专业从业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服务中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然而,在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重操作技能的指导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大部分的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有所缺失。
1.3职业认同感低
在传统观念中,社会大众一直强调医疗的重要性而轻视护理的作用,进而导致大众对于护理学专业认知以及护士职业形象认识存在刻板印象,因而护生在进行专业学习及实习过程中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感受,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往往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职业认同感。由以上现状可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文化自信是十分紧迫的。文化自信关系国家兴亡、影响文化安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影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护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既是朴素的又是丰富的核心思想。文化自信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国家进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自信正是对上述各类文化的认同、坚守、传承和发扬。
文化自信是我国精神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自信与高校党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融合,是培养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2.1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数字原住民”,Z世代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了解现实世界,因而接触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受到多种价值取向的冲击,进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渐渐产生了崇尚金钱、过分注重自身利益、道德判断模糊及道德意识欠缺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2.2弘扬时代精神,坚守“救死扶伤”初心
大学生承担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医学是关乎生命的科学,同时医学也是有温度的科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美德品质等,恰恰构成了医学人文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党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和把握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重要的辩证关系,如利与义,个人与他人,权力与民主,物质上的享乐与精神上的享乐等。
2.3增强文化软实力,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
中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推动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青年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护生党建相结合,以更高、更深层次的视角,促使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深度探索,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实践之中,以党建为先导,以创建良好医患关系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护生党建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高校要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1“理论+实践”铸就护理学专业学生党员使命意识
首先,除专业课之外,为同学们合理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在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中安排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党员们的理论基础,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从中学习、汲取积极的能量,通过成立国学、京剧社团,宣传中华传统服饰如马面裙、汉服、旗袍等,排练传统中国文学作品改编成的话剧,参观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展览,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和制作等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作用,形成良好、高质量的育人成效。
再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计划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有机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地沉浸式参观活动,充分发挥红色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与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内在的文化传承动力,从而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党员的人文素养。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培养,使学生们进入临床实践及工作岗位后,可以有较强的医学人文素养,能够为患者提供应有的关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3.2“志愿+服务”增强护理学专业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使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党支部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全力做好榜样选树工作,树立典型模范,增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发挥专业特色,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构建“健康科普短视频”“传染病预防宣讲”“急救知识科普”“大型公共活动应急保障”的四维一体志愿服务育人格局。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将通过常态化的志愿公益活动不断增强。
3.3“新媒体+党建”丰富护理学专业学生党建工作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是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对于信息推广传播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机遇。在高校党建中,可交互应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推动党建工作向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确保党建质量,释放党建工作新活力。用互联网、AI等现代科技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持续活跃,使得学生党员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主动了解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党支部活动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丰盈党员同志的精神文化世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当今教育环境下,需要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要主动利用党支部的官方媒体例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视频号及官方抖音等,讲好新时代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青春故事,多形式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用数字媒介来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遵章守纪、恪守公德、加强团结互助、弘扬主旋律的基本行为准则。
4小结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是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加强高校党建育人效果、坚定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党的建设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高校护生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建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理论+实践”“志愿+服务”“新媒体+党建”的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由传统到新颖的人文党建融合路径,形成护理学专业党支部党建的重要合力,不断推动支部内部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铁英,张豪永.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维审思[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4):1217.
[2]彭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滋养大学生思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3):104.
[3]张淑梅,仲旭,陈晓红.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12+6.
[4]徐瑾,张新胜,田欣等.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人文素养与医院基层党建有效融合的路径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3,9(S1):181184.
[5]张晓丹,薄长东,殷红玲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路径探索[J].市场论坛,2018,(12):910+22.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22.
[7]李小妹,冯先琼.护理学导论(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8]李秀华.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护理理论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9):1029.
[9]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A].2016.
[10]孙钟,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
[11]柴榕.人文关怀教育在临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12]佘超,裴学进.机理·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论析[J].理论导刊,2022,(04):112117.
[13]王建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策略探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4):3943.
[14]兰候翠,龚雪艳,李瑾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