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策略

2024-08-06陈靖渝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有利于培育具有使命担当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能够丰富理论和实践素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还能够促进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各门主干课程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育与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51

0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为党为国培育高质量现代化人才。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

1.1有利于培育具有重大使命担当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离开广大青年的参与是无法想象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关键支撑作用。高等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为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作贡献。为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至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明确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和实践经验等,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心,增强政治认同,坚定不移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青春力量贡献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现代化建设时代新人重任的关键阵地和渠道。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中西现代化比较,能够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如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娱乐至上、躺平摆烂等的影响。通过塑造青年大学生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价值观,能够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新时期青年大学生能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能否树立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可以使青年大学生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认知迷雾,认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领悟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强和坚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引导青年大学生实现“两个维护”,在现代化建设中听党话、跟党走,贡献青春力量。

1.2丰富理论和实践素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和理论和实践素材。比如,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华民族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丰功伟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如资本逻辑、物欲过度膨胀的物质主义、人与自然冲突、对外侵略和掠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等。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运用这些丰富素材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价值。可以通过对这些丰富素材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感。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素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质量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素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还能够准确把握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期好青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才保障。这些都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1.3促进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什么是“人的现代化”?从内涵上看,人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的各种现代化素质的总和。重点在于人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符合现代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育“现代人”的重任。在当前高校要培育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思维能力、心理特征的“现代人”,用现代话语来讲就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四有”好青年。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价值,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特质和创新性、革命性,促使青年大学生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形成先进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民至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双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化观念意识和现代化思维方式,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苦奋斗、奋勇向前、不怕牺牲,发挥主动精神和主体力量,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2.1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各门主干课程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学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课堂、进实践,最终进青年大学生头脑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四有”青年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必须结合高校各门思想政治主干课程的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解读。

中国式现代化有深厚的历史逻辑。这方面的内容主要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创立中国式现代化的艰难困苦的历史进程的解读,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的客观历史必然性,使青年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前赴后继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方面内容主要是通过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哲学部分,应侧重于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政治经济学部分则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取向;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性、革命性,为世界现代化提供道路的新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针,一味照搬照抄西方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行不通的。走什么样的现代化路子,必须符合我国十几亿规模巨大人口的基本国情,必须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结合起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要从马克思主义时代维度向青年大学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青年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期实现现代化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实践保障。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着重讲述青年大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机遇与使命任务,坚定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青年大学生学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坚定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以专题形式向大学生系统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整体系和内容,如核心要义、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等,激发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体性和力量,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2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术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要教会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素养,要学深学透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要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要原原本本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作家经典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探索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科研工作,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科研推动教学发展。要认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党的创新理论融会贯通教学中去,确保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与新时期的要求相适应。教师只有深入开展现代化学术研究,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内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生成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以科研成果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现代化理论体系,以科研成果提升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次,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教育,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给予青年大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和心灵启迪,形成情感和意志的“内化”。要开展情感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和主题,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运用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新技术,通过动态图像、多媒体、融媒体等手段,模拟、还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情境,使青年大学生能够真实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场景,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代入感,让大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切身体会和感悟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要优化教学设计,利用典型案例,开展师生探讨式、互动式教学;可以选取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的不同事例,通过典型案例讲授,设置提高大学生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探讨、互动环节,使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2.3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育与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实践教学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首先,要调整实践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提供实践教学空间,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青年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讲授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和认同。校内校外资源可以提供现场教学。可以精心设置一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探讨和辩论。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等。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如辩论、讨论等,提升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可以通过组织校园实践活动,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情景剧、游戏、视频拍摄等。同时,可以组织党史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考察、现代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线工作的调研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学游活动,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理解,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仿真技术,创设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场景,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成果和成功经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巨大热情,促进青年大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实践并提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和方案。引导大学生投身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践,为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回乡创业等活动中,为建设美丽乡村、谱写青春华章。

3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高校培养新时期时代青年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质量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融入的方法和手段主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在各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改革创新以及优化学教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参与现代化建设实践,感受和体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价值,引导青年大学生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1).

[3]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286298.

[4]于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J].学术探索,2023,(0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