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赛岗政”融通的高职个人理财课程思政实践

2024-08-06林君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个人理财课程思政实践紧扣银行理财经理岗位要求,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赛项,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1+X”证书要求,联合企业导师组建教学团队,重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教学点,实现“课证赛岗政”融通。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证赛岗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47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专业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对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和融入等作了一一指导,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了实践参考。

1课程分析

1.1课程性质分析

个人理财是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介绍理财产品及其风险收益特点,使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操作规范,学会分析客户需求。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银行理财经理的岗位要求为抓手,以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为平台,对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1+X金融智能投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养、职业技能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1.2课程目标分析

1.2.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明确在个人理财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3)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理财投资市场的特点及功能,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

(4)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理财规划计算工具和应用方法。

1.2.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能够进行理财相关的资料搜集、加工、专题调查;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客户进行分类并准确分析客户需求。

(2)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按照业务操作流程为客户设计简单的理财规划方案。

1.2.3思政目标

(1)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为宗旨,结合金融企业和金融专业本身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导向,既重视学生服务、理财、营销技能的培养,又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融入爱国情怀,纪法观念,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等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经世致用、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渗透金融学科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2)具体目标。深化学生依法治国理念,培养法治意识;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职业认同,提高职业素养;固化诚信、责任和服务意识,提升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协作沟通,传承工匠精神。

1.3授课对象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个人理财课程一般在第2学期开设。此阶段学生已经先修了经济学基础课程,同步再修金融学基础、金融法律法规课程,对金融基础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先修课程有限,学生缺乏系统性学习,许多知识点仍处于懵懂阶段,尚无深刻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快速、掌握个人理财课程所蕴含的法律法规要求、金融市场知识、理财方法与手段,并通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00后高职学生更为开放、独立和自信,对学习更加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短期效益。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设置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要遵循简单、具体、快速实现的原则,将近期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自然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启发。通过一个个易浅、快的近期目标的积累最终实现育人、成长、成才的远期目标。

1.4授课团队分析

本课程由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某城市商业银行合作,将课程理论知识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践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人才培养要求。授课教师团队主要担任经济学基础、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均具备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顶岗实践经历,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深刻认识。团队同时邀请银行人力资源部经理作为企业导师,对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建议,同时承担本课程部分内容的授课,将岗位经验面对面传授给学生。

2课程实施

2.1思政融入路径与实现机制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生硬地将思政内容讲述给学生,如何找到恰当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真正融入课程中,真正学有所用,而不是把课程思政当成一个硬任务,是授课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契合“岗课赛证政”融合的目标,本课程按照银行从业考试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提取思政教学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视频、情景演示、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强国”APP、财经新闻、网络热点案例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实施浸润式、渗透式思政教育,构建“个人理财”课程思政价值链,“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理财领域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致用、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2.2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探究式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演练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以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展现、强化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提升课堂效率。二是用好雨课堂、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同时平台的作业、测试功能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邀请企业导师结合工作实际,承担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建议。四是积极指导学生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激发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工匠精神,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实现“课证赛岗证”一体推进。

2.3强调过程性考核,突出证书作用

从学生的听、说、思、讲、做、评入手,将银行从业考试成绩、银行技能竞赛平台实操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中,按考勤10%、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20%、实践操作50%的标准评定平时成绩,通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科目考试、参加银行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实践操作可直接计为100分,提高学生考出证书、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2.4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以往课程并没有对课程思政授课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仅在学期末时邀请学生对课程进行评教,且评教内容不公开、不反馈,任课教师无从得知学生的具体评价。本课程创新开发个人理财课程思政评价表,邀请学生对每一次授课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思政育人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反馈至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学生意见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在今后的授课中扬长避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协同发展。

2.5教学实施案例

以本课程第三章理财投资市场为例,授课时将本章与3年新冠疫情防控结合,制定“从抗击疫情看金融市场”的主题。课前发动每位学生至少收集整理一条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在稳定经济发展、支持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发布至学习通平台供大家共同学习。课中结合学生提交的信息对政府及如何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作重点讲解;发布《疫情期间各商业银行最新贷款政策》和《面对疫情,中国央行2020年疫情政策内容有哪些?》等案例分析材料,请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金融机构和理财投资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善良、坚毅、配合的良好品格;发布疫情放开前后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综合PMI产出指数变化折线图,分析理财投资市场的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以数据变化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受政府决策的正确性,树立对国家经济正面向好的信心。课后发放本章节相关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作为作业,帮助学生巩固银行从业资格证考点。

3结语

通过引用大量案例、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实施具有激励的期末考核制度等举措,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学生“1+X”智能投顾证书通过率100%,在校期间通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攀升。近3年来,金融专业学生参加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任课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持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看,学生充分认可改革后的个人理财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思政元素及其融入机制。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2]陈怡琴.加强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1):8995.

[3]陈运森,郑登津.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财务管理学》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2,(23):913.

[4]池漪,肖珏,曾婧,等.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课岗赛证+思政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