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4-08-06梁玉清李丹丛凯孔寰宇董玉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校应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2021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在“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研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育人的内涵与途径,将“新生入学教育”设计成班本课程,系统开展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等教育;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项目化”学习,使学生在项目达成过程中滋养心灵、涵育品行;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心、责任心及价值认同感。学生对“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效果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文化育人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优良校风学风的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精神的教育等。本研究以2021级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化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课程设计、“项目化”管理、寒暑假社会实践等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的学习领会入心入脑,建立可操作的具体行为标准,搭建学习实践平台,强化制度约束下的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提出的。文化育人“课程化”“活动化”的落脚点是基于学习理论学生素养发展和人格的提升。项目化是由“做中学”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结合而来,分为5个阶段,即目标、计划、实施、调整、展示。文化育人“项目化”的落脚点是基于项目管理,强化制度约束下的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实践的组织实施

2.1“课程化”的文化育人实施情况

“课程化”的文化育人实施重点抓住新手入学系列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迅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

(1)校史馆积淀学校各个时期的文化生活,是高校办学特色、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组织新生参观“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史馆”现场教学,使同学们了解学校的学术传统、办学理念、文化精神,增强对学校历史人文的价值认同感。

(2)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课程采取“三早”即“早吸引、早引导、早教育”系列举措,一方面开展党史、党章、入党程序等知识性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及入党动机教育,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树立奋斗目标。

(3)大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教育课程从国家安全、网络安全、预防诈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意外伤害、社交安全9个方面系统讲授。设立“安全文化艺术节”,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特点和时间,通过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防传销、防盗抢、防非法集资、防交通事故等专题对学生适时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战演练、有奖抢答比赛等教育形式,巩固和深化大学生应急知识教育成果。

(4)深入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在学校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利用“法治教育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间,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学法的效果。聘请黑龙江四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治辅导员,定期开展普法课程讲授,开展法律知识小测试,使学生懂法、守法。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总体目标是了解专业,认识自己,制定切合实际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的总体目标是学好知识,勤于实践,提高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在上学期确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同时,指导学生随时修正和调整已制定的生涯目标,使之更加完善。

(6)专业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授。学院专业介绍:主要围绕学院历史沿革、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取得的突出成绩;专业发展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就业的岗位以及必备的素质与能力、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培养方案介绍:培养计划、主要课程、各学期课程安排、学科竞赛、专业讲座、毕业条件、学位授予条件等。专业导论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更好理解学习现有课程的目的。由各专业自行设计课程或讲座。专业系列活动:实验室参观、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行业企业观摩体验、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座谈等。

(7)系统组织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劳动实践部分共设置3大类,15小项内容。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校内体力劳动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安全和劳动纪律。主要包括集体劳动、勤工助学、会议服务、迎接新生、公寓建设5项内容。专业生产劳动以学科专业特色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择业观。主要包括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专业服务、专业竞赛、发明创造5项内容。社会服务劳动以校外志愿服务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公共服务意识以及面对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主要包括城市美化、敬老助残爱幼、暑期“三下乡”、社会考察调查、文化传播5项内容。

2.2“项目化”的文化育人实施情况

(1)“寝室文化培育”项目。在寝室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建立“党员示范寝室”“学习标兵寝室”等示范寝室点,以点带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寝室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寝室文明公约》,形成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构建寝室行为文化,按照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分别从寝室综合考评分、行为礼仪、人际交往、学习成绩、文体活动、思想素质等6个方面定期对寝室卫生进行督查和评分,评选“标兵寝室”,评选结果作为其他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培育寝室精神文化,举办寝室文化节,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开展“口罩设计大赛”“寝室门上窗装饰大赛”等多个比赛活动。

(2)“校歌传唱”项目。齐齐哈尔医学院校歌《插上天使的翅膀》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十佳校歌MV”,背后反映的是学校独特校园文化——大医文化建设的突出成绩。通过开展大学生“唱响校歌”比赛等社团活动,增强校歌传唱的仪式感,形成人人会唱校歌的良好氛围。

(3)“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项目。以“思想文明、举止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文明修身氛围,强化文明意识、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树文明风尚。组织学生干部、党员、学生代表开展“校园文明我先行”大讨论,具体活动范围涉及到学生的基础文明修养、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诚信行为、环境保护、网络道德等方面,采取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使每位学生懂得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养成规范的文明行为。

(4)新生“四史”学习项目。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重点抓好大一新生群体“四史”学习教育,组织专题学习、开展专题宣讲、用好线上资源、创新学习载体、用活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5)“大学生读书节”项目。开展图书推荐、书香班级、晨读倡议、图书漂流社、经典诵读等读书节系列活动,举办以“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宗旨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

2.3“活动化”的文化育人实施情况

(1)“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国庆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了“浓情端午夏日放‘粽’”“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孝老敬亲情暖重阳”等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2)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4个方面开展。

组织“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闪‘药’新征程”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老凹坝乡新厂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向村民开展了“党的光辉历史、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宣讲。

组织“流行性疾病防治及医疗健康知识宣讲团”赴河南省南阳市开展理论宣讲实践。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组织“新时代新作为”社会实践服务队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国情观察实践。学生开展了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活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组织“青春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团,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赴齐齐哈尔市红光村开展“中医药传承”“救在身边”“健康教育”“义诊”等支医活动及垃圾分类进乡村宣传教育、防灾减灾、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和引导更多学生了解认识当前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的阶段性成效

3.1学生对“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效果整体满意

经过2年的研究与实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药学院2021级同学对“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效果的满意度情况,166名同学填答问卷,其中男生占比46.39%,女生占比53.61%,中共党员占比1.2%,共青团员占比73.49%,群众占比25.3%,整体满意度较高。

3.1.1“课程化”文化育人满意度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劳动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育各课程化教育整体满意度都在80%以上,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满意的比例相较于其他课程化教育略高。

3.1.2“项目化”文化育人满意度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寝室文化培育、校歌传唱、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新生“四史”学习、大学生读书节各项目整体满意度都在80%以上,寝室文化培育项目不满意比率略高于其他项目。

3.1.3“活动化”文化育人满意度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节日、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满意度都在80%以上,寒暑假社会实践不满意比率略高于“我们的节日”活动。

3.2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取得丰硕成果

2021级学生荣获第六届黑龙江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三等奖1项、第八届、第九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赛铜奖3项,1人荣获全省校园“诚信之星”荣誉称号。2021年至今,连续3年入选“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2023年入选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示范团队。荣获2022年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4“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的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经过2年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学生对整体“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的文化育人的效果满意度较高,但在“课程化”文化育人方面,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满意的比例相较于其他“课程化”教育略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修正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式。在“项目化”文化育人方面,寝室文化培育项目不满意比率略高于其他项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创新寝室文化培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寝室文化培育效果。在“活动化”文化育人方面,寒暑假社会实践不满意比率略高于“我们的节日”活动。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研究设计与实践,倡导“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基本理念,调动学生在实践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显其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宪华,呼然,夏艳霞,等.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9):109111.

[2]刘妍晨.加涅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0):162163.

[3]姚志强.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红色文化育人的校本实践[J].教育家,2021,(2):6061.

[4]刘凡.高校校史文化传播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16):189191.

[5]金鑫,崔翠菊.浅论新时代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J].党史博采,2022,(5):3840.

[6]董太华,秦君,李志峰,等.“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4):164166.

[7]李思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3,(10):161164.

[8]张琳,李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10):99105.

[9]纪宝刚.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以长春人文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5):4448.

[10]林良盛,黄成忠.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进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