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引入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的建议
2024-08-06周沐
摘要: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学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支持,而实训室仅依靠人数有限的实训老师难以满足实训室设备精心维护和充分利用的需要。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加入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利用学生的劳动实践课,把学校的实训教室进行最优化分配利用,场地、设备器材等定期清洁整理,性能维护到最佳状态,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本论文给出了劳动教育实践中实训室维护主题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突出的社会性、鲜明的思想性于一体,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训室维护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35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规定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同时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现有职业劳动教育中,理论讲授和生活劳动实践为主,职业和专业劳动实践参与程度亟待加强。职业院校的机房等实训场地比较多,主要由人数有限的实训老师负责维护管理,实训室设备精心维护和充分利用的需求难以满足。如机房设备的详细统计和清洁维修、科学细化实训课程安排等。利用学生的劳动实践课,把学校的实训场地、教学场所的电子触摸屏(智慧黑板)、计算机、实训设备器材等清洁整理,性能维护到最佳状态,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手脑并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统计机房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维修维护,软件安装,科学细化实训课程安排,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交流协作。由指导教师制定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具体规划,实施步骤,人员分配,分析问题,筹划解决方案,再身体力行去解决完成。这将是综合脑力和技术实践全过程,能让学生体会实际工作中综合能力需求和锻炼。根据该项目撰写项目指导书,可以推广到大部分高等院校中使用实践。实训场所每所院校都有,改进教学条件,老师学生都能直接受益。摸清现有实训条件,为实训条件改进升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性更强,减少浪费,效果更好。
1劳动教育实践中加入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的意义
学校现有实训场地和实训教学任务每学期都会动态变化,实训室维护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任务需要。制定实训室维护的劳动教育内容,就需要安排设置学校现有实训场地统计、清洁维修、实训教学任务统计和实训场地改进规划等目标要求,指导学生制定规划,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实施,指导教师协助、协调,后勤保障,与学生探讨如何处理遇到各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记录学生的表现,监督进展,及时指出问题,给予建议。
实训室维护的重点难点在于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包括实训中心,后勤保障部门,教学安排,学生课程安排,需要协调合作,教学时间不固定,缺少现有案例参考,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和效果评估。主要目标,详细统计实训场地个数,设备数量,性能指标,清洁维修,大体了解目前实训教学需求,合理安装软件,尽量做到实训机房专业分配合理,物尽其用,性能最佳。现有典型类型的开发环境,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硬件资源,如比较新的Android开发系统,至少需要10G硬盘空间和较高的硬件配置条件,如果Android开发课程集中安排到一个或两个实训教室,就不需要每个实训教室的电脑都安装这样一个Android开发系统,合理安装课程应用软件,能使电脑运行性能达到最优。进行这种筹划,既需要大量的基础统计工作,又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科学统筹规划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脑力、技术和团结协作沟通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也是本项活动的受益者,在他们自己完成的项目里,他们的学习、实训场所设备、环境卫生等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成果,劳动是价值和幸福的源泉。
2劳动教育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基本思路是先制定学校实训场地优化和维护的任务目标:
(1)统计全校实训教室的数量和分布,相关责任实训老师。
(2)详细记录每个实训教室的设备数量和位置,设备性能,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软件等。设备附件,鼠标、键盘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新。如果有损坏,是否可维修,必要时及时淘汰和报废。每台设备每个学期至少做一次全面清洁和消毒。必要时,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重装操作系统或更新软件。这里面包含大量具体软硬件维护和登记等工作,需要进行详细规划,请相关责任实训老师协助,协调时间,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做好检查、整理清洁的时间地点安排。
(3)统计近3年来,全校教学安排,重点是实训任务安排,具体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对应学生年级和专业等信息,与任课教师交流确认所需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需要安装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系统要求和版本,对实训条件的具体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学班级人数和课时量,需要实训教室的数量和时间。以上信息统计,先要汇总预估总体工作量大小,指导学生设计和统一统计表格,布置学生分配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计任务,检查、记录任务完成情况。
(4)对实训教室(包括只有智慧黑板或教师计算机的常规教室)条件和实训教学需求进行详细梳理、汇总,整理出专用实训室、普通实训室和普通教室,对应课程所需的教学时间。专用实训室优先满足专用课程需求,同时能提供普通教学课程所需的额外使用时间。调查现有实训条件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鉴于目前普遍反映实训教室不足,找出短板和缺口关键点,给出改进升级合理建议,把有限的实训经费用在刀刃儿上。带领学生撰写实训室教学安排建议和改进升级建议。
(5)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表现,对学生的劳动态度、专业能力、工作量进行统计和评价。
以上工作都是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实际教学工作任务,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制定规划,团结协作和沟通,设备清洁和保养,操作系统安装,软件安装和升级等相关知识运用,这方面能力和素质提升终身可用。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成果具体,实用价值高回报高,在学校进行,方便实施,安排劳动课程时间灵活,投入经费有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3特色和创新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旨在通过具体专业、脑体结合的劳动实践,锻炼学生组织规划能力、专业知识运用和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素质。实施重点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学生劳动实践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劳动工作内容不同,如何设计合理评价标准,体现能力强弱,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劳动教育课程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指导老师要撰写实训场地优化任务计划,记录学生参加人数,任务分配和中间完成过程和结果。
劳动本身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学生的劳动教育就要在这样具体劳动中开展,实训室优化利用的学生劳动实践不同于个人卫生和宿舍环境打扫等生活场景劳动,而是包括脑力和技术的职业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计算机和数学统计、运筹知识来辅助完成任务。同时学生本身也是受益者,在干净整洁的实训室上课实训,计算机等设备经过自己亲手清洁和安装维护,性能更加优良。每台设备都是运行良好,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包括有所学课程的对应软件系统,网络正常联通,显示器、键盘、鼠标都能正常工作。相信这样的亲身体验,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和价值,也更爱惜实训设备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和教育部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导纲要》)规定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那么职业院校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实用可行的实训优化利用、改进维护的劳动项目,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去,这样的专题教育必修课,能够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课堂上讲的劳动规范和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去。注重劳动实践的专业性,即使是计算机清洁这种看似简单的劳动,也要规范操作步骤,提供专用器具。使学生意识到劳动是一件严肃认真、意义重大的事情。
在本次的劳动教育活动中,通过对任务的安排和设置检查的时间和效果评价。让学生实际体会到一项较为复杂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任务分解,人员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统计工作,涉及多人同时编辑同一工作文档,合理选择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工具。本项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适合由职业院校普通学生来完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都学习过,但是当时在课堂上,一般不太方便实现操作系统的安装实践,本次劳动实践正好可以实践操作和练习。任务的安排和完成,教师全程监督、协助和指导。本次实践可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老师学生可以不出校园就能够完成,比较容易推广和实现。了解全校所需的教学课程,以及这些课程所需的软件系统,对学生知识面扩展也大有裨益。这些软件适合安装在什么操作系统下,对计算机配置有哪些要求;哪些软件适合安装在同一计算机中。不同大小实训教室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率最优,人力物力最节省,如何改进和优化。通过先前大量的基础工作,磨炼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客观全面、知行合一的行为意识。利用这些数据,真正作改进和优化,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效果。解决同学们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了解专业软件安装的要求和特点,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完整劳动过程,系统体验和认同职业情景;升华锤炼,形成内在的精神情感。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学校实训场地优化这一任务目标,指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真实开展工作。主要成果,既有实训场地实际的改善和维护,也有任务指导手册和完成情况记录,建立学生劳动情况评价标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训室优化利用主题经过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建立课程长效机制,基础统计完成后,实训条件随时间会更新和变化,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实训条件和教学要求每年都有新变化,要根据这些要求和变化,每年定期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改善优化学校办学条件。把教学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学生的劳动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把实训室维护融入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突出的社会性、鲜明的思想性于一体,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也是国家意志及人民利益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201124.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3]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育部,20200715.
[4]沈希,罗黎敏,杜学文,等.高校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9).
[5]兰州财经大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四重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