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美育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8-06李荣涛李晓艳孙晶言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建立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则是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培养重要指示精神的坚实保障,而美育是这一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围绕“五育并举”视域下地方综合性大学美育育人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美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大连大学为例,全面探讨美育建设的实践路径,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德智体美劳”综合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育并举;美育;人才培养体系;地方综合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26

0引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标志着高校育人育才工作正式进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面对新变化新要求,高校美育教育肩负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美育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亟须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美育”育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方高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特色给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与建议,并以大连大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美育建设路径,为我国应用研究型高校“五育并举”视域下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

1高校美育育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交叉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推进状况相对较好,但与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间融合发展的理念尚需加强,协同推进的方式与方法不够丰富,不同学科的壁垒没有完全打通。

1.2美育建设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

美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协调全校所有单位和部门参与,需统筹整合学校全部“五育”资源配置,但目前各责任部门(学院)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尚未完全形成“五育合一”的建设机制。

1.3美育文化氛围的营造缺乏创新

美育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需要不断创新,对文化建设前沿阵地的了解和大文化观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仍存在高水平艺术团创作的优质作品和品牌活动受客观因素限制而无法面向大众普及、开展,普通人感受高水平艺术活动的途径有限。

2高校美育育人体系的构建原则

2.1坚持德育引领

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2坚持系统观念

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按照结构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系统化保障的系统观念,加强美育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强化跨学科融合推进高校美育工作。

2.3坚持面向全体

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美的熏陶”。

2.4坚持问题导向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聚焦当前美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的不足之处,注重精准施策,增强改革实效,提升育人质量。

2.5坚持改革创新

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结合地方高校地域特点打造“美育”特色,形成“一院一品”“一校多品”的新局面,持续推动美育建设内涵式创新发展。

3地方综合性大学“美育浸润”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大连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历经变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66个本科备案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底色明亮、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不断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依托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系统构建了“美育浸润”育人体系,着力提升美育育人功能,营造全方位美育育人环境,初步实现了“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可持续终身发展。

3.1树立学科融合理念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加强美育教育,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美育资源,将“大美育、全育人”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日常教学中,全面发挥各学科课程的美育功能。学校音乐学院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建“科学与艺术空间”(图1),促进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交融与互动,探索艺术对理工科学生的影响,探求艺术本质,体验不同学科的魅力。

3.2强化美育课程建设

依托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普及艺术教育,丰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类课程体系,积极开发美育在线开放课程,多种方式引进校外优质美育资源,不断增加课程供给,目前已开设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影视等6个门类近40门课程。并将公共艺术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学计划,要求本科生毕业前至少须修满2个学分的公共艺术类课程。

3.3提升专业艺术教育

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设好一流艺术类专业点,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树立“一弘三育”全方位育人理念(“一弘”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三育”即育德、育美、育能),建构艺术人才“无边界课堂”培养模式,打造“课堂+工作室”非完全工作室教学(图2),强化校际合作,破除校内、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壁垒,实现跨校导师资源共享,培养造就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3.4深化美育综合改革

成立“大连大学社会艺术教育中心”,统筹做好全校美育工作,深入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创建“乐馨学堂”,以兴趣课堂、微格课堂和移动课堂等不同形式分别实现院内系际之间的互教互学互帮陪练、面向全校师生的零基础教学和面向社会的艺术传播3个层次的艺术表演及指导实践。将美育研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推动美育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推进艺术类“微专业”建设,强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已建设了“文创创意产品设计”“时尚表演与妆饰”两个艺术类微专业,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3.5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引导学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积极开展美育志愿服务,贯彻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拓展学生支教团服务形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融入支教活动,帮助提高支教服务对象的美育素养。发挥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作用,强化自主创作能力,努力打造更多优质作品和品牌活动,推动高水平艺术团走向社会、走向基层,用多样化和高水准的艺术活动感染服务更多人群,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覆盖面。学校现建有“大连大学交响乐团”“大连大学民族乐团”“大连大学合唱团”“大连大学舞蹈团”,“四团”多次受国家汉办和文化部委派前往非洲、欧洲、美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访问并举办音乐会,屡次为省市的专场文艺演出录制节目,走进各大中小学校举办专场音乐会近百场,原创改编、精心推出清唱剧版《江姐》(图3),近10年间培养和影响学生、观众几万余人次,影响广泛,好评如潮。

3.6丰富美育校园文化

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将美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注重美育氛围营造。实施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推进校园道路改造和环境整治,建设学习长廊、文化广场、校园雕塑等文化景观,增强校园环境的人文底蕴。发掘学校特色资源,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原创艺术作品创作,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推出连大“沁心舞台”“声而不凡”青春音乐季路演、音乐沙龙,举办青春音乐会、毕业歌会、艺术赏析会,带动全校学生走出教室宿舍参与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享受“以美化人”的过程。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持续举办校园文化节、“名人进连大”“连大之声”新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文化活动,彰显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4结语

系统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既要坚持“五育并举,一分为五”,更要坚持“五育融合,合五为一”,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牢牢抓住美是“化”成的突破口,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彰显美育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不断探索美育改革实践,努力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5):1923.

[2]张政文,王维国.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哲学智慧[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42(02):2040+144145.

[3]王冬懿,王春赟,王建国,等.“五育并举”视域下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23):189193.

[4]王文举,沈小静,张建宝,等.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检视[J].中国高等教育,2021,(Z3):3032.

[5]杜正聪,张炜,叶俊莉,等.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西昌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0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