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汉语能力需求与等级标准框架构建

2024-08-06张志朋刘冬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走出去”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化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培养“通汉语、精技术、晓文化”的专业人才中,需要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帮助与指导。本文以职业汉语能力等级制定标准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汉语能力标准的相关策略,意在充分体现语言教学与技能操作的灵活性,希望该研究为职业汉语等级力标准的框架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汉语能力需求;等级标准框架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11

人们在职场中通过应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工作的能力,被称为职业汉语能力,是人们参与各项工作和职业中不可忽视的基本能力,也是一项影响从业人员工作效率与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内权威机构制定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核标准指出,除了基本的阅读、听说、书写和综合运用等语言技能之外,还应掌握多种专业技能。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技术,职业汉语技能强调在具体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场景下的应用,关系着学习者未来在职场上的语言运用及其职业成长的需要。

1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制定背景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走出去”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深入。相关研究表明,专业人才短缺是目前影响“一带一路”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2021年,我国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明确了汉语运用的具体要求与准则。在此框架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需求,积极推进中文及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既促进了海外工作者掌握汉语,也助力对企业文化了解和专业技术提升,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语言学习派出人员研究显示,包括泰国、坦桑尼亚和马来西亚在内的国家派出人员已经开展了包含中文课程的教学,并探究了在线学习中文课程的可能,学习内容覆盖了高铁建设、经济贸易、物流技术、旅游业等多个领域。然而,这些专业中文课程只占全部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仅为10%。尽管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能力评价标准已经建立,但对专业技能的评估和研究还不够充分,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完整链条。因此,在中文与职业能力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职业汉语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国际汉语教学和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必要性

2.1职业汉语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掌握职场汉语技能,综合了沟通、表达和信息处理等多项人才素质要求,成为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能。这项能力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核心技能的一部分,也是用人单位评估求职者能力的重要指标。灵活运用汉语,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尤为看重应聘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愿意招纳具备优秀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人才。无论是哪个层次或类型的人才,职业汉语技能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是需要具备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技能。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增强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为教育目标。2004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出,语言交际技能是判断职业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准。

2.2职业汉语能力是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基础建设和合资企业的合作日益增多,这些活动亟须由职业教育培育的技术熟练型人才来支撑。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全球合作框架下展示了其教育模式的扩展潜力和引入国际资源的可能性,这也为职业学院在培育实用型、多能型、创新型人才方面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3职业汉语语言能力需求与等级考量侧重调查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职业汉语能力等级的评估现状,并审视各企业对专才的语言和技术能力的具体需求,本研究选取了超过10个有典型意义的企业进行了考察。研究的主题集中在汉语使用的实际需求和汉语技能与职业技术能力的表现。参与本次调研的企业遍布多个不同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蒙古国等。

3.1汉语语言应用需求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对雇用的人才有汉语能力要求,并在日常业务中实施此标准。在职业技能和业务执行的评估中,90%的企业强调了员工需通过与工作相关知识的技能测试和应用能力测试。同时,超过80%的企业对员工执行工作绩效评价,部分企业还专门针对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测试。探讨员工汉语能力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关系时,超过70%的企业指出员工需能在特定工作场景中进行基本的汉语沟通。也有少数企业认为员工应具备更高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掌握专业术语的同时,高效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3.2职业汉语能力等级评价考量

在调查海外员工的汉语技能时,参与的各企业普遍强调了员工描述工作流程的语言能力。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工作指示和要求,70%的企业希望员工熟悉专业设备的操作,超过30%的企业希望员工有能力独立或在协助下撰写工作报告和概要。多数企业认为汉语是海外员工最需提升的语言技能,特别是在描述工作流程、解释工作指令、翻译工作内容方面。在海外员工汉语技能评估中,工作相关语言表达、职场专有术语的掌握及对工作设备流程的了解被视为主要的考核点。汉语语法和常用词汇的知识也被一些企业作为评价标准。

3.3职业汉语能力评价等级划分方式

在现行的做法中,超过90%的企业采用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次来区分职场汉语技能。在探讨汉语及其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能力分级时,约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倾向于以汉语构词的难度为主要划分依据,并辅以使用频率作为考量。大约五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工作相关术语的使用频率应作为评级的基准。在对海外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估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技术操作的熟练性和在工作情境中进行精确表达的能力是重点考察因素。有些企业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设定技能等级,少数企业还考虑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作为分级的标准。

4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制定调查研究

4.1总体调查结论

当前企业更关注员工在特定工作背景下汉语交流及表达能力,但是在汉语语法以及写作领域中并没有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员工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汉语表达能力之外,还应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范与技术能力,借助语言工具进一步完成岗位工作的推进,逐步拓展语言表达能力与职业技能。

4.2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制定原则

目前实施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主要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覆盖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领域,通过听、说、读、写及翻译等五项技能,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语言能力评估。该标准突出了汉语在社会交流中的媒介功能,反映了汉语教育的普遍性和综合性,建立了汉语走向国际化的桥梁。然而,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具体需求,现行的标准尚存在不足,无法全面覆盖工作环境下对专业汉语应用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企业和从业者仍然需要依据自身汉语能力,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将其作为指导招聘和培训重要基础。因此,构建“中文+职业技能”的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至关重要。该标准旨在融合行业需要与职业技能,通过汉语这一工具,满足职场实际语言运用的需求,并将语言学习与专业能力的评估结合起来,以适应技术应用、岗位评价等具体要求。

4.3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制定策略

4.3.1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以培育具备汉语熟练度及专业领域知识与技巧的高级专才为首要条件。该标准应作为教学与职业实操的导向,能够帮助学习者通过汉语的水平评价来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技能,并有效达成在学历教育体系内或职场上的技能性工作目标。在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汉语能力等级体系时,还应该关注学习者的知识接收能力,确保其能够通过汉语的学习,把握语言本身,更能进一步结合其职业培训,实现多行业环境中的有效沟通与专业发展。这样的框架应充分反映出汉语在职场中的实用价值,并考虑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日益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

4.3.2应注意汉语通识与专识的联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构建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时,首先,制定标准时应该保证汉语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间的无缝对接,课程设计应加强对汉语基础语法、词汇和发音教学等内容的连接,并融入特定行业的术语和实用表达。通过模拟职业场景中的交流情境,学习者通过在实践中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提高专业领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教材和教学方法应当根据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量身定制。例如,请教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所选择的教育教材内容中应该包括工程术语、合同谈判等专业语言内容,教学方法上需要注重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最后,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定期更新教材内容和评估标准,确保其始终贴近实际需求,反映最新的行业发展和语言使用趋势。

4.3.3应力求满足各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的职业工作需求

无论在教学还是评测环节,制订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时,需要将满足各种语言能力水平人士在职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基准,从而培育学习者在多样化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其理解能力。该标准的制定需要紧密贴合工作场景的具体需求,在引领专业汉语教学的方向基础上,确保教学内容和测试评估与工作实际紧密相关。该等级标准应考虑到语言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频率,联系工作情境下的语言复杂性,以及职业标准的具体规定,建立一个分层次、逐级提升的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为水平不同的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语言学习路径。此种针对性的分级体系能够针对学习者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评估标准,帮助其逐步提高汉语沟通能力,达到工作所需的语言水平。此外,根据当前文化融合背景与文化发展需求,构建一个激发学习者积极性的鼓励机制,促使就业者及学习者不断进步。评价模式中需要正确反映学习者语言应用的实际成效,切实表现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的优势。

4.3.4应体现语言教学与技能操作应用的针对性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制定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需要为全球中资企业在本地招聘和评估技术人员提供标准化参考。这一标准的创新意义在于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紧密结合,确保学习者不仅掌握汉语,还能在专业领域内熟练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在设计这个标准时,应该以超越传统的语言知识层级为基础,将其与具体的职业技能操作和行业规范进行整合。这样不仅需要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求学习者能够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特定的工作岗位需求中。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技能要求相匹配,确保学习者能够通过语言技巧提升其职业技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职业汉语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为了促进商业交流与合作,深化文化理解与人文交流,更需要构建一个既实用又灵活的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因此,制定的等级标准,全面评估语言技能,同时顾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展示。相关行业及教育者更需要加强对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对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在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野,陈曼倩.“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汉语能力需求与等级标准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2154.

[2]赵丹,陈曼倩,赵丽霞.机电类领域职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11):163165.

[3]于勇.应用型高校东南亚留学生提高职业汉语能力需求的调研及对策[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3):5861.

[4]柳谦,崔维淼,温可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专创融合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3,33(3):96105.

[5]张予虹,蒋湘陵.职业导向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3,(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