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4-08-06雷丽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18—2022年的数据,从科技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得出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结论,剖析湖北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09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对于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并以此为动力,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该法律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为国家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为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整体水平较低,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60%~70%之间,说明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并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然而这些成果中有许多并未得到转化,未能形成具有实际效用的“产品”。
邵珉、陈博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化分析》中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出发研究了转化过程中的服务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服务优化策略。阚逸群在《基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研究》中提出基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能够通过政策策动、市场拉动、技术推动等方式解决高校科研人员难以持续创新、容易丢失技术控制权、不擅长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校办产业和学校之间产权不清、事企不分的问题。杨锐、崔高峰、雷川在《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路径》阐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特征,提出高校成果转化市场化导向意识薄弱、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苏平,朱润在《科技创新政策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中通过建立TOBIT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政策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供给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环境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需求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与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科技成果产出阶段效率、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数据分析方式分析2017—2021年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剖析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改善建议。
1湖北省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现状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8—2022年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选取2017—2021年湖北省高校与科技活动相关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和数据,分析湖北省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现状。
1.1科技人力投入增大
2017—2021年投入教学与科研人员逐年增加,2021年较2017年增长幅度为9656人,增长率为16.59%。2021年研究与发展人员、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人数较2017年明显增长。2021年科技人力投入较2017年增大。
1.2科技经费投入增加
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当年的财政拨款。2017年到2021年湖北高校科技经费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2021年较2017年科技经费增长率为45.39%。2020年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并不影响科技经费增加的整体趋势,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2017—2021年总体趋势也是增加的,2021年较2017年有382453千元的涨幅,增长率为24.99%。
1.3科技机构和科技项目增加
高校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平台、转化中心等科技机构。2021年较2017年科技项目的增长率高达68.92%。
1.4科技成果增长快
高校的科研往往始于理论研究,以基金、课题和计划等科目项目为依托,形成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著作、学术论文、专利权等。2017—2021年湖北省高校出版科技著作波动性增长,学术论文发表增长明显;专利申请波动性增长,专利授权大幅度增长。出版科技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专利授权2021年较2017年增长率分别是:17.99%、15.53%、18.09%、96.10%。
从科研投入来看,2017—2021年湖北省高校对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机构和科技项目的投入不断增长,促使科技成果显著增长,其中专利授权增长幅度最大。
2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反映了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情况,专利出售数和技术转让则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2017—2021年专利出售合同数、总金额整体大幅度增长,合同数增长率为498.36%,总金额增长率为710.67%。但专利的出售合同数占当年专利授权数比例较小,2017—2021年的比例分别为1.37%、3.48%、4.46%、5.16%、4.19%。即只有少部分科技成果得到科技成果转化、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知:湖北省高校科技投入较大,获得丰富科技成果,但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占比较少,表明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7—2021年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力队伍不断壮大,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情形,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本文从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及晋升激励机制、政策制度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高校科学研究往往开始于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论,并进行证实,形成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一般以基金、课题为依托,最终形成论文或者论著。高校的考核考评机制中,以课题考核、论文发表为考评导向,高校科技人员的晋升考核也与论文的数量质量、论著的数量、课题的数量、专利的申请量相关。高校科研人员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承接基金、课题作为工作重点。高校科研考核机制决定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导向。在以课题、论文论著、专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下,高校科研人员不太关心市场需求,关起门来搞研究,相对封闭,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充分,形成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相对较少,无法达到预期的市场价值。
高校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对科研人员的奖励,但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才能获得奖励和激励,如果失败,科研人员要承受失败带来的损失、科研单位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利弊权衡之下,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单位都可能不会积极参与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即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
4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建议
针对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多,但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一,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和科研人员职称评定中,需要特别重视并倾斜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考核比重。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学科应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强调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湖北省应积极实施科研成果市场化评价制度,通过制度的引导,增强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同时,在科研人员的职称考核中,应适当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指标,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双轮驱动,共同发展。此外,2020年科技部发布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也明确指出,高校在科技评价中不应以论文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多元化、综合地考量科研人员的贡献。高校应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完成科研成果,解决科技成果与市场不匹配的问题。
第二,湖北省在保证和国家政策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促进湖北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加强各部门协同,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从微观层面构建合理的政策执行体系。
第三,政府和高校应完善科研奖励、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推动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高校更注重科研管理,企业更注重盈利,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失败和造成的损失,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让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放心地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带来的损失要保持中立态度,积极去促进科技成果成果转化。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得知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水平偏低。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越发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身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一线,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应当做好攻坚战,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科技服务工作,帮助科技工作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的“任督六脉”,为我国科技实力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齐天,段婕,张瑞.陕西省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基于2016—2021年的面板数据[J].黑龙江科学,2023,14(17):5255.
[2]苏平,朱润.科技创新政策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09):4858.
[3]邵玲芝,朱军文.基于典型案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特征与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17):1824.
[4]陈菲,蔡奇芮,吕慧慧等.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工具配置及量化评价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08):3036.
[5]杨锐,崔高锋,雷川.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路径——以西安市4所驻市高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3,(08):9096.
[6]邵珉,陈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化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3,5(04):5658.
[7]王健,王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类型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3,(07):2226.
[8]刘珈圻,袁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基于2012—2021年技术交易数据[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07):127131.
[9]陈冀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06):3739、43.
[10]余乃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4(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