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背景下东莞随迁老人异地养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8-06黄丽萍黄志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目的:了解东莞随迁老人在莞养老情况,分析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规划的六大片区社区332名随迁老人进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调查随迁老人在莞的养老情况,包括日常生活情况、社会融入、保障支持、养老观念等,分析影响留莞养老意愿的因素。结果:约69.58%随迁老人适应在莞生活,75.60%的随迁老人愿意在莞养老。留莞主要的原因是子女在东莞,不愿留莞主要原因为没有东莞户籍,不能享受当地社会保障或福利政策。在莞生活的随迁老人38.86%有焦虑,44.88%有抑郁情绪。自评身体健康者,留莞意愿更强。结论:随迁老人在莞养老意愿较高,要注重做好社会保障及心理支持,提高随迁老人的异地养老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随迁老人;养老情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07

随着东莞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口流入,东莞成为全国第十五个“双万”城市。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0466625人,流动人口为7952214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2625人,占547%。由此推算东莞地区存在大量老年流动人口,其中随迁老人是流动老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莞市随迁老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社会融入等原因有着不同的养老情况。本研究于2023年2月到2023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了解随迁老人的养老意愿及需求,在莞享受的福利支持,分析随迁过程中存在的养老问题,以期能够提升随迁老人异地养老的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东莞市规划的六大片区,选取南城、松山湖、虎门、望牛墩、常平、凤岗等社区60岁以上,跟随子女等亲人来莞生活连续6个月以上,户籍未发生改变的老人,意识清楚,沟通良好。排除心理问题正在进行专业治疗,不配合完成调查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结合滚雪球式抽样法进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形式,在征得随迁老人同意之后,老人对问卷进行独立填写。对于有视力障碍、阅读困难等不能自主完成的,可由家属或研究员对老人进行逐条询问,完成问卷。注意不能加任何暗示,耐心地询问,保证问卷真实性及准确性。

1.3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和标准问卷进行调查。自制问卷包括①一般状况: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来莞原因等。②日常生活情况:与谁同住、与家人关系、与子女沟通频率、与老家亲戚联系频率等。③社会融入:来莞生活状态、群体活动、生活困扰等。④保障支持情况:是否了解东莞福利政策、是否接受过针对老人的服务、对异地就医的看法等。⑤养老观念:是否留莞养老及影响因素、采取何种养老方式等。

标准问卷:老年人心理状态调查:①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50分为焦虑。①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评分,项目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共30分,>10分为抑郁。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迁老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4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共332份。调查对象女性占5783%,男性占4217%;年龄在60—69岁之间最多,占总人数的7500%,其他基本情况见表1。

2.2随迁老人在莞生活情况及养老意愿

大部分随迁老人在莞生活适应,占6958%。来莞原因多为照看孙辈及打理家务,占6024%。有7560%老人愿意留莞养老,主要原因是子女在东莞,占6024%,不愿理留莞的原因为没有东莞138ad633c2684e759245c2e171abf2ac2ffc79df18004ea1d3befb34313c7a66户籍,很多社会保障或福利政策享受不到,占5331%。见表2。

2.3随迁老人身体及心理状态

调查显示,多数老人患有慢性病,且部分为多系统疾病并存,这提示了老人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但普遍患有老年常见病,随着年龄增长,势必增加以后的经济、家庭负担。在心理方面,有89.16%老人表示有过孤独感。有38.86%老人具有焦虑情绪,44.88%老人具有抑郁情绪,东莞市随迁老人心理负面情绪不容忽视,具体见表3。

2.4随迁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留莞意愿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迁老人的留莞意愿在是否适应东莞生活、自评是否身体健康、是否有消极情绪、异地就医报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适应东莞生活、身体健康自评情况,是否有消极情绪、异地报销情况影响老人留莞意愿。以上述4项因素为自变量,留莞养老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是身体健康自评为显著因素(P<005)。自评身体健康者,留莞意愿更强,见表4。

表4影响随迁老人留莞意愿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变量BS.EWaldPExp(B)95%CI

身体健康自评1.1710.5314.8690.0273.225(1.140,9.125)

3讨论

3.1随迁老人来莞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家庭因素是老人随迁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女的经济情况、与子女关系及照料孙辈等。其次为丧偶、经济困难,需要子女帮扶及照料等。调查显示,随迁老人来莞主要因素为照看孙辈、打理家务,占6024%,其次是离子女近,占1687%,与其他城市迁移原因一致。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增加,夫妻双方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随迁老人的到来对家庭起重要支持作用。随迁老人作为东莞人口中的重要群体,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不仅在消费方面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还通过提供劳动力、家庭支持等方式,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随迁老人也带来了丰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促进当地文化交流和社区融合。因此做好随迁老人养老工作对保障老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2随迁老人留莞养老意愿

表2可见,有7560%老人有留莞养老意愿。其原因可能是子女在东莞(8072%),亲人的陪伴可以带来积极情绪和体验。同时东莞气候舒适,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再者东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迅速,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城市服务体系,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老人在莞生活质量提高(3373%)。有2440%老人不愿意留莞,其主要原因为没有东莞户籍,享受不到当地社会保障或福利政策,其次是对家乡生活更熟悉、亲友多。因此,家庭和谐及提供社会支持,如社会保障,福利政策等可促进随迁老人身心健康,提高老人当地养老的意愿。

3.3随迁老人留莞养老意愿影响因素

从表4可见,随迁老人身体状况自评越健康,留莞意愿更强。但表3提示,虽然随迁老人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实际情况是部分老人患有各系统疾病及存在心理问题。随迁老人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较多(4488%),且部分老人多系统疾病并存。在心理方面,随迁老人有焦虑的占3886%,有抑郁占4488%。8223%表示有过孤独感。出现自评健康状态较好的原因可能是随迁老人与子女生活,可能会带来满足感如享受天伦之乐,照顾家人,体现价值。但随着生活环境变化,经济压力增大,或是在与子女的相处过程中,从以前家庭“主导”角色转换为适应子女要求,产生摩擦,或是与子女沟通减少等,均可产生焦虑、抑郁及孤独感。在身体机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会增高,均会增加随迁老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通过深入访谈,随迁老人在莞养老过程中,最希望能优化异地就医,做好社会保障,建议社区组织老年活动,以便融入集体,减少孤独感。因此完善的医疗保障及心理支持,对随迁老人的健康尤为重要。

3.4加大随迁老人在莞养老保障

在医疗保障方面,目前全国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联网,随迁老人可以经过户籍地备案后,享受东莞优质住院医疗资源,部分慢性病可实现跨省门诊结算,但目前病种较少,对于慢阻肺、卒中等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疾病,暂不能实现现场结算,增加了随迁老人的经济负担。异地就医困难问题,是随迁老人不留莞养老的重要原因。因此从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跨市、跨省异地就医门诊报销,增加统筹疾病类型或统筹支付比例等。在医疗福利方面,目前东莞市为随迁老人每年提供免费体检及健康咨询服务,但仅有4578%的随迁老人享受过免费体检。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自媒体、公众号、社区发放等方式,提高老人的免费体检知晓率。同时针对老人常见疾病,增加免费体检项目,切实让老人享受资源。有研究表明,通过体医结合,可以达到以体辅医,减少或缓解慢性病发病率,降低国家、个人的医疗资金负担的作用。因此东莞政府在推进《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过程中,可合理地运用各村社区运动资源,组织专业团队,为随迁老人进行体质测定,开具运动处方,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以达到科学、稳健地促进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让东莞随迁老人在参与体育运动当中收获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在心理方面,有研究指出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不佳,缺乏与人沟通时,会出现低落情绪甚至是心理问题,老人们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表3可见东莞随迁老人有8916%表示有过孤独感、6175%老人与子女缺乏良好的沟通,以上因素,均可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有4970%老人希望子女给予精神支持。谭世君等人研究表明,随迁老人通过运动习惯对孤独进行积极逃避,对心理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子女在老人养老过程中,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动态观察老人心理变化,多与老人谈心,肯定老人为家庭的积极贡献,提高老人个人情绪价值,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活动及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社区服务方面,为随迁老人提供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社交、文化活动,促进老人们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区,增强归属感,促进心理健康。加强随迁老人文化和教育支持,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随着流动老年人口的增多,异地养老成为了东莞养老服务的新形式,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促进多文化融合。提升随迁老人养老质量、解决养老问题,关系到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是千万市民“知身安处是吾乡”,体现民生福祉看得见,幸福生活摸得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东莞市统计局.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20210522).http://tjj.dg.gov.cn/tjzl/tjgb/content/post_3524384.html.

[2]李沁泠,孔凡磊.女性随迁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10):786792.

[3]曹雷,钟丽萍,范成文,等.我国体医养相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5):516524.

[4]池上新,吕师佳.社会融入与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深圳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深圳社会科学,2021,4(5):95108.

[5]谭世君,刘文武,明磊,等.体育促进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质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3,59(04):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