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2024-08-05王连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7期

作者简介:王连娣(1995,6-),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面对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政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融入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其与当代价值体系的契合点,进一步明确在思政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143-05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ANG Liandi

(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Jinzhong Shanxi, 030800,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fundamental sour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an important spiritual fRufSmF17Hl9xg3cCyun9xrS2TEbR5/dNA1nxsxGW8uo=orce for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complex era,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in the new era.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how to better integrate and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ze its compatibility with contemporary value systems, and further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confiden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inheritance; Valu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记忆与存在方式,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标识与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华夏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感、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意识形态稳定的社会中坚力量。实际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虽然有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但鉴于当代学生现代成长环境中的认知体系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存在形式上的壁垒。因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路径,搭建二者共融的内容核心,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现代价值及创新发展等基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阐明了实践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内容

中华文化蕴涵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包含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经典,其中每一句诗、每一个字都是精雕细琢产生的,饱含着古人的真情实感,如思乡之情、爱国情怀,学习诗词的同时,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优美的诗词来宣扬爱国情怀,对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还包含大量人生哲学的成语,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为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提供了理论素材。除此之外,还包含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以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人伦、崇道德”的良好伦理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1]。古代的一些谚语、寓言故事、成语、诗句等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息息相关,如人们的日常用语、行为、交往都比较含蓄,这与古代谦谦君子的形象有一定联系,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联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 二者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其中蕴涵的哲理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对人们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等都得到有效的规范,日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因此二者具有共同点,是相互联系的[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1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积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与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儒家的仁爱、孝道、礼仪等伦理价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智力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优秀人才。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包含了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形成更为完善和深刻的人生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更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种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自信的栋梁之才[3]。

2.2 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融入可以对大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独特地位。这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相一致。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在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有效锤炼,培养出更为全面和具有综合素养的个体。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历史经典、哲学思想等,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因此,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群体能够在文化认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为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更为积极的力量[4]。

2.3 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觉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这些元素能够从心灵深处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人生和价值的深刻思考。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大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理解。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深刻了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领悟历史对现实中的深远影响。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敏感性,使其在面对时代变迁时能够进行更具深度的思考和认知。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生命、人性、道德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大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觉悟,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的家国情怀,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更加积极进取。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更为深刻的思想觉悟,使其更具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为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更为积极的动力[5]。

2.4 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应当得到有效的传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担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不但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其认识与理解,提高大学生群体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需求。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能够在提高学生文化继承与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6]。

2.5 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作为年轻一代,需要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而就当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完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7]。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是因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有更扎实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的价值观体现。高校学生的思政课教材应当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成绩背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不断感悟其中的真谛。第二,认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高校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合为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认真研究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8]。

3.2 创新融合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的融合形式主要是采用课本讲授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感不强,针对相关问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各种授课软件,播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领略其蕴含的深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兴起,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网络资源,例如播放微视频,以竞赛答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发布视频,作为平时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学习价值

根植于本土、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例如红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等重要场所,高校应重点挖掘本地具有特色的、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场所,给学生设立实践课程,实地调研,开发当地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本土特色文化价值。同时,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等,请专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文字上体会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实际亲临现场,见证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用传统文化进行点缀,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传统文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9]。

3.4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守住传统文化

网络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网络宣传领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官媒、报纸也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网络途径;网络上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专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专业解读,社会大众可以在学者的指导和剖析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浓郁氛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大学生运用网络的时间较长,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10]。

3.5 借助广阔的校园环境,创设独特的传统文化校园形态

在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应充分地意识到传统文化校园形态的有效创设在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道德意识方面表现出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于实际校园环境的多维度观察与分析,探索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方式,将更多丰富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实现间接性的学习,去剖析与接收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其中的精华,逐渐实现更有意义的提升[11]。可以说,校园环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其往往能够营造出浓厚的氛围,为学生创设出更加具体以及随处可见的学习条件。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寻求校方的帮助去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在其中融入一些杰出人物的传记、传统节日文化、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与宣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正向的发展方向以及价值理念,升华学生的精神品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组建一些校园社团,如书法社、国画社等,来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中取得收获[12]。

3.6 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理的过程中更应意识到实践教育的价值,结合学生兴趣明确实践活动主题,根据学生的能力明确活动形式,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多元的环境,使他们进入其中展开学以致用,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当地的文化馆、红色革命馆、博物馆等地方,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增强教育的实效,引导学生从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更好地培养价值观念与思想;其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观影征文、集体讨论和主题演讲等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文化知识原理的不断回顾,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人生的新思考和认识;再次,思政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敬老院或者是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展开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老人,使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中深化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思想与意识,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最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组建一些志愿者服务或是爱心社团,帮助一些残障人士、儿童等,在参与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体会这些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品格与不屈的意识,获得更有意义的升华。

3.7 结合时代性与现代性,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教育内容上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而且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新旧媒体融合,丰富课堂载体。一方面,结合时事热点,精心策划主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课程大纲,将文化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置情景教学,让更多人的学生体验和认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教学管理内容。可以邀请文化大使或者中华文化研究者举办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人文底蕴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与学习中。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效地利用当代发达的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建立一个文化宣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将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梳理构建,打造统一宣传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及效果多彩的页面,帮助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这不但有利于思政教育更好地开展,也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林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4):4-6.

[2] 魏娜,李志红.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8):105-107.

[3] 张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21,38(6):97-100,111.

[4] 李曼.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144-145.

[5] 陈庆庆,李祖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4):123-128.

[6] 张翠方.“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9):49-52.

[7] 李明珠,魏静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6):5-10.

[8] 查广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3(5):139-143.

[9] 李子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9(7):90,91-93,96.

[10]刘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24-126.

[11]丰娴静.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54-156.

[12]杨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方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2):60-62

[13]熊沂,骆婉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