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探究
2024-08-05王斐斐
作者简介:王斐斐(1991,3-),女,甘肃酒泉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中外文学比较。
摘要:文学作品是体现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文学作品利用精炼的语言来构建人物形象、展现情感与传达精神,不同文学作品的展现方式往往有着较大区别。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极其关键的地位,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英美文化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艺术特征。基于跨文化视域探究英美文化作品的语言艺术,既可以更好理解与领悟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的精神与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与英美文化的全面融合。该文在分析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原则的基础之上,探究了英美文学作品语句表达中的句法架构和双关语、幽默讽刺与彰显韵律两种语言风格及戏剧化与陌生化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领悟,期望能够为有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英美文学作品;原则;语句表达;语言风格;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171-04
Exploring the Language Ar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in a Cross Cultural Context
WANG Feifei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00, China)
Abstract: Literary work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that reflec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possessing unique artistic charm. Literary works use refined language to construct character images, express emotions, and convey spirit, and the present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literary works ofte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occupies a crucial position in world literature, and as a type of foreign culture, they exhibit differen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loring the language ar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cultural works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can not only better understand and comprehend the spirit and cha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language art, but als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China and English and American cultur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language and artistic principle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puns, humor, satire, and display of rhythm in the expression of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as well as the techniques of dramatization and unfamiliarity,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industry workers.
Key words: Cross-cultur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Principle; Sentence expression; Style of language; Expressive techniques
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千年之前已经存在跨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现阶段全球各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的交流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是在相应社会环境下,作家创作的能够体现各区域文化、社会风俗及人文气象的作品,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与发展过程中,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英美文学是体现英美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因为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我国读者在品鉴英美文学作品时,难以充分领悟作品中的内涵与精神[2]。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水平,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深层次探究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帮助我国读者更好把握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人文价值,进而做到精准品读,并在全面把握英美文学作品本质内涵的基础之上,推动跨文化交流顺利实施。本文重点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探究了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原则与特点。
1 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与时代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3]。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人员的视角来看,内容创作一般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神话基础之上。一直以来,古希腊罗马文学在众多欧美国家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使得该文化在欧美文化体系中占据了极其关键的位置[4]。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化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进行欧美文学作品创作时,通常还是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当成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整个社会、创作人员等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英美文学创作过程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素材,许多优秀的欧美文学作品中都应用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但丁是欧美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对其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能够得到较多关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元素。事实上,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较多英雄并非十全十美的,但是创作人员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时,会对其进行美化与修饰,为读者塑造较为完美的英雄形象[5]。另外,英美文学十分注重追求自我与乐观,这些也是受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影响。
2 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原则
2.1 满足时代审美的原则
任何经典的文学作品均和其所处的时代关系紧密,可以准确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点[6]。因为英美文学作品是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其内容很好地展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作家在实际开展作品创作过程中,通常会基于文字的方法将时代和历史准确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品鉴文学作品时,能够通过内容的阅读感受到作品中描写的社会环境。例如,简·奥斯汀(Jane Austen)创作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作者便通过文字将当时社会的文化状况准确、全面地描绘出来,让读者在品鉴过程中能够充分领悟到下层社会和代表人物的特征。所以,在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过程中,读者需要将其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特征联系到一起,这样才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领悟,体会作品中描绘的时代特色与精神,从而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精髓。所以,读者应当注重联系艺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文学作品鉴赏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好领悟作品中隐藏的各种语言艺术。
2.2 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的原则
因为我国与英美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语言的使用也会有较大的区别[7]。从文学作品视角来看,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能够察觉到“老师”与“老人”中的“老”字在使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英美语言当中,“old”既能够指某个人的年龄,同时也能够代表年代。从价值理念层面来看,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能够从作品内容中感觉到其十分推崇自由和个性,并有较强的个人英雄主义。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一般倾向于大局观、整体性,并不推崇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主义难以发挥整体价值,容易受到他人的排斥。可见,我国与英美国家文化在事物认知、审美思维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要正确看待英美文化特征与区别,同时以辩证的眼光领悟其中的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
2.3 遵守实用性与交际性的原则
从跨文化层面出发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还需要严格遵守实用性与交际性的原则。具体来说,实用性表示的是要建立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之上,查找有价值的资料,准确了解真实的语境,使得文学作品中相应的文化内容可以和语言特征紧密融合到一起。交际性表示的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交际能力。语言具有多重功能,既是语言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体现文化特征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探讨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充分了解与把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与语言特性,确保在不一样的文化环境下也可以顺利进行沟通交流[8]。总的看来,在阅读与品鉴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过程中,需要落实实用性与交际性原则,从而能够正确领悟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内涵与精神。
3 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分析
3.1 语句表达
3.1.1 句法架构
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句法架构往往拥有较高的表现力,英语句子主要涵盖了三种类型,分别是简单句、并列句以及复合句,科学应用和搭配英语语句,能够有效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张力[9]。在欧美经典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当中,作者简·奥斯汀便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了多种句子架构,更好地展现各个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伊丽莎白是该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在描绘其独白过程时,作者使用了较多架构紧凑、语句简短的语言,以此来展现其心理上的变化,使得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此外在伊丽莎白回绝表哥求婚的片段当中,作者使用了大量涵盖从句的长句,以此来充分体现出两者紧张的辩论场景,促使故事情节走向高潮,充满变化、特征明确的句子架构让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更为细腻与紧凑,有效避免出现大量重复架构,防止文学作品内容的乏味。比如,在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创作的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当中,使用了较多简短的句子和较为单一的语法,使其长度要明显短于正常的小说,整篇作品当中使用了许多独立句式以及基于and的陈述语句,通过这种写作手法有效提高了作品的节奏性。另外,在该文学作品当中没有应用较多的整体连接手法,一般基于某些完整的语句来体现艺术内涵,让作品展现出朴实、单一和严肃的艺术效果。
3.1.2 双关语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双关语是其创作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语句表达方式,不仅能够作为单独的词语,同时还能够形成句子或者词组,可以有效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号召力与穿透力[10]。一般来说,按照表现方式的不同可把双关语划分成两种,分别是语义双关与语音双关。首先,语义双关是建立在同形异义的词语基础之上,一般把其当成语句中的形容词,并且涵盖同形异义词语的通常均是习语,拥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比如,在词语“American Dream”中,尽管从字面意思来看可将其理解为“美国梦”,然而其想要传达的根本涵义是所有美国人都有平等追求梦想的机会。在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创作的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男主人公在赞赏女主人公时说到“Beauty too rich for use,for earth to dear”,在该语句当中便使用了双关语“earth”,既表示真实世界,也能代指坟墓,所以该句隐约传达出女主人公今后悲惨的命运。其次,语音双关表示的是基于较为相近的发音、不一样的词语与内涵来表达相应的思想与情感。比如,在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麦克白》中,麦克白在行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其妻子让其再去一次案发场地,使用的语句为“If he do bleed,I'll gild the faces of the grooms withal”,在该语句当中“gild”与“guilt”单词的发音十分相近,利用双关语传达出麦克白与其妻子的凶横歹毒。文学艺术家通过合理应用双关语,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促使故事情节向前推进,并可以精准传达出创作人员的价值理念。
3.2 语言风格
3.2.1 幽默讽刺
对英美文学发展历史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自文艺复兴以来,被人们所熟知的知名创作者,他们都拥有自身与众不同的幽默讽刺语言特征,创作出了许多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一般来说,英美文学作品当中使用到的讽刺形式有sarcasm,satire,humor及taunt等。以sarcasm与satire为代表进行说明,sarcasm具有较强的讽刺性,语气十分尖锐,其传达出的是情感层面的讽刺,一般基于比拟形式来实现对目标的丑化,如在欧·亨利(O.Henry)创作的文学作品《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其在刻画房东的丑陋嘴脸时,便把其视为蠕虫,把房子看成空洞,而将房客看成是供人享用的坚果,通过这样的讽刺来向大众展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satire是基于夸张的方式来批判、取笑与揭示某类人或事件,从而达到展示当代社会问题的目的,引导社会不断发展。如在马克·吐温(Mark Twain)创作的文学作品《百万英镑》中,其语言十分的滑稽幽默,利用夸张与搞笑的方法表达出了作者对拜金主义的嘲讽。
3.2.2 彰显韵律
在众多语言当中,英语是一个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语种,使得英美文学作品表现出词汇多种多样、形式精致、表达简练等特性,基于押韵、对偶等不同手段让文学作品语言表现出良好的韵律性[11]。在英语语言当中,将重音节与轻音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列,能够获得诗歌的节奏感。按照重、轻音节排列方式的不同,诗歌作品中包含了较多不同的音部,一般来说,主要分为3—7音部,并且形成了多种形式,如抑抑扬格、抑扬格等。比如,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创作的文学作品《塞纳克利的毁灭》中使用的便是抑抑扬格形式,在亚述人攻打耶路撒冷时出现瘟疫片段中,利用该艺术形式营造出肃杀的氛围。而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中使用的是抑扬格形式,在该作品当中包含了一个反复自问的内容,犹豫要不要自杀,利用该形式很好地展现出了悲伤凄惨的氛围。英美诗歌当中包含的韵律类型多种多样,如全韵和半韵、男韵和女韵等,戏剧诗与叙事诗涵盖了较多没有韵律的诗歌,即便如此其也有较为规律的节奏。
3.3 表现手法
3.3.1 戏剧化
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戏剧化一般表示的是戏剧性独白,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时期,随着英美文学的不断发展,该表现手法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逐渐成为文学作品创作的一大特征。戏剧性表现方法能够很好地展现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关键情节,提高文学作品的表现效果,拥有真实化、分离化等特性。戏剧性独白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一方面涵盖了文学作品中各个人物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声音,确保文学作品拥有较高的完整性。索恩伯里(Scott Thornbury)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其创作的作品《60年后的洛克斯勒观》便使用了戏剧化表现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在索恩伯里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戏剧性独白获得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应用戏剧性独白。例如,在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文学作品《喧哗与骚动》当中便基于三位男主人公使用了戏剧性独白,第一位独白角色智力水平较低,象征了人类发展的初始时期,利用较多的戏剧性独白传达出主角青涩的情感。
3.3.2 陌生化
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戏剧化一般表示的是使用较为特殊的语言手段颠覆正常文学语言,让文学作品表现出更强的活力,这种表现手法一般使用在意识流文学作品中,基于特殊的叙事方法和读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英国著名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创作的文学作品《到灯塔去》,整篇文章以到达灯塔为主线,表现出很强的可行性。在人们的传统认知当中,灯塔代表了时间和生命的变幻,基于陌生化的表现方式全面准确地将文学作品中神秘隐蔽的艺术特色体现出来。另外,在美国知名创作家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的文学作品《被背弃的老祖母》中,不管是其使用的叙事方法,还是叙事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陌生化特性,讲述了老祖母从年轻到慢慢变老的过程,把老祖母的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4 结束语
纵观英美文化发展历史,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其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艺术。英美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异域文化,通过阅读与探讨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体会到英美国家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思想。在实际进行英美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要基于跨文化视域,遵守满足时代审美的原则、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的原则、遵守实用性与交际性的原则,从而正确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 李少敏,赵静,张俊杰.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研究[J].语文建设,2016(24):27-28.
[2] 庞金花.如何在英美文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异质性障碍跨越[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83-185.
[3] 张龙海,张英雪.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55-163.
[4] 时亚辉.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的特点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J].戏剧之家,2018(20):217-218.
[5] 徐斌.跨文化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文学艺术特色及价值取向[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3):82-85.
[6] 石亿.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评《英美文学经典新论》[J].语文建设,2022(6):88.
[7] 钱秀荣.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22):181-184.
[8] 王琪睿.文艺复兴时期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赏析[J].今古文创,2022(18):27-29.
[9] 李栋梅.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的影响因素与翻译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73-175.
[10]徐泽林.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作品的语言艺术研究[J].今古文创,2023(33):109-111.
[11]王诺冰.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