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2024-08-05曲再鸣张晓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7期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民族优秀家训典籍话语转换与智能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YJAZH114);湖州市2023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话语转化与数字化传播研究——以家训典籍为例”(项目编号:2023GZ75)。

作者简介:曲再鸣(1978,10-),男,吉林通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公共文化,职业教育。

摘要: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和产业链生态载体,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高效率发展。近年来,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实现湖州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的总目标,该文通过对湖州文化产业园区的现状进行梳理,提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需要继续有序扩大发展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培养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园区,并在多元化融合发展、挖掘湖州特色的文化财富、改进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着重发力,并抓住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契机,高效助力湖州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湖州;文化产业园区;趋势探析;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产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104-05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 in Huzhou City

QU Zaiming, Zhang Xiaom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industry parks are the spatial carriers and industrial chain ecosystem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zhou Cultural Industry Park, but some issues have also been expos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a billion level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in Huzhou,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uzhou Cultural Industry Park and sugges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park needs to continue to expand its development scale in an orderly manner,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ultivate its own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brand parks, and continuously focus on diversifie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cultural wealth of Huzhou's characteristics, improving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models, and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creating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apital to efficiently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zhou's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Huzhou; Cultural industry park; Trend analysi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ommon prosperity; Seeing beautiful China in Huzhou; Industrial value

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是一座有着2 3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湖州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景观,深入解码文化基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有效载体和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抓手[1]。近年来,湖州的文化产业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但不少文化产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规模、文化服务不到位、园区间集群质量不高、与地区文化发展关联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地方文化特征,提高各产业园区之间的发展联动,实现文化产业与地方相关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了摆在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湖州市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

1.1 集聚资源优化配置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能够将湖州地区内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如人才、资金、技术等,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还能促进各类资源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和合理,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推动湖州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1.2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方面,文化产业园区通过集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形成一条集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湖州地区的经济增长[2];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园区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提升湖州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1.3 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显著提升湖州市文化软实力,重塑城市形象,增强湖州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同时,文化产业园区还是城市文化创新和传播的重要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聚集于此,推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从而提升湖州市的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4 有效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园区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力。文化产业园区还能汇聚各类文化资源和创意元素,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推动湖州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1.5 显著增加就业机会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入驻,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2.1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支持力度大幅加强

湖州成立了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产业扶持政策更加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的实施意见》《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融支持湖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使湖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2 园区数量不断增加,集聚态势逐步显现

湖州市建成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个,省级文化创意街区6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3个,引聚文化产业优秀创新团队20个;南浔善琏湖笔小镇、长兴太湖龙之梦乐园、德清下渚湖田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还建成市美术馆、非遗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文化场馆。湖州市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电影院、城市书房、大剧院及“湖上云”数字文化平台等线上线下服务更加丰富、便捷。

2.3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品牌特色逐渐形成

近年来,湖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249家,成功培育上市文化企业5家,省级成长型文化企业29家,省重点文化企业2家。湖笔、钢琴等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增至30%、20%。影视产业迅速发展,成功打造湖州影视城、南浔水晶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德清武林头影视文化产业园等承载平台,先后投资拍摄近百部影视作品,2020年影视企业营收突破12亿元。户外体育用品、时尚服饰等文化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泰普森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

3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链发展还不够健全,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大企业

现有的文创产业园区发展尚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衔接不够,尚未形成“资源集聚—消费集聚—产业升级—特色创新—规模辐射”的发展格局;产业层次不高,多位于产业价值链上游和中游,未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高精尖”科技型企业不多,特别是在内容创造生产、创意设计服务等核心领域缺乏头部企业,引领性、带动性不足。

3.2 文化和产业融合不充分,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明显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多但资源较为分散,未能形成系统联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够。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水平不够高,文化产业在城市建设、区域创新、产品制造中植入不足,赋能作用不明显。

3.3 文化产业发展支撑要素相对缺乏

各文化产业园区内,创意设计、经营管理和领军型人才普遍比较缺乏。文化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吸引投资能力弱。文化旅游、影视传媒等新产品新业态对用地政策创新需求迫切。

3.4 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亟待继续加强

各文化产业园区资源分散,市级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偏小,影视产业等专项基金尚未设立,对优秀文化企业吸引力不强。产业发展统筹协同不够,市与区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合力有待提升,亟须建立统筹机制。文化产业复合型、专业化招商队伍短缺。文化产业统计体系不够健全。

4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1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超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3],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必须紧跟发展形式,积极促成文化产品与新科技加速融合,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增强文化产业的产品竞争力,强化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数字+”融合创新力度,通过数字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在融合跨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4.2 区域一体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效融合的文化大市场逐步形成,文化交流更加畅通,产业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必须最大程度释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红利,充分挖掘丝绸、湖笔、书画、茶、瓷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进程,提升文化项目投资和文化消费集聚度。

4.3 “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后,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将成为新的消费需求热点。湖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应该抓住时代契机,不断提高城乡文化服务能力,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文化产业潜力。

4.4 生态文化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互促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入践行深刻影响产业链重构、能源结构转型、生活方式转变。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应该紧紧抓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诞生地这笔文化财富,进一步扩大环境优势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美丽经济,将生态发展文化价值观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力,创造生态文化消费新热点,引领新时代生态文化发展。

4.5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州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面临各种挑战,苏州、杭州、无锡等周边文化强市纷纷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给湖州吸纳文化产业人才、招引文化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带来了巨大挑战。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应积极建设“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充分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的独特魅力,在激烈竞争中放大自身文化优势,实现文化创新发展。

5 湖州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5.1 有计划地扩大文化产业园区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根据产业集聚现象的一般原理,规模大小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够产生决定性影响[4]。文化产业在园区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园区内不断汇聚,规模越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对各种资源的虹吸效应就越突出,园区内的产业集聚效应也愈发显著。因此,要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总目标,湖州必须持续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

5.1.1 差异化发展,分工合作,形成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

扩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绝非简单地大兴土木,要预先规划,做好各园区差异化发展,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引导各园区间进行分工合作[5],要下大气力提高园区内部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延伸产业活动链条,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展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最大限度提升协作效率。

5.1.2 提升集聚效应,培养龙头企业与品牌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要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意识地培育市场经营的实施主体,培养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特色品牌园区。

5.2 多元化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文化产业园区要顺应趋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与科技、生态、制造、旅游等基础较好或优势明显领域的跨界融合[6],在跨界融合中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赋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转型升级。

5.2.1 各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间增强分工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各园区的相关企业应发挥比较优势,明确自身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带动的发展格局[7]。如湖州影视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影视拍摄服务项目需要大量的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等产品与服务。这时候,南浔的家具、木业和安吉的竹艺企业就可以提供拍摄所需要的布景与道具的设计与制作等服务;织里的服装企业可以为拍摄提供服装设计与制作等服务;湖州美妆小镇文创产业园区可以提供化妆品与化妆设计服务;湖州影视城文化产业园区可以提供影视拍摄人力与物资管理的服务,这样仅通过湖州影视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影视拍摄这一项服务业务,就可以带动湖州的南浔家具木业、安吉竹艺、织里服装、美妆小镇文创园区和湖州影视城文化产业园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大好局面。

5.2.2 重视新型基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各园区应该特别重视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型基础建设,向智慧园区转型升级[8],通过与最新科技的融合不断孕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文化产品的服务质量。

5.2.3 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也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9]。两者的融合发展孕育了当前最重要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如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虚拟展厅等;实现“以实体载体为基础,以虚拟网络为辐射,以经济流量为亮点”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因此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必须特别重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5.2.4 深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必须与制造业、旅游业、商业展示等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才能发挥出其文化赋值的功能[10]。比如,可以先由各文化产业园区来挖掘湖州的特色文化价值,然后通过文案策划将这种特色文化价值与湖州的制造业、旅游业的系列产品进行融合,形成文化赋值,利用直播或者网络视频等形式把故事讲好,最后使用数字化融媒体来扩大传播,实现文化产业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德清桃花庄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为例,园区先组织团队挖掘湖州特有的文化价值内容,如湖州的茶文化、书画文化、丝绸文化和民宿建筑等,然后进行文案策划,将湖州的茶文化与安吉的白茶产业联系在一起,把湖州的丝绸文化同汉服设计等服装产业联系在一起,把湖州的书画文化同文化旅游联系在一起,对相关产业进行文化赋值,强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提升产品档次。接下来根据文案策划,制作和拍摄系列宣传短片,在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进行直播或作品投放,利用数字融媒体扩大德清桃花庄文创产业园的影响力,当客户纷至沓来后,产业园内的白茶销售、丝绸汉服、湖笔与书画旅游等项目就都运转起来了。园区依靠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游客,还可以提供会展、庆典和文艺表演和摄影摄像等服务,最终带动白茶、服装、丝绸、湖笔、文化旅游、会展和影视拍摄等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各产业联动发展。

5.2.5 不断提升生态文化产业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要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将湖州打造成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中心。要抓紧在湖州推动生态文化输出,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观赋值湖州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将湖州特色农业与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在一起,积极推动文化赋能。例如:湖州生态河蟹养殖是特色农渔产业,但是河蟹养殖污染与生态保护之间一直存在矛盾。2019年底,太湖围网拆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模式最终画上了句号。“退蟹还湖”后,湖州的河蟹养殖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每一个规模化淡水养殖基地都“标配”一套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回收利用,既节约水源又不会对外界造成污染,高规格蟹的产量还比过去提升了两成。这就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河蟹养殖业改革中的体现。而生态养殖的河蟹也随着太湖螃蟹节这样的文化赋值活动而名声大噪,成为生态文化与农渔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5.3 不断挖掘提炼湖州特色的文化财富,提升文化产业品牌发展

湖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各文化园区应充分了解湖州丰富多元的本地文化资源,如“两山”理念、生态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中国书画文化、茶文化和竹文化等,并围绕湖州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创转化,不断挖掘文化价值,并与园区文化产品服务紧密结合,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构筑全市文化品牌矩阵,形成具有国际辨识度的独特文化IP标识,提升城市软实力,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

5.4 不断改进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实现文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各园区应改善传统人才引进模式,构建适合文创人才的工作氛围与生活环境,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地方的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试点,建立健全人才孵化机制,培养素质过硬的本地文创服务团队,孵化本地创新创业企业。

5.5 抓住湖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契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必须抓住湖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契机,大力挖掘湖州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源,塑造湖州地区优秀的文化形象并利用融媒体向世界传播,以提升整个湖州文化的产业价值与湖州的城市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业,大力促进“两山”文化与湖州旅游业的融合、诗词书画文化与湖州服装业的融合、“丝”“瓷”“笔”“茶”文化与湖州制造业和湖州会展业的融合。充分利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契机促进园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6 结束语

湖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成为新时期推动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新式引擎,同时也能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现实活动平台。为实现打造湖州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的总目标,湖州的文化产业园区需要继续有序扩大发展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培养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园区,并在多元化融合发展、挖掘提炼湖州特色的文化财富、改进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着重发力,高效助力湖州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莉.新传媒时代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67-81.

[2] 张晓欢.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与政策思考[J].中国市场,2020(29):4.

[3] 杨静静.河南黄河非遗高质量发展中的保护传承弘扬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88-91.

[4] 李博.天津文化产业园区综合性发展战略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8-113.

[5] 邓帆帆,薛菁.“文化—技术”融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21(4):58-63.

[6] 黄赫男,肖悦.文化生态理念下泉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探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4):39-46.

[7]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1):42-46.

[8] 覃晓燕,李丹.元宇宙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J].经济问题,2022(11):96-105.

[9]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23(17):20-24.

[10]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上海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3):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