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运营思维的园林博览会规划策略研究
2024-08-05秦超王梓
摘 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针对园林博览会如何跳出展期辉煌、展后凄凉的窘境,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合肥园博会)为例,总结合肥园博会的筹备策略及园城融合的规划亮点,提出未来园林博览会的筹建应具备城市运营思维并贯彻运营前置的思想,破解园林博览会的永续难题,确保“一次设计、永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园林博览会;城市运营思维;运营前置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6.2%,城市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存量更新的重要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园林博览会的筹建势必要以相对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作为“城市有机生命体”的一部分,通过政策机制创新、规划理念拓展和商业思维转变,实现从“面向开发”到“面向运营”的转变,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区别于往届园林博览会,合肥园博会在城市运营思维下,充分利用场地的生态基底,挖掘骆岗机场的文化内核,改造原机场配套建筑群,通过微创式的城市更新手法,让合肥园博会实现了从单一园林艺术展向城市建设综合展的转变。会期和会后使用功能无缝衔接,也实现了“一次设计、永续利用”的目标,开园至今活动不断、热度不减,深受群众欢迎,2024年1月31日,更是入选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本文尝试从城市运营思维角度分析解读该项目,探索未来园林博览会的筹备策略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运营基本概念及其在园博会中的实践意义
(一)城市运营的基本概念
城市运营是近年来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结合了城市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竞争力思维的基于市场化运作的综合开发建设运营理念。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城市运营”研究中将城市运营定义为政府和企业在充分认识城市资源基础上,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而取得城市资源的增殖和城市发展最大化的过程[1]。其精神内核是,要求所有参与者深刻理解并重构“资源内涵”“角色定位”“运作模式”的认知体系。
(二)城市运营理念在园博会中的实践意义
城市运营理念在园博会实践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政府、运营主体和规划者要首先摸清家底,从城市运营的角度仔细论证园林博览会的选址和筹备工作,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力争取得宏观层面上资源的增值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资源不仅包括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道路、建筑物等物质资源,还包含历史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习俗、城市主流时尚、居民文化素质、精神面貌等精神资源[2]。二是通过城市运营,把园林博览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地推入市场,提高园林博览会财富价值的创造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
二、城市运营思维下合肥园博会的筹备策略
合肥园博会基址北临繁华大道,南靠黄河路,西接锦绣湖公园(建设中),东临包河大道,原骆岗机场坐落其中,总面积约323公顷。场地位于未来合肥产业发展的创新核、城市生活的服务核、环湖绿廊的生态核上,是联系西北生态绿楔——巢湖保护带的重要纽带。
场地条件复杂,合肥骆岗机场原址坐落其中,有停机坪、主辅跑道等超大尺度的硬质场地,有航站楼、大机库等建筑遗存,还有机场后勤保障建筑群,以及密林、坑塘、河道、农田、村庄拆迁废弃地等资源要素,使得合肥园博会建设条件相对最复杂、功能最复合。
合肥园博会项目,本质是一个关于城市运营的系统工程,是通过园博园的筹建和老机场的更新改造使城市系统得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目标是多方协同、结构合理、功能齐备、效益兼顾[3]。
(一)组架构,落实运营前置理念
项目规划之初,主办方就组建了专业的会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合肥园博会会后运营的主体,提前参与项目的筹建工作,做好运营规划,聚焦客户群体、商业业态对接,摸清业态对场地的需求,为参与筹建的各方提出诉求和规划依据,把运营前置落到实处。
(二)立目标,找准项目定位
城市运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项目定位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场地的灵魂。合肥作为中国近十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科里科气”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名片,场地内坐落着原骆岗机场,因此将合肥园博会定位成承载合肥一代人航空记忆的“科技园博、生态园博、百姓园博”,是合肥园博会的最优解。
(三)定战略,制定运营战略
运营战略考虑的是园林博览会长远发展的计划,重点考虑城市发展与建筑空间环境、历史人文变化的关系。在新的经济形式和消费行为习惯下,园林博览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要经历的是一次惊险旅行,理想和现实、进取和妥协、生存与发展的博弈时刻存在。同时,运营战略也不能一成不变,必然随着项目推进和市场转变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像滑雪场的运动员一样,在运动中调整动态,在动态中把握平衡。
另外,运营战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产品形象的包装与推广。应该明确的是,运营园博IP的背后必须注重培育相关的产业链,必须有足够的人文内涵作为支撑,而不是简单打造几个“网红”的建筑和景观就可以的,运营主体在这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找市场”的重任。
三、城市运营思维下合肥园博会的规划策略
合肥园博会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以“强生态基础、补服务短板、惠百姓民生、留城市记忆、增科技亮点”为目标,采取城市更新的方式,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合肥特色、令人期待的园林博览会。
其核心组团时光街,由原骆岗机场配套建筑群改造更新而来,采用“大师领衔、集群设计”方式,邀请章明、李存东、李兴钢等资深设计大师和一线新锐设计师参与规划设计。以骆岗记忆为底色、航空文化为主题,集园博展示、文化创意、休闲服务、新零售线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创意街区,是本届园博会的一大亮点。
(一)以终为始,逆向推演落实规划理念
将会后利用作为规划的起点,以终为始,采用逆向思维破解永续难题,将园城融合、业态植入、开放共享的理念融入园林博览会的规划设计,为场地创造韧性空间,确保“一次设计、永续利用”,突破历届园林博览会在主题内容、布展模式、游线组织、游览体验和后期运营上的困境。
合理规划业态格局和空间布局,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为“四区一馆”+“城市展园”,分别是百姓舞台展区、科技智慧展区、城市更新展区、生态园林展区、城市建设馆,以及31个国内展园、7个国际展园,充分展示生态之美、园林艺术之美、科技之美、人文之美。功能空间室内与室外穿插,商业业态永久与临时结合,各分区为会后利用保留弹性空间,极大丰富了园林博览会的文化旅游休闲业态。
(二)留骆岗记忆,打造城市更新典范
骆岗机场的航站楼,是合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了合肥机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也是许多合肥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规划赋予了它新身份,更新改建为“小镇客厅”和城市建设馆,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一同保留更新的还有机场跑道,规划成为百姓舞台展区。总面积70公顷,依托长约3 000米、宽约200米的跑道区域,保留机场记忆,展期搭建百姓舞台,以大型全国园艺展为主体,同时策划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航空展览等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展后合理利用,实现弹性多元。
(三)“时光街+mall”,打造特色商业体验区
原骆岗机场配套建筑群,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根据商业业态功能需求对每栋建筑都精雕细刻,实施不同的更新改造措施,为一代合肥人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以时光和航空为主题的街区景观和改造后的商业建筑群组成的园博小镇,是本届园林博览会的最大亮点。
“时光街+mall”的建筑空间形式,有天有地,柔化了商业体与景观边界,创造了景观街区与建筑互融的独特空间结构,人们可以在室内外的不同场景中切换。时光街的历史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变的商业空间,能够提供沉浸式的游购体验,成为输出文旅价值观的城市“乌托邦”,备受年轻人青睐。
(四)节约式设计,不仅要开源,更要节流
为响应国家节俭建园的号召,规划方案在地形营造、种植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设计。地形营造随形就势,梳理地势形态;种植设计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植物占全园植物70%以上,尽可能保留场地原生树木(据统计,保留了近万株乔木),同时严控植物品种和规格,不选新奇特树种,不用超规格苗木。节约式的规划理念不仅降低了园博园的建造成本,同时也能降低后期的运维成本。
(五)永不落幕,为会后活动留足弹性空间
为达到“一次设计、永续利用”的目标,规划时综合考虑了会期和会后的使用功能需求,在各个分区分别做了业态留白,最大限度增加场地的弹性空间,为会后利用提供多种可能(图1)。
以百姓舞台展区为例,规划初期运营方就提出,会后要持续开展“五百”系列活动的需求,即百家美食吃在园博、百名达人演在园博、百场赛事办在园博、百项非遗展在园博、百种高科技用在园博,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变化。这是该区域被定性为百姓舞台展区的一大依据,后续方案设计也根据活动内容做了功能上的预留和组合。
(六)多维推介,保持话题度,提升项目价值
开园以来,合肥园博会一炮而红,创造了多项纪录。开园不到2个月,累计接待服务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创历届新高。中国国家地理携手B站发布的全国100个兴趣必游之地,骆岗公园(合肥园博会所在地)排名第一。微博平台上,“合肥园博会”话题阅读量约3 000万;抖音平台上,“合肥园博会”话题视频播放量约2亿。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可知,园博小镇已引入80多家商户落位,已初步形成酒店、餐饮、文创、运动、娱乐、研学六大商业业态群。截至2023年底,商户已实现总营收约4 910万元。
目前合肥园博会话题热度不减,“本地人反复去、外地人慕名去”成为新常态。综合会期和会后数据来看,合肥园博园已初步具备相对完善的商业模式,未来可期。
四、结语
打造“永远不落幕、永远有变化”的园林博览会,是主办方在规划阶段就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合肥园博会的筹建将城市运营思维贯穿从筹备到会后运营的各个阶段,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不断修正规划目标和方向,把生态、展园、小镇、机场、商业等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合肥园博会的独特园博IP,吸引人们不断走进园博。让吃在园博、住在园博、游在园博、购在园博、娱在园博成为一种现象、一种习惯。
在城市运营思维模式下,合肥园博会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会期和会后使用功能无缝衔接,达到了“一次设计、永续利用”的目标,打破园博园会后运营困难的怪圈,实现永续发展,为以后园林博览会的筹建策略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指引。
参考文献:
[1]周喜,梁志刚,金琳.运营前置视角下城市更新实施路径探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3(3):20-23.
[2]肖潇.PPP模式在城市运营中的应用研究:以中信滨海新城为例[D].汕头:汕头大学,2018.
[3]林坚,王耀德.整合互动的社会信息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3):37-42.
作者简介:
秦超,硕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王梓,博士,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水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