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视角下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4-08-05王小亦梁晓慧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6期

摘 要:随着新时代城市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投入公共项目的热情越来越高,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基于公众视角,分析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和现状,结合数字技术赋能,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项目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参与阶段提出相应策略,促进形成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城市公园景观。

关键词:公众视角;数字景观;艺术设计;城市公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基于乡村振兴的桂北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地域性风貌营造研究”(20221059404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西南传统民居可持续性改造设计研究”(202310594054)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对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任务和新要求,号召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引领作用,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建设多元融合,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文化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公园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和城市发展的有机部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景观艺术化设计,打造新时代人居环境新面貌,已经成为设计人员面临的时代考题和公众的热议话题。

一、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时代之需:在赶考答卷中创造美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是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极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交换信息的渠道,更推动人们通过数字化表现方式,带动教育、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在全面推进科技兴国战略背景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科技,创新城市公共景观的公众参与途径,从培养国民数字素养、建设公园“数字景观”等方面积极弥合数字鸿沟,进一步化解公众与城市公园设计间的信息障碍;促进数字科技真正赋能公众、服务公众,与公众共享科技、文化、艺术,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二)行业之责:在科技文化融合中彰显美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设计带动产业升级与转型,逐步搭建智慧城市,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向融合,不仅是社会发展趋势,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公园是公众生活的物质环境,也是公众抒发情感的精神环境。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可以贯穿研究、设计、营建与管控景观设计项目的全过程,让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成更具科学性与理性;可以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营造策略、建设材料等,极大释放城市公园景观项目的生命活力与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创造动力;可以结合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提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人居环境感染力,推动设计行业实现文化性、艺术性、科技性发展,不断促进城市景观提升公共性,向多元化发展[1]。

(三)公众之盼:在沉浸互动中体验美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空间享受、公共生活的环境品质和公共景观的艺术表达等的要求愈来愈高,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结构、满足公众情感需求、推动城市公园设计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人们渴望依托数字技术媒介,在空间交互行为中获得及时反馈,体验沉浸感受,享受互动之悦[2]。公众期盼实现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最终成为“数字达人”,希望生活在体验性强、可持续性好、绿色安全性高、互动性优、数字化氛围浓的城市环境里。其中,城市公园作为公众交流、娱乐、休闲、学习、社交的场所,创新数字化设计尤为急迫。

二、公众视角下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现状

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城市公园作为具备休闲健身、社交娱乐、科普教育、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功能的空间,其发展愈发呈现出现代化、混合化、多维化特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市场化、商业化趋势,一些城市公园设计注重迎合市场需求,强调设计项目的技术运用与功能实现,忽视设计的人文价值与社会责任。部分设计人员过度追求信息技术的加持,存在设计内容烦琐、使用门槛高、忽略可持续性等问题。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广泛,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景观设施难以让公众真正理解和使用,从而降低了景观的公众参与度。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设计团队的职业素养不扎实,缺乏对科学艺术实践背后学理的思考,未厘清在公众视域下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审美逻辑与设计思维,对共享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公园公共服务的设计方式和应用途径研究不深;二是设计方案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科学性、普惠化、便捷化不够凸显,结合数字技术反映周遭环境、历史发展、文化特色、未来政策、公众生产生活需求等的综合表现力不足。

三、公众视角下数字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公园景观项目以公众参与为基石,是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引导公众参与活动、满足公众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开包容的开放渠道。城市公园景观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运用智慧、智能等手段,把社会公众、公共活动、公共环境三方面有机融合,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城市公园公共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一)准备阶段:数字表现创造新业态

1.公开包容的数字设计理念

信息“裹挟”着我们的时代,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多元数字技术不仅重塑了城市公园的景观形态,更提升了公众认知世界的层次。现代数字技术不论是在城市公园景观实体形态的设计表现中,还是于虚拟形态的参与空间中,都是科学的、有逻辑的、理性的。在景观要素分析上,依托数字技术开展的数据分析相较设计者的实践经验更完善,更科学;在景观可视模拟中,数字技术相较手工制作更精准,更高效;在景观空间营造上,数字技术相较传统空间设计更真实,更生动。随着设计手段的进步、设计思维的转化,逐步形成了公开包容的数字设计理念,推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从感觉研究转向知觉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

新时代的数字设计理念是景观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开拓并包容数字技术新业态、新思维、新视野,不断发掘前所未有的城市公园发展机遇,在公众与城市环境之间建立新型的“数字对话”机制,更好地实现艺术与科学的有机融合,切实服务公众生活。

2.负责专业的设计团队

城市公园景观项目通过负责的、专业的设计团队,为城市公园景观的建设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支持。在准备阶段,应当了解城市公共景观的发展,同时把握艺术与科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避免在公众参与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体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在城市公园景观项目建造过程中片面强调设计形式而忽略设计可持续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需要两类人群参与。一是以景观设计师为核心的专业人员,其需要时刻把握设计视野的前瞻性、创新性,熟练掌握城市公园数字景观设计的专业方法,对城市公园景观开发建设提出有益于城市整体发展的构想与战略方案,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营造可行、可学、可玩、可赏的公共景观项目。二是具有一定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知识、信息技术实操能力的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人员,其将作为城市公园景观项目的组织者、建造者、协调者,以城市公园公共性发展为目标,科学调研公众的生活习性、文化特征、使用人群等,合理规划设计数字设施,更好地传达设计理念、实施景观项目、服务公众生活[3]。

(二)设计阶段:数字交互衍生新模式

通过文字、口头传递信息是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单凭传统模式的信息传递内容十分有限,在城市公园景观项目中难以将设计内容立体丰满地传达给大众,传统功能空间模式也应该进化甚至重新定义。新时代的空间环境凝结了时代文化内容,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城市景观项目中,对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并生成图像、音频、虚拟空间、数字景观等直观、新鲜、有趣的“综合场景”,可在项目与公众间搭起良好的沟通桥梁[4]。

1.景观信息采集

数字技术的运用,可推动设计者与公众之间实现双向的、持续性的信息交换。城市公园景观项目的设计基础是景观现状的数据信息采集。信息数据采集的手段伴随城市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不断进步,由传统信息采集手段“调查统计”逐渐发展到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信息、智慧设施等方式,对城市公园景观本体、物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进行数据测绘。设计单位可通过数字平台,积极向大众征求对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实际问题、有效建议、使用感受等,进一步生成比选方案和管理对策,畅通城市公园信息交换、反馈渠道,高效落实相关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过程。在信息迅速迭代的数字时代,设计者们还在不断探索新方式,例如运用社交网络、移动端、生理监测设备等方式采集信息,能够高效率、高精准度、大范围、更全面地获取数据信息,优化城市公园的景观要素,大大节省设计的人员成本与时间成本,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客观有效的现实依据。

2.景观可视模拟

新思维、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传统的二维模拟方式已无法满足设计者对规划项目真实、真切、真心的可视化需求。数字化的卓越进步为设计带来显著效益。设计者在对城市公园景观项目进行景观数据信息采集之后,可利用数字手段将设计思维表达于模拟三维空间中,模拟公众参与时的活动路径、空间效果,有助于评估、分析、预测、优化城市公园景观,最终生成设计图纸。景观可视模拟的过程需要多种数字技术相互辅助,以生成生动且真实的三维空间。例如运用3D MAX、SU、Lumion、CAD等建模工具,辅以VRay、Unreal等渲染器搭建的虚拟空间,有助于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仿真模拟设计。

3.景观空间营造

在新时代,数字技术影响着公众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公众对空间环境不止停留于功能性需求,而是追求品质、内涵、功能、审美俱全的城市公园景观。数字技术是推动城市公园景观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数字景观艺术已经崛起,不再神秘。公众可以通过触摸、动作识别等交互方式,在数字景观中扮演多重、可变的角色,与之进行丰富有趣的互动。对公众而言,传统的交互只是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而新时代的交互设计突出了公众的参与、交流、体验。实体景观空间的营造为公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二维视觉体验,还能运用山体壁崖投影、全息投影、穹幕、混合现实(MR)等技术实现情景再现,讲述地域历史文化,设计虚拟情景剧情,营造垂直游览、空间折叠、数字孪生、时间穿梭等空间意境。景观设计与数字元素的协调交融,对场域起到延伸与升华作用,其与公众进行的交互碰撞,能更深层次地为公众带来三维乃至四维深度的游览体验。

景观空间的营造手段丰富多样,除了实体空间营造外,还有虚拟空间搭建。在城市公园中,“数字景观”“智慧公园”“孪生数字”等交互网页的设计,为城市公园提供了底层多个应用级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公众提供了可随时掌握设计动态的有效捷径。虚拟空间营造依托数字技术,综合运用大数据采集、分析,可实时掌握每日游园情况,对公众进行精准画像,服务公众的实际需求。网站可提供多业态底层应用,如分时预约、智能导览、智慧停车、智能驿站、AR互动、数字广播等,实现公园的实时控制管理,链接公园“吃、住、行、游、购、娱”,整合园区周边各产业链,搭建“游前、游中、游后”一站式服务体系,提升公众的游玩体验。

四、结语

在数字技术成为时代前沿技术的今天,将公众参与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才是适应当下设计背景的发展之路。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准备阶段,公开包容的设计理念与负责专业的工作团队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掌握公众意愿,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在设计阶段,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景观信息采集、景观可视模拟、景观空间营造,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景观体验。未来,数字技术将在更深、更广、更高的层面与设计艺术结合,推动景观设计实现从静态数字艺术到动态数字艺术再到交互体验艺术的进步,激发公众参与,推动城市公园景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智露.数字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王春阳.数字化理念下国内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体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3]熊晶晶.促进城市公共性景观公众参与途径的研究[J].中华建设,2021(10):62-64.

[4]赵杰.城市开放空间数字景观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作者简介:

王小亦,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梁晓慧(通讯作者),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景观设计及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