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

2024-08-05张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6期

摘 要: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乡村发展策略。作为一种创新的介入手段,艺术介入旨在通过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潜力,提升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艺术介入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方法。梳理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理论基础,包括艺术介入的概念与内涵、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特点与价值,以及艺术介入与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契合点。为了探索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模式与实践路径,通过艺术介入的手段实现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的经验,提出了“生态优先,保持格局不变”“延续生产,增强体验互动”“文化传承,注重艺术创新”等设计方法,丰富了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也为乡村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艺术介入;生产性景观;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生产性景观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乡村地区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提升景观品质等方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景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乡村生产性景观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乡村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加之农民观念滞后、环境意识淡薄,生产性景观在环境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青年劳动力和人才放弃收入较低的农业生产涌向城市,空心化和老龄化等问题致使生产资源闲置,甚至荒废。此外,由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艺术表达氛围不浓、体验互动内容不丰,部分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存在模式结构固化、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法真正体现乡村的特色和魅力,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艺术介入作为激活乡村生产性景观潜力的手段,能够展现文化内涵,提供互动体验,提升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理论基础

(一)艺术介入的概念与内涵

艺术介入涉及多个层面和维度。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方式,更是涉及艺术、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介入”一词意味着深入其中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影响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

艺术介入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首先,能为乡村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感知体验。艺术家通过创作和展示艺术作品,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使乡村景观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其次,能激活乡村的文化资源。艺术家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民俗、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再次,能推动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艺术介入,乡村可以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艺术介入还可以带动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最后,艺术介入在乡村建设中还具有社会价值。它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

(二)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特点与价值

乡村生产性景观不仅是农业生产,更是乡村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乡村生产性景观对于乡村经济的贡献显著。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云南哈尼梯田的壮丽景观,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农田、果园、鱼塘等乡村生产性景观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田的轮作、林网的构建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合理的生产性景观设计对乡村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保护和改善的积极作用。此外,乡村生产性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乡村文化。它反映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和展示,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乡村生产性景观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三)艺术介入与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契合点

艺术介入与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结合,是实现艺术与生产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这种结合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提升了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第一,艺术介入为乡村生产性景观注入了创意和想象力。艺术家通过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运用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生产性景观中。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艺术作品使生产性景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艺术感。第二,艺术介入激活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潜力。通过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更成为展示乡村文化、传承历史、促进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互动式的艺术装置和体验项目,游客和村民参与到生产性景观的欣赏和体验中,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第三,艺术介入促进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经济发展。艺术作品的加入提升了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观赏价值,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这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繁荣,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第四,艺术介入与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结合是艺术与生产的和谐共生。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审美对象,而是与乡村生活、生产紧密相连。乡村生产性景观得以提升和美化,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灵感来源。这种艺术与生产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的

设计方法与实践

在乡村建设中,应充分重视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以笔者参与规划设计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罗家坨传统苗寨发展保护项目为例,探讨总结如何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发挥乡村生产性景观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罗家坨苗寨村落格局自然随机,穿斗民居依山而建,围绕农田分布,是重庆市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家族式村寨。其在民风民俗、饮食服饰、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罗家坨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所带来的收益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劳动力涌向城市,村落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罗家坨村落自2017年开始进行改造,从航拍图中可以看出,村落中心的稻田被改造成荷塘,并修建了大量与当地环境不相协调的观景平台和栈道(图1)。设计忽略了生产性景观的价值,同时也没有体现苗寨文化内涵,设计定位不合理,功能形态不恰当,并没有对罗家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失败的改造设计,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以艺术介入为手段,从以下方面对罗家坨村落的农田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

(一)生态优先,保持格局不变

在一代代人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中,每个村落都会形成独特的格局和肌理。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原有地貌、植被和水系的完整性。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的景观建设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罗家坨村落民居依山就势,围绕农田分布,是典型的西南山地地区传统村落的格局,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极具审美价值。在新一轮的设计中,首先恢复农田自然的形态、材料和尺度,在保持村落格局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木材等自然材料进行功能性的提升,比如通过木平台来拓宽田埂(图2)。

(二)延续生产,增强体验互动

在艺术介入的视角下,农业生产不是为了提高作物本身的经济效益,生产的行为过程被转变为景观资源,将艺术设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规划中,鼓励当地居民、游客和设计师共同参与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和建设。罗家坨的规划在农田内设计了田间舞台(图3),能歌善舞的苗族村民将日常生产劳动变成了一种表演形式。通过田间食堂、城市菜地等的设计,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和体验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深层次的体验,增强人们对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认知和了解。

(三)文化传承,注重艺术创新

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艺术手法将其融入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中,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牛角作为苗族的图腾,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在罗家坨稻田内,利用艺术介入的方式将文化符号进行抽象、重构,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田间冥想亭(图4),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艺术介入在乡村生产性景观中的创新应用,推动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应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志英,贺丹.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环境活化更新模式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10):98-100.

[2]蒋雨昕.生产性景观理念下农业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J].明日风尚,2023(8):119-121.

[3]张雯.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公园规划设计:以信阳市七龙山村农业公园为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张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