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4-08-05原宇徐彪
摘 要:随着城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街道空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城市街道空间适老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适老化设计主要聚焦于城市老旧小区,人们对于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的关注度相对偏低,城市街道空间在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对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适老化设计内涵特征入手,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需求,并从契合老年人出行活动和整合不同适老化空间、推进街道空间安全性设计、推进街道空间舒适性设计三方面入手,探讨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实践路径。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安全性;舒适性
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质量,是我国目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各地城市不断提升了对老年群体需求的关注度,并基于养老业态、空间、交通、设施等不同视角展开探索,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城市街道空间作为老年人日常出行、参与社交的一大载体,理应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考验,推进适老化设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然而长期以来,适老化设计更多体现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面,对于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的关注度则相对偏低。因此,应当充分把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需求,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适老化设计,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适老化设计概述
适老化,主要指的是与老年群体身体机能、行动特征相适应,推动环境基于老年人身心需求进行相应转变,让环境变得更为人性化,以及对老年人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适老化理念源自老年友好型城市理念,后者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旨在推动现代城市为老年群体营造友好的环境氛围,为老年群体的健康、活力提供保障。在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基础上,适老化理念提出在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设计改造中,应当对老年人的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城市为老年人提供适应其生活、养老的条件,进而满足老年群体或将要迈入老年生活的群体的生存生活需求。在设计改造过程中,可采用的设计改造方式多种多样,且不限定规模大小,既可进行清理、维修,又可进行翻建、改建;既可进行局部设计改造,又可进行全部设计改造[1]。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适老化设计的过程中,切忌对其他适用人群造成使用障碍及负面影响。
就适老化设计的特征而言,其主要表现在普适性、系统性以及适度性三个方面。首先,开展适老化设计旨在满足老年群体对空间环境的使用需求,但设计成果并不局限于满足老年群体。在开展适老化设计过程中,应当秉承在满足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与不同年龄层次群体进行共享共用,彰显设计的普适性。其次,系统作为可实现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主要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对城市街道空间来说,其主要由交通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商业服务设施等要素共同构成,针对相同类型空间要素,在各异场地定位上应当独立开展创意构思设计,构建多元化层次关系。如此一来,可以大幅提升空间层次感。因此,适老化设计凭借其系统性,可将街道空间打造成一个更为完备的有机整体。最后,适度性指的是在适老化设计中,切忌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直接照搬,而应当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着重设计及局部规划。与此同时,适老化设计还倡导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空间环境设计改良中,对既有要素予以适度保留,不可盲目剔除,为老年人创设可满足其归属感需求的空间环境,并基于此开展设计创造。综上,面向城市街道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主要指的是在不影响其他群体对街道空间使用的情况下,将老年人放在主体位置,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对街道空间开展合理适度的设计改造,让街道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为老年人创造拥有良好适老化条件的街道空间。
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及其需求
(一)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其需求
每个人都会面临衰老,随之而来的便是身体各处机能、系统出现各种程度的衰退,具体可表现为运动机能衰退(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韧带趋于僵硬等)、感觉机能衰退(如视听觉能力下降,嗅觉、触觉感知能力减弱等)以及神经机能衰退(如睡眠时间缩短、记忆力减弱、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等)。城市街道空间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为频繁使用的空间,受身体机能、系统衰退的影响,老年群体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特殊需求。
首先,合理的空间尺度。城市街道空间的基础设施尺度、步行空间尺度等,均应当适应老年人的使用要求。同时,应当结合老年人日常出行的身体尺寸、活动尺度,包括使用拐杖、轮椅和带小孩玩耍等,将街道空间设计成与老年人人体尺度相符的适老化场所[2]。其次,适宜的物理环境。基于物理环境视角,需要从不同感官入手,以满足老年人提出的多样化空间体验需求。例如在视觉方面,就安全性而言,针对一些出现拐角、高低差不同的空间过渡区,可借助材质或色彩的变换进行区分,进而帮助老年人更直观地感知空间的转变;就舒适性而言,可通过在街道空间设计富于变化的植物层次,让老年人获得身心愉悦。最后,无障碍的空间环境。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对无障碍空间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化的室外台阶、公交车站无障碍设计等基础服务设施,从而满足老年人在此方面的需求。
(二)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其需求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加之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等,老年群体极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受此影响,老年人会变得更加依赖老旧事物、老旧环境,进而产生更为负面的心理。对此,为保障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除了要关注其生理需求之外,还应保证对其心理特征转变的关注,规避不良心理转变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把握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其需求,对于做好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老年人心理特征视角,分析老年人对城市街道空间提出的需求。
首先,安全性需求。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感觉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情况,且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能力减弱、环境信息处理能力减弱等。受此影响,老年人对空间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极为敏感,并提出了十分强烈的安全诉求[3]。对此,应当对空间环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安全性设计工作,尽可能地防止老年人在空间环境中遭到伤害。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性设计是空间环境适老化设计所需关注的重要一环。其次,舒适性需求。老年人还对空间环境提出了舒适性方面的需求,研究指出,倘若在空间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围合度、私密性,将会使老年人的安全感受到一定冲击,进而让其产生不良心理。鉴于此,在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中,不仅要保证生理尺度的合理性,还应当注重为老年人提供开展个体或群体活动的舒适性空间。再次,社交性需求。通常而言,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老年人会更乐于参与社交,相反,倘若外部环境不够理想,则会削弱老年人参与社交的意愿,并且还会让老年人的内心愈发封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在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中,可适当地为老年人设计相应的用于休憩或开展娱乐活动的空间,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交需求。
三、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实践路径
(一)契合老年人出行活动,整合不同适老化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中,街道空间序列应当与老年人出行活动序列构建协调关系,结合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偏好、空间环境使用情况等,设计打造功能多样化的空间场所。通常而言,城市街道空间主要由广场、公园、茶楼、棋牌室、酒肆等元素构成,可结合老年人出行活动序列,将城市街道空间划分成三大区域部分。首先,街道空间中间区域部分,该部分不仅是老年人出行活动的必经之地,还是老年人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区域,对此,可在适老化设计中,将广场、公园等元素与该部分区域进行融合设计;其次,街道空间尾部区域部分,该部分作为老年人出行活动的休闲娱乐核心区域,可在适老化设计中,将茶楼、棋牌室、酒肆等元素与该部分区域进行融合,同时保证空间容载量;最后,街道空间前部区域部分,可侧重于将读书、静坐等功能空间与该区域进行融合设计,将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区域进行必要的过渡衔接,不进行相互隔绝[4]。
(二)推进街道空间安全性设计
推进城市街道空间安全性设计,有助于调动老年人出行积极性,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首先,推进街道空间交通安全设计。在人行道安全设计方面,引入人车分流分隔方式,不仅可以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还可以构建车流与人行系统的协调关系。在地面道路分隔设计中,可分别设计一个汽车通道和人行通道。另外,为保障老年人出行便利,在人行通道起始区域设计相应的过渡空间,并且该部分区域不能被电线杆、树枝等物件遮挡。在车道安全设计方面,采用白色实线将路面与路面之间的缓冲区域进行划分,帮助老年人有效识别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并防止街道上各种车辆混行的情况。
其次,推进街道空间活动安全设计。在活动道路尺寸设计方面,不仅要具备传统步道的优势,还应当考虑轮椅使用者等特殊老年群体的需求。因此,街道宽度应当保证两个轮位可并行通过,为老年人活动提供便利。在街道活动空间铺装设计方面,可采用的铺装设计方式多种多样,老年人在不同铺装上活动可获得不同的体验,如步道的铺装应采用沥青、混凝土等具备良好吸水性、渗水性的材料,并确保地面足够平坦[5]。
(三)基于街道空间形制,优化适老化空间形态
空间形制,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边界围合构成的空间形态。为达到适老化要求,应当对空间范围尺度进行合理调节,进而有效发挥其在促进老年人社交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一些城市道路,可对其前段两侧宽阔步行空间进行拆分处理,将均质空间划分成若干个有序连接的空间。同时借助街道小品、软质景观等,将其调节成适宜的尺度,最终达到减轻街道尾段空间压力的目的。另外,为实现对街道各功能空间的有效协同,构建不同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既有空间前提下,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街道中部打造开敞空间,将较为嘈杂的活动空间汇聚于此。接着将相对安静的活动空间结合街道周边建筑,划分至街道其他空间分段,具体可设计小型凉亭、小型公共阅览室等活动空间。
(四)推进街道空间舒适性设计
首先,提升环境舒适性。在不同季节,老年人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提出了不同需求。因此,应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街道空间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提升环境舒适性。比如: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偏高,应注重做好通风、遮阳设计,依托空气流动的阴影空间实现对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合理设计;冬季风力较大,气温偏低,应注重做好防风设计,在建筑物背风区域打造合适的休闲空间,另外在架空层、连廊等区域,应当切实考虑各种恶劣天气可能对老年人出行活动产生的影响,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环境。
其次,构建多元化层次的生活及游览体验。针对一些城市街道存在的道路狭窄、人车混杂及功能不明确等情况,可依据街道空间格局、交通布局等,对街道空间开展全面规划及细分,打造弹性区域,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出行活动需求,还可以提升游览体验模式的丰富性,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6]。
最后,打造与街道空间相融合的早市空间。老年人作息时间较为规律,通常会早起进行散步、晨练等简单的身体锻炼,或是外出购物。基于此,在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中,可打造与街道空间相融合的早市空间,例如在街道既有公共空间装置色彩明亮的顶棚基础构件,使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产品,提升购物空间辨识度,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提供便利。
四、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充分考虑到老年用户群体的适老化设计应运而生。鉴于老年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应当满足其对于日常出行活动空间的实际需求。尤其城市街道空间作为老年人较常使用的重要空间,更应当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提供可靠保障。鉴于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高效地推进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进行探索研究,明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及其需求,切实为老年人打造兼具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可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适老化空间,以此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国娟娟.健康导向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无障碍设计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4):33-36,41.
[2]汪丽君,卢杉,舒平.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健康环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T市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9(6):77-86.
[3]刘玉,陈冰.基于需求分析的城市既有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9):33-36.
[4]张宇晨,连海涛.适老化城市街道更新设计研究: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J].华中建筑,2024(1):72-77.
[5]韩菁菁,王艳婷.包容性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10):75-77.
[6]刘玥,马辉.空间句法在生活性街道适老化设计中的应用:以宜宾市滨江路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2):46-48.
作者简介:
原宇,硕士,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徐彪,硕士,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