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08-04张子冉李冬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18期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多种病因有关,如脏腑亏虚、体内有形实邪、外感六淫等。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法、补肾化痰活血法、清热养阴法等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因该病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时应结合其发病前的异常表现和症状予以辨证治疗;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而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本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论治;脾肾亏虚;血瘀

[中图分类号]R255.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8.029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年发病率为7.4/100万,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10~34岁、45~69岁[1]。中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高,且症状更加复杂[2-4]。中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多种病因有关,如脏腑亏虚、体内有形实邪、外感六淫等。本文主要阐述各种病因病机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1.1脾肾亏虚

中医认为气血的生成与脾肾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与统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为先天之本。人体的气血生成与运行离不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充养,精气充足,气血生化得当,血液输布则运行通畅。现代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造血功能异常有关,而骨髓与血液的生成有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亏虚不能濡养骨髓便可能导致人体造血功能异常。若脾脏亏虚则无法化生血液,血液无法生成,可导致人体造血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乏力气短等[5]。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统血,脾虚血液生化不足、统血无力则出血。肾藏精,精可化血,肾虚血液化生不足则头晕眼花、乏力气短。由此可见,脾肾与人体的造血功能息息相关,脾肾亏虚影响气血的产生,进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1.2血瘀内阻

中医认为血瘀主要的病因有气虚、气滞等,气为血之帅,对血有化生推动作用。如果气虚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运行失常,形成血瘀。如果气滞则血液无法被气推动运行,导致血液移动缓慢,形成血瘀。久病入络加重瘀血内阻,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则形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瘀病机患者的病程多较长。有学者对住院的1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舌色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青紫舌占51.10%,为占比最高的舌色;随着病情的好转或进入稳定阶段,患者青紫舌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血瘀有显著联系[6]。另有学者对1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脉络进行研究,发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脉多细数,与气虚有关,而气虚又为血瘀的主要形成原因,提示血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存在相关性[7]。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有学者为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进行体检,发现其皮肤上或多或少都有瘀点瘀斑[8]。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与血液再生有关,故血瘀也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1.3外感六淫

六淫之邪皆可致病。六淫邪气可入里化火,形成热毒。热属阳,可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运行,易形成迫血妄行或动血,引发出血。热毒入里,耗伤精髓,精髓亏虚。骨髓为生血之场所,精气为人体生化之本。精髓不足则气血无法生成,导致气血亏虚进而形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六淫为外邪,致病快,病程短,故此病因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起病急骤,无明显疾病演变过程。

综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气血亏虚为标,外感六淫为诱发因素,瘀血内阻可加重病情。

2中医辨证论治

2.1补益脾肾法

有学者用健脾补肾活血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减少量明显降低,可缓解患者的痛苦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有学者用健脾补肾方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1年后,中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9.59%,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4%[10]。有学者研究补肾益髓生血膏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其临床有效率为76.19%,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80.94%,可提高外周血象;MUC5B基因可引起T细胞异常,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关键基因,Hippo信号通路可能间接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虚髓枯”的发病机制[11]。也有学者研究补肾益髓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其临床有效率为84.21%,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有一定的效果[12]。还有学者用补肾活髓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其可通过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增加骨髓造血细胞的数量,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13]。

除用中药治疗脾肾亏虚为病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通过中西医联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研究发现,补肾健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促进红细胞和白细胞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4]。

2.2活血化瘀法

临床用药效果观察可证实血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从补气化瘀的观点看,益气化瘀的药物有调节血液进出微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改善免疫异常造成的微循环损伤,进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5]。从化痰祛瘀的观点看,补肾化痰活血法中药复方可提高造血干细胞数量、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血象、修复损伤的骨髓造血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16]。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药的比例约为9.65%,且呈上升趋势[17]。有学者对临床上9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患者进行活血化瘀药治疗,结果发现97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2例、缓解15例、明显进步41例、无效者19例,总有效率为81.82%[18]。

2.3清热解毒法

有学者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较好[19]。对于六淫为病因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其发病快,应以治标为主,先止血再行调理治疗。临床上因体内有热导致的出血可用清热养阴法进行治疗。有学者用清热汤治疗子宫出血患者,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出血减少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0]。有学者用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结果发现观察组黑便、乏力、痞满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21]。有学者研究外感发热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认为治疗此种病机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应注重解表补虚、益气养阴,不能妄投重剂[22]。由以上临床观察可发现,清热对治疗出血有明显效果,故可对发病急骤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此种方式,先治标后治本,达到更好的疗效。

3西医骨髓造血理论对中医用药的指导

西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骨髓再生障碍有关。研究表明,补肾健脾化瘀中药通过抑制难治或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T淋巴细胞内磷酸化m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和γ干扰素的表达,进而抑制T细胞的异常激活,改善骨髓造血功能[23]。在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微循环检测中发现,多数患者甲襞微血管轮廓不清或模糊,血色浅淡,输入支和输出支纤细,管顶宽度变窄,畸形管袢多见;管袢常短小,多数血流状态不良,血流缓慢,可见红细胞聚集[24]。血流量缓慢与血瘀有直接关系,表明血瘀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有学者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用此法治疗后大鼠的精神状态变好,皮毛光泽度恢复,饮食饮水增加,排尿排便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25]。

4小结与展望

在中国,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覆盖年龄范围广,男女皆可患病。近年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达成一定共识。但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复杂,故仍需进一步认识和探讨。作为一种难治性血液病,现代临床治疗可使约2/3患者的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法通过治疗缓解症状,成为难治患者[26]。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很难完全治愈,病情反复,病死率高。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较西医单独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更好[27]。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发挥西医治疗起效快的优势,又可发挥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优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王锦捷.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及相关网状Meta分析[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2] KOJIMAS.WhyistheincidenceofaplasticanemiahigherinAsia?[J].ExpertRevHematol,2017,10(4):277–279.

[3] YOUNGNS,KAUFMANDW.Theepidemiologyofacquiredaplasticanemia[J].Haematologica,2008,93(4):489–492.

[4] ZANGM,LIN,CHENQ,etal.Bonemarrowfreeimmunecheckpointsasapotentialbiomarkerfordifferentialdiagnosisofacquiredbonemarrowfailures[J].JClinLabAnal,2022,36(10):e24677.

[5] 周之嫄,薛征,陈静.徐氏儿科健脾补肾方治疗小儿气血两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4):3414–3420.

[6] 孟智宏,刘大功,梁冰,等.1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舌象的临床视察[J].天津中医,1992(2):30–32.

[7] 唐由君,张素芹.144例“再障”脉诊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5(3):116–117.

[8] 梁琼友.56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9] 王珊,陈建玲,孙继生,等.健脾补肾活血法联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4):3807–3809.

[10] 周之嫄,薛征,陈静.徐氏儿科健脾补肾方治疗小儿气血两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4):3414–3420.

[11] 王金鑫.补肾益髓生血膏方治疗非重型再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再障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突变景观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

[12] 王焱.补肾益髓方治疗慢性再障临床疗效观察及对T细胞亚群、TNF-α调控作用的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13] 郑雪晨.补肾活髓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D].潍坊:潍坊医学院,2015.

[14] 胡超,陈金良,白云潮,等.补肾健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6):42–44.

[15] 马珂,汤金土,史亦谦.加味生脉二至汤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肠系膜微循环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47–48.

[16] 刘宝山,戴锡孟,苗润静,等.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应及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3):131.

[17] 陈修保,崔兴,陈泽涛.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8):744–748.

[18] 邓有安,颜维仁,高丹,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瘀证研究[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2):16–19.

[19] 毕可恩.“清火即是补血”说在小儿再障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1990,10(1):26.

[20] 王丹.清热固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8):167–168.

[21] 田芝雷,何笑.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J].健康之路,2017,16(9):200–201.

[22] 章亚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感发热的治疗体会[J].四川中医,2010,28(5):27–28.

[23] 李锦,华海应,高华强,等.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表达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2,35(9):4–9.

[24] 雅琴,李兴福,屠振华,等.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微循环及血液粘度[J].微循环学杂志,1994,4(2):16–17,57,59.

[25] 张丰丰.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CTX诱导AA大鼠T-bet/IFN-γ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6] 张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偏移及抗IL-12受体β1亚基单克隆抗体(2.4E6)对其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7] 赵瑞,杨丹,靳颖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6):953–955.

(收稿日期:2023–08–11)

(修回日期: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