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正构筑双重底 右侧买点逐步显现
2024-08-03玄铁
本周,沪综指仍在3000点下方盘整,“国家队”再度维稳式护盘。鉴于暂停转融券业务等纠偏式政策利好出炉,A股短期有望企稳。
暂停转融券为多头加油
7月8日,中证协出台涉及程序化交易的征求意见稿,量化基金“大割韭菜”的盈利模式将难以维持。10日,证监会批准中证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利好消息迅速登上网络热搜。9日,市场融券余额为318.4亿元,较去年底的716亿元缩水近半。
谨慎来看,上述政策有望助力A股短期反弹,主基调是“存量博弈+结构分化”行情。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半年,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呈现两极分化行情,31只量化基金平均亏损6.18%,主因是微盘股暴跌;36家主观策略产品平均盈利5.25%,主因是蓝筹股大涨。
经验显示,A股投资文化有个误区,往往高估政策市的魔力,以为凭一纸通知即可重启牛市。纵观过去34年的制度变迁,多是围绕流通权(如抑制壳资源炒作)和流动性(如鼓励耐心资本入市)做文章,近年来呈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且多是因股市下跌倒逼出来的救市举措。
制度变迁削减流通权溢价
实施转融券制度的本意是抑制新股过度投机,事实上为大小非上市即套现提供了捷径。如今遭遇暂停,相当于大小非流通权的折价。这和前期出台的市值和面值退市的新政一起,让绩差高估值股遭遇流通性折价、流通权折价和盈利缩水。
可以说,新政相当于限购令,绩差股顺势甚至恶意退市的概率上升,风险厌恶情绪成为市场主导力量。截至7月10日,壳资源和ST板块指数较历史峰值分别缩水50.5%和78.4%,年内跌幅分别约为41.1%和38.3%。A股流通权折价加速。
在网络信息时代,亏损效应可以煽动恐惧情绪,感染力远强于赚钱效应催生的贪婪情绪。去年6月26日,网络大V胡锡进在3144点入市炒股,以为抄了大底,至7月9日亏损17.7%。这让“A股专治各种不服”的魔力传播更为广泛。其实,胡所经历的只是“熊末”探底行情。
7月8日,A股成交5842亿元,接近年内地量水平。10日,新三板总市值较2018年年初挂牌开盘价缩水56.4%,当日集合竞价的股票有5850只,仅有380只出现成交,成交总额为1.1亿元。新三板股东想必对A股的流动性溢价艳羡不已。
若要定性今年A股行情,大概算是结构性行情。截至10日,蓝筹指数沪深300年内下跌0.06%。全部A股5360只股票的总市值缩水6.69%,年内涨跌家数对比为750:4606,跌幅逾五成和两成的分别为372只和3354只。
“大即为美”是本轮高息股上涨的真谛
本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定律显灵,“国家队”驰援超跌的小市值股票,成为热点新闻。9日,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绝地反击式上涨2.15%,全日成交20.8亿元,但这远低于2月5日创下87亿元的历史单日天量。谨慎来看,“国家队”间接增持小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A股流通权折价是制度驱动下的大势所趋,将倒逼各路资金加速套现高估值绩差股。
即使是当红的高息股,板块内亦在分化。其涵盖200只样本股,年内平均涨幅和中位数涨幅分别为21.4%和-10.7%。股息率排名前20位和前50位的股票中,分别有3只和10只股票年内上涨。鲜明的对比是,在高息股中,流通市值前20位和前50位的股票分别有19只和32只年内上涨,而市值排名后50位的仅有一只年内上涨。
可见,“大即为美”才是本轮高息股上涨的真谛。若将A股的高质量发展概念对照欧美股票史,几乎等同于权重股牛市。因为其股市存在的目标不是普惠式撒胡椒面,而是集中资源打造大蓝筹。
短期来看,制度变迁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仍将困扰市场。从宏观叙事来看,A股估值和价格的下跌螺旋开始蔓延至有金融属性的商品,比如贵州茅台的股价和酒价的“双跌”。截至10日,贵州茅台年内跌幅约为16.7%,在A股总市值榜上已退居第四位。
从技术面看,沪综指正在构筑双重底这一常见的底部形态,右侧买入时机正在逐步显现。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所提个股仅为举例,不作为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