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上看飞泉(节选)
2024-08-03梁衡
娘子关,雄踞在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代平阳昭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来造访。
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①,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不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②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有面纱相遮。
到谷底现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③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
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④
(来源:九州出版社《山川如我》,有改动)
精读细研
❶作者从此处开始以“我们”一行人的游踪作为线索,从县城出发,转过一个山崖观赏一挂飞泉,然后探到谷底欣赏山岩与飞泉,直至最后离开,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❷❸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巨石、石壁光怪陆离,飞泉声势浩大,这样的多角度描绘让读者身临其境,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❹以充满古韵的“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结尾,让文章顿增历史文化厚度,同时作者也借由精练的名句,从飞泉景色延伸出自己对大自然积蓄已久爆发出的强大力量的赞叹。
思考探究
联系文本,梳理一下作者在娘子关某个地点观赏到的景色及其特点,并总结作者对这些景色的感悟。(答案请倒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