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吊兰物语

2024-08-03刘易霖

现代阅读 2024年13期

「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在这个激流的时代,能与花独坐,与花共谈,何尝不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一种自我的放松呢?

盛夏的午后,阳光洒落在满院的吊兰上,它们优雅地舒展着,仿佛在微笑。而她,坐在躺椅上,还是那身靛蓝色的布衣,黑色的裤子,齐肩的白发,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朴实而平凡的夏日画面。

邻居肖奶奶是个花匠,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曾说,养花是她一生的梦想,而她最喜欢的花就是吊兰,因为吊兰整株都可入药,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

我很喜欢到她家去玩,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一屋子的花草。她家在一楼,院子很大,廊下、台阶的花架上摆满了吊兰。一个大大的躺椅放在花架旁,一个自制的秋千挂在两棵树之间。我喜欢在秋千上摇啊摇,肖奶奶则在躺椅上摇啊摇。

我曾经天真地问她:“阿婆,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吊兰呢?”

她笑着,眯起眼睛,眼角开出了花:“这吊兰好啊,又香又好看。”

“但他们要是五颜六色的就更好了……”

“不呀,吊兰是朴实之花,我们人也要像吊兰一样,朴实一点,生活开心就好:”

我突然想到,她的生活,不就像吊兰一样,朴实而充满活力吗?每天清晨,她将一盆盆吊兰搬到院中,让它们沐浴晨曦。傍晚,她再将吊兰一盆盆地搬回室内,避免它们被夜露浸湿。其余的时间,她都在充分地享受生活,时而悠闲地在摇椅上品茶,时而安静地用针线缝补衣裳,时而自在地拿着放大镜看书读报……

彼时,院中那株长势最盛的吊兰正开着花,洁白的花从一根嫩绿的藤上垂下,像古代女子头上的步摇。一枝花独立于青色的一片叶中,鹤立鸡群一般出挑。

肖奶奶拿着蒲扇轻轻扇动着,走到吊兰前,口中喃喃自语,像是在与吊兰对话:“多好的吊兰啊!”

吊兰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散发香味。微风吹来,吊兰花轻摇,像一串风铃,发出美妙的声响。

当吊兰长出匍匐茎时,便是肖奶奶最快乐的时候。许多小棵的吊兰长在匍匐枝上面,叶的中间白白的,边缘绿绿的,像一双双小手。她眯着眼,小心翼翼地把那一棵棵小型吊兰摘下,移栽到一个个小花盆中,然后填上土,浇上水。

“好了。”她看着那一盆盆小宝贝,拍拍手,笑了,“多好的吊兰啊!”接下来,她又把那小盆小盆的吊兰分装好,委托我送到邻居们的家里。而我,则会收获一大堆的笑脸和感谢。

可惜后来啊,在一个暴雨的夏夜,对花说话的人走了。被人从屋中抬出时,她还是穿着那件最爱的靛蓝色布衣,以及黑色裤子。本是吊兰花开的季节,可那些花,让暴雨给打落了。

再次踏足她的小天地,已经是一年后的事了。在那空荡荡的院子里,在那一摞摞的花盆中,吊兰仍在生长着。花朵们仍然出挑,微微颤动着,散发出隽永的香味。主人不在了,花却依然在开,香气依然在放。

而我仿佛更加理解她,“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在这个激流的时代,能与花独坐,与花共谈,何尝不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一种自我的放松呢?

现在,轮到我俯下身,对着那朵白花说:“你好啊,好久不见。”(指导教师:尹宏)

悦读品鉴

文章寄情于物,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细腻动人。一方面,作者以吊兰为记忆锚点,引出自己与邻居肖奶奶之间的夏日故事,抒发了对她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作者用吊兰的朴实隐喻肖奶奶淡泊的性格特质,写出了她坐看云卷云舒、静待花谢花开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追求,也阐述了自己对她的赞赏和向往。

联读活动

阿婆用药香、菊枕、酸梅汤装点夏日,而肖奶奶用吊兰装点夏日,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浸润山野、庭院,在平淡的日常中逐渐发酵,最终酿成诗意一夏。每个人对夏天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也有着各自的夏日装点物,比如夏日午后的蒲扇、凉井吊桶里的西瓜、仲夏夜里的萤虫。你的夏日装点物是什么呢?你与它有什么故事,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请试着采访你的父母,看看他们的夏日印象与你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