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车“载”来的毕业纪念

2024-08-01王苏徽

军嫂 2024年7期

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我刚好收到了《军嫂》杂志社寄来的样刊。那一篇《班车故事》,也为我小学阶段乘坐3年班车的经历画上了一个句号。

出刊前,我特意和杂志社编辑吴萍霞阿姨说,想额外多买几本杂志,给配图中出镜的同学每人都送一本样刊,也算是我们共同的毕业纪念。

收到杂志后,我原本想直接送给同学们,却被细心的爸爸拦下了,他说我们可以自制独一无二的信封,把杂志放在里面再送。

好主意!于是,爸爸在电脑上,用A3纸设计了信封样式。正面有我们在班车上的合影,以及“一路同行一路歌,致敬我们共同的、难忘的班车故事”字样,背面写着“304路爱心邮局,有效期限:永远”。304路是我们的班车序号,也是我们这个充满着爱、洋溢着欢声笑语的集体代号。

从打印店回来,爸爸教我怎么折叠信封,怎么贴胶条,怎么裁封口……我俩忙活了小半天,一个个“定制版”信封做好了,再把杂志一一装进去,我在信封右下角,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好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大院里,我和爸爸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礼物”一家家送过去了。

送到班车管理员詹幼珍阿姨家时,她说,这份礼物真用心了,她一定会好好珍藏。詹阿姨看过杂志刊登的文章后说:“你真行!没想到我这些‘小事’竟然让你写成文章发表了。我做的不值一提,我是打心里喜欢你们。”

王苏徽与父亲设计、制作的纪念信封。

爸爸说:“每一份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每一点爱也都会有回响。”我没想到更好的话,只是在一旁傻笑。

一同坐班车的小伙伴们,看到自己的照片能够登在杂志上,被更多的人看到,一个个都非常高兴,说要把这份礼物好好地收藏。

我们基本都是“军娃”,我对他们说,《军嫂》杂志上刊登了很多军人、军嫂、军娃的故事,平时,你们可以多看看上面的文章,没准将来也能写一写自己的故事、自己家的故事呢。

能在《军嫂》杂志上发表作品,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爸爸是杂志的多年“铁粉”,他把我们“包装”好的样刊照片发给杂志社老师后,“毕业纪念”得到了“有新意、更有心意”的评价,还有让我继续坚持写作的热情鼓励。

我以后一定会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把我的故事、我们军娃的故事,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如果我的下一篇故事里有你,我也会自制一个独一无二的信封给你哦!

(作者为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六年级毕业生)

感言

王苏徽同学给我送来2024年第6期《军嫂》杂志的时候,我感到惊喜又新鲜。当时,詹幼珍阿姨说要给我们拍一张合影,后来我们得知这张照片还有可能上杂志。如今真的在杂志上看到自己——早知道那天我该好好摆个造型呢!

我和王苏徽住在同一个大院,都是军人家庭的孩子,都是六年级的学生,我们每天一起坐班车上学、下学。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比较倔强,不太爱说话。后来熟悉了,发现他有很多优点,比如爱打球、爱看书……在班车上,他有时会给我讲一些历史故事,虽然我对历史并不感兴趣,但还是被他有趣的讲述所感染,经常一上车就让他继续“下回分解”。

王苏徽很热心。有一天早上,他坐在班车的第一排,看到司机叔叔开车压白线了,还提醒叔叔别违章,叔叔和他说这是在拐弯,没事。我们还夸他懂得很多,他却搞怪地学起《流浪地球》的台词:“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一时间,车厢里充满着欢声笑语。

看到杂志上的《班车故事》,我觉得王苏徽观察真仔细,文章也写得好。我们每天乘坐的班车上,居然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王苏徽说过,他有一个作家梦,还把大双线作业本当作了创作本,准备写一部关于军事历史题材的小说。一开始,他还能每天写上半页,有时还会在班车上给我们展示,可惜后来他更新得越来越慢,到现在也才写到第二章。

如今我们小学毕业了,以后可能不能一起坐班车了。如果下次能遇到他时,我希望能够看到他已经写完的小说!

——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侯琳涵

收到王苏徽送来的2024年第6期《军嫂》杂志样刊,还有他自己精心设计的信封,我非常高兴。读着里面的《班车故事》,3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像是电影在脑海中回放。

2021年,我退休在家,女儿也已工作,看到院里招聘班车管理员的消息,我就第一时间报名应聘了。对于班车上的孩子,我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着他们,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和他们成为朋友甚至亲人。

说实话,我对王苏徽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刚转学来时,他的脾气有些暴躁,有时会跟班车上的同学打闹、吵架,我劝阻时他向我吼叫,司机师傅让他好好说话,他也对司机师傅发脾气。后来,我就把他调到第一排座位,每天上学、放学路上都和他聊天。慢慢地,他打开了心扉,说自己刚来北京很不适应,爸爸、妈妈工作也很忙,他晚饭都是一个人在食堂吃的,学校老师和班车阿姨才是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人。我说你是小男子汉,要多理解父母,多换位思考。

过了一段时间,王苏徽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常有礼貌,和班车上的小伙伴相处得都很融洽。他爱看书,特别是历史相关书籍,有时会在班车上给其他小朋友讲他看到的历史故事;他也很热心,还经常帮我一起维护班车上的秩序……

最后,我还得感谢王苏徽。因为他,我也有机会作为摄影作者,在家长们同意后,让孩子们的合影在《军嫂》杂志上出现,发表了人生的“处女作”。大概,我就是最幸福的班车阿姨了吧!

——退役军人妻子、退休职工詹幼珍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