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员”
2024-08-01张继平
1988年9月,我和妻子走进婚姻殿堂。
那时,我在吉林省某县消防中队服役。妻子平时住在营区家属宿舍里。她虽来自农村,但读过高中,当过民办教师,看上去大大咧咧,却是心细如发。
半年后,我任中队副指导员。平日里,中队官兵谁要是心里有点事,宁可天黑日头落,也要等妻子有空了去找她诉说。
炊事班战士宝虎,每接到对象来信高兴得手舞足蹈。可突然有一天,收到对象的信后竟像丢了魂似的,听说熄灯后还躲在被窝里抹过眼泪。
原来,对象嫌宝虎在部队没什么发展,正在跟他闹分手。正当我不知该怎么办时,妻子出手了。她先是找到宝虎,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说他没志气,说对方其实是在“激将”他,目的是让他更上进一些。
听了妻子的话,宝虎如梦初醒。从那之后,他发愤图强,经一番努力后考上了军校,与女友也和好如初。
妻子还教会了中队官兵许多生活技能。端GuwzQnMTRzzjz7tOv7RPTmavfG8K88CYahFQmXJb0Tc=午节,天刚蒙蒙亮,她就带上队伍到郊外去采艾蒿,途中还给每人发了一个她亲手制作的五彩香包。回到中队,她就教大家包粽子。中秋节,妻子事先去食品厂学打月饼,然后把模具借回来,买来五仁馅儿,领大家一起做月饼……中队官兵给妻子封了一个“编外指导员”的称号。
渐渐地,我发现妻子的作用还真不可低估。在她影响下,就连几个“刺头兵”也发生着变化:每天熄灯号响起之前,都争着把扫帚藏起来,第二天早操前就把营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战士主动要求到后勤班干起了养猪的活,另一个自觉承包了清洁室外厕所卫生的活儿。
1992年“三八”妇女节,妻子被支队评为好军嫂,受到表彰。颁奖那天,我端坐在台下,表面上平静如水,内心却荡起阵阵涟漪……
有一年植树节,我带着中队的老兵参加县里的植树活动,留在营区值班的除了两名老兵,其余的都是刚分到中队不久的新战士。
谁知,我们走后不久,警铃声忽响。火警就是命令,两个老兵带着几名新战士做出警准备时,妻子正好买菜回来。她一看这情形,立即扔下手中的菜,麻利地穿上我的救火服、战斗靴,登上消防车跟着冲了出去。
好在火情并不严重,只是一个拾荒老人不小心引燃了垃圾堆。等我和战斗班的老兵风风火火赶去增援时,火已经被扑灭,人员都准备回营了。
事后,我觉得妻子简直在胡闹:“战士们出去救火,你跟着一起去算怎么回事?火势一旦控制不住,他们救火还是救你?你这是给战士们添乱!”
妻子一脸委屈:“我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你不在中队,他们出去救火,我实在不放心,跟着心里踏实些。”
我听后没再说什么,其实心里暗暗觉得她很了不起。
后来,我调到支队机关工作,可妻子还是经常回中队,说是放心不下“老战友”。中队的老战士退伍的退伍、上军校的上军校,剩下的那几个,妻子总是惦记着。看来,她还真把自己当成“老指导员”了。
也难怪,时隔数年,总有当年的战友们携家带口来看妻子,逢年过节通过各种形式问候,微信里也总是家长里短、热火朝天地有着唠不完的嗑……
(作者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伤残军人)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