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探讨
2024-08-01马仲叶
摘 要: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文章主要从利用生活实例、模拟生活场景、结合自然素材、开展社会实践、借助信息技术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路径,旨在能够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构建高成效、高质量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141-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强地理意识、培养地理素养”。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 关于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思考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核心。教师将地理知识巧妙地融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下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三,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其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模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教师在选择情境时,需要对该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他们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以及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其次,情境的选择需要注重趣味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结合,使得地理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再次,情境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情境,让学生通过感知真实情境中的地理知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情境设计的难度应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情境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如果情境过于复杂,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合理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更好地获取地理知识。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创设的情景应具有时代性。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环保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或者结合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关系。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新课导入
地理知识并非遥不可及,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架起地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领略到地理知识的魅力。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探索兴趣。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们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巧妙地让学生感知地理的实用性。例如,在阐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何一天固定为24小时?为何会有四季的更迭?这些问题将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天气预报、地图导航等都是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另外,借助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讨“自然灾害”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影响,并传授相应的防灾减灾知识,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不仅能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模拟生活场景,开展课堂教学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环境中的实际情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自然灾害等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提升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以借助空调、风扇等设备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培养气候变化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样,在讲解自然灾害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声音和场景,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模拟生活场景确实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在角色扮演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例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家、普通公民等不同角色,针对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和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小组讨论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合自然素材,进行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通过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可以亲身参与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过程,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同时还能增强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生活化情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自然素材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并且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使他们更加热爱地理,更加热爱生活。
例如,在为“气候类型”这一课题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设计主题为“降雨量测量”的实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不同气候类型的降雨量,以便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特征及差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比较不同月份、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降雨量差异,从而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充满好奇与热情,探索使用雨量器等实验器材收集雨水,认真记录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气候类型,进而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知识。同时,实验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开展社会实践,强化知识理解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复杂且抽象,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掌握单纯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点,那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会使学生觉得知识点抽象且难以理解。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教授“城市化”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城市规划馆进行实地参观。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比分析。此外,学生还可以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实地考察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城市化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具体影响。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污染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种趋势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对于一些无法实地考察的地理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为学生呈现逼真的视觉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当教师讲解地球内部的结构时,传统教学方式只是基于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图表展示,让学生很难有一个直观深入的理解。现在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震波传播情况。这种演示方式能让学生亲眼看到地震波如何在地球内部传播,感受到地震波的威力,并了解地震波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在观察模拟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许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和知识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模拟生活场景、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利用现代技术以及联系其他学科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上述策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逢春.基于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33):97.
[2]王述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以西北师大附中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3):77-82.
[3]陈巧妹,李大勇,周春山.生活化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4):15-17.
[4]孙剑.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品位·经典,2021(22):163-164.
[5]马晨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257-258.
[6]汪天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3(28):148-150.
[7]梅自涵.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4(9):111-113.
[8]鲁林润.新高考视野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第十一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课程建设篇,2024:26-28.
[9]桑子懿,陈越,李颖,等.高中地理课堂观察量表的构建与诊断应用——以问题式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5):5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