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探究
2024-08-01赵淑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听资源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了广大任课教师的重视,对从纵向维度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程度、横向维度拓宽学生英语阅读视野、纵横交错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新时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方向。因此,文章围绕着“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作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等进行阐述,希望对初中英语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英语;翻转课堂;微课导入;视频跟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95-04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的通用语言,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是小学英语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另一方面则为高中英语知识探析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则创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英语阅读时产生更强的课堂代入感、学习参与感、知识获得感,教师需要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把握好“互联网+”持续推进的时代红利,促进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向提升
一、 “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作用
(一)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切实提升,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讲解更为丰富的英语知识,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跟随教师的阅读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对所读内容了解、掌握、深化、应用的任务。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能够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以可视化、动态化、多元化呈现的方式,将核心英语知识进行即时性呈现,增强学生学习进程的衔接性、思维转换的流畅性,从而使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重难点英语知识的阅读探析之中。
(二)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开发更多的英语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中单一教材内容的限制,从而涉猎广泛的英语学科领域,如风俗人情、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当代价值等,从横向维度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另外,“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还具有一定的即时性特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文原版阅读资料、书籍、实时报道等内容,使学生多角度了解英语这一语种,从而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人员组织架构创新。在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双向提升的前提之下,教师依据学生的客观英语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划分,保障小组内部的梯度性、层次性,并利用“互联网+”快捷高效、内容丰富的优势,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级深入的阅读内容,提高每个学生阅读参与感。其二,英语阅读方法创新。“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阅读途径,如图文详读、视频跟读、读写结合、对话快读等,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积极性的调动。其三,阅读教学环节创新。统筹课前预习、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复习四大阅读教学,将其纳入“互联网+”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之中,穿插自主阅读、作业设计、复习巩固等核心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深化理解程度。
二、 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深,秉承的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多为“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学生在阅读时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只能够以一种被动的姿态参与阅读实践。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与抗拒情绪,削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自觉应用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学理念滞后还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包括照本宣科,即教师单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阅读视野的拓展;填鸭灌输,即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客观阅读水平、真实学习需求进行精准施教,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局面;死记硬背,即学生单纯依靠强化记忆进行英语阅读,无法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英语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容易陷入孤立化、碎片化的窘境之中。凡此种种,均表明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也更强调了“互联网+”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重要性。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深度、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教学态度消极缺乏热情、教学能力不足缺乏针对性、教学态度武断缺乏耐心,由此造成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无趣、枯燥乏味。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部分教师对“互联网+”认知水平不高、应用范围不广、操作能力较差,难以充分发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等优势,阻碍了“互联网+”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有序推进。这恰恰说明了初中英语教师顺应教学发展创新趋势,切实提升自身阅读教学专业水平的必要性。
(三)缺少多元评价体系
在传统意义上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知识讲解当中,忽视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评价自身学习成果的平台,无法得到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向性指引,容易使学生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之中。与此同时,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也阻碍了多元评价体系的搭建。学生所有的阅读实践仅仅为了提升成绩,在无形中消弭了情感体验、责任态度、趣味元素,致使学生只能够进行机械化阅读,阅读能力无法得到高效可持续的提升。
三、 “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策略探析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依托互联网打造翻转课堂
“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开展,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适时转变,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阅读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依托互联网打造翻转课堂是关键一环,翻转课堂具有三大特点,包括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核心要义在于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应用。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将教学过程与互联网融合,尊重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定的课前预习时间,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阅读实践,在“互联网+”下的翻转课堂上提升自主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部分易于演奏的乐器,如吉他、竖笛、小提琴等,并将用英语短句进行了简单说明,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翻转课堂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教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课前预习时间。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对本节课涉及的英语知识内容进行了自主探索,在脑海中留下了初步印象。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了课堂有效提问,利用多媒体设备快速展现作业内容的优势进行了布置了填空问题。在“提问+回答”过程中,学生根据对话内容用正确的单词填空补全对话。之后,教师通过播放听力材料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填内容进行校对,以此来检验听力成果与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完成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有效性,从而产生不错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天生活泼好动,对趣味化的课堂情境与游戏化的学习方法有着天然的向往。这是现阶段学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也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度的现实依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边游戏边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在做完游戏环节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而趣味情境阅读的实现,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切实提升,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应当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聚焦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切实提升编写文本、数据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网页动画的能力,以此为切入点创设趣味横生、寓教于乐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英语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本节课词汇较多,词汇均涉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性,适用于渗透生活元素、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了去学校的多种交通方式,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校车、公交车、私家车等,并阐述了英语语境下的表达方法,由此营造了一种贴近生活、靠近实际的氛围。此后,教师为学生简单讲解了角色扮演式趣味阅读游戏的基本方法,即“沉浸在相应的氛围中,选择性地扮演其中的人物,参考对话内容、情绪变化、情节发展等要素,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由此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后,教师利用网页动画为学生提供了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环节,学生则联结生活经历积极主动阅读,由此将“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落到了实处,并产生了实效。
(三)搭建多元互动平台,交流讨论提振学习自信心
“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开展,还有赖于多元互动平台的搭建。此举最为明显的效果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回顾反思、总结提升、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与经验教训,让个体智慧在多元互动当中实现充分涌流。教师则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反馈动态调整自身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好英语、高效阅读的自信心。另外,在“互联网+”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中,还需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使学生达到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基于此,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高效的优势,在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融入多元互动,并致力于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搭建,为落实“互联网+”下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安装“新引擎”。
例如,在学习“Its raining!”时,本节课的核心话题是谈论天气和人们在干什么,因此如何回答“Hows the weather? What are you/they doing? Whats he/she doing?”是教学重点,对提升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客观英语阅读水平、主观个人意愿、兴趣爱好趋向等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科学研判,将学生划分为了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形成了“梯次搭配,氛围和谐”的基本态势,为多元互动平台的搭建和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打造奠定了组织架构基础,明确了学生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布置了三个层次的探究任务,分别为概念理解型、实践应用型、拓展创新型,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探究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和协作性,参与阅读实践。在学生依次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与互学互鉴,采用动态巡视与限时回答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对学生进行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以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公示,有效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
(四)利用微课视频导入,进一步强化学生探究目标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特点,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前导入,有利于将学生对所读内容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目标感与针对性,使学生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集中起来,投入到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探析当中。另外,微课视频还可以作为课前导入、课堂讲解、随堂训练、课后复习的纽带,将四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学生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深化认识的流畅性。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优势,将之作为任务驱动的“推进器”,明晰阅读脉络、强化阅读目标、突破阅读重点,引导学生在微课视频指引下,实现英语阅读效率与质量的双向提高。
例如,在学习“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教师首先采用微课导入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问询视频,在视频中一个人用英语询问去某一地点的路径和方法,在其中融入本节课的核心词汇、重点短语、关键语法、常用句式等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在之后的课堂讲解与随堂训练环节,教师利用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浏览视频的基础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度阅读。由此,学生统筹阅读实践与写作实践,按照微课视频指明的阅读重难点,将教材中的“邮局、警察局、在……对面、在……前面、沿着……走、向左/右转、和某人一起走、看着某人干某事、在第一个路口……”进行了纵向深入理解,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五)借助网络视听优势,可视化跟读培养学生语感
以网络视听为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主要包括“互联网+”下英语阅读教学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图文并茂等,可以将教材中相对静态、单一、有限的内容,以动态、多元、拓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多重感官的调动,并从横向维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合理发散与适当延展,以播放影视作品、趣味视频、英语歌曲等方式,在可视化课堂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跟读,按照聆听、跟读、练读、对话阅读的步骤找寻英语语感,提升自身发音准确率。基于此,教师应当把握好网络视听资源广泛应用的时代红利,为学生打造多元动态、内容丰富的初中英语高效阅读课堂,使学生在可视化跟读作用下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Im watching TV.”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视听结合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了影视作品中关于各种生活片段的视频,包括看电视、做饭、听音乐、看报纸、打扫卫生等。在此期间,人物之间的对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参考对话内容进行了跟读,从中找寻语感。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立足于教材内容,教师采取微课视频讲解的方式,以播放英语讲解视频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信息。由此,学生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并踊跃回答了由英语文本衍生出的两个问题。最后,为了检验学生在“互联网+”下的阅读成果,教师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如“网上搜索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并尝试着探析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述,做中外文化的沟通者”,不仅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学习文化、理解文化、传播文化的进程当中。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融合教学的有序推进,不仅是顺应教育教学发展创新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学生产生英语阅读兴趣、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举措。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模式中的不合理成分,确保教学思维的先进性与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突出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内容丰富、趣味横生、多元可视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高效阅读,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茂霞.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2(47):117-119.
[2]常丽娜.初中英语阅读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70-172.
[3]张莉.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指导方案研究[J].新课程,2021(33):136.
[4]苏赟.“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0(26):107-108.
[5]左晓珍.互联网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主题式教学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0(3):242.
[6]黄云霞.“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兴趣的实证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