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2024-08-01耿静

考试周刊 2024年28期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科目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数字运算、几何建构、统计推理等专业能力,还可以塑造小学生严谨、理性、客观的逻辑思维。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的新发展,数学教师则可以立足多元角度,选择多种不同的方法对数学教学的导入工作、教导工作、练习工作、拓展工作以及实践工作做出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小学生预习效果的增长、学习质量的提高、知识掌握的夯实、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应用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新时期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体系的建成,助力小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81-04

国家、社会的日趋稳定、昌盛,使得教育领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想要顺应这一发展的新趋势,不仅要摒弃既往传统、守旧的教育思想,还要把握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机遇,对教学的方式、方法做出多样化的调整与创新,要通过更具趣味性的引导,实现数学教学效果以及小学生课业学习的提质增效。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教育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机遇,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现新发展具体路径,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 教育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机遇有哪些

时代的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促进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变化的同时,还助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详细解析教育发展新时期带来的机遇,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广大教师群体的视线,为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还促进小学生数学预习、学习、练习、巩固等体验的优化;第二,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推动着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促进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小学生们的知识学习难度、减轻了小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负担;第三,数学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思路,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高效习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更加真切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第四,优秀数学资源、数学资料、数学素材的应用,让数学教师的教学参考不再单纯是“教材课本”,而是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优质素材进行讲解,从而助力小学生全面夯实基础;第五,“新元素”的出现,还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本领的增强,进而加速了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体系的建设。

二、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现新发展具体路径有哪些

(一)优化导入环节,提升小学生预习效果

“导入”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开始环节。该环节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认识程度,还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欲望。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首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维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和组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选取教学方法和资源,创设有趣而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最后,精心备课还包括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以便能够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这一课程前,可以将导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数字投影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并让小学生们在观看中思考:“从不同角度看,这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对示例进行具体处理,详细展示某一事物,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第三阶段,教师则需要将小学生最为喜爱的“游戏活动”融入教学过程,让小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效果。比如,教师先展示一个玩具,而后在其下方错乱展示正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最后,小学生结合预习理解进行抢答,判断各个角度的图片分别对应着哪个角度,答对次数最多的小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个小学生都很熟悉的玩具,再让小学生试着使用画笔,在纸面上画出该玩具的正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动态可观、轻松愉快的趣味化导入,增强了小学生的数学预习体验,切实提升了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

(二)要优化教学工作,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逻辑思维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会存在困难。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教师可以将视线聚焦于“教学”,通过关联实际生活的方式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这一课时,可以将小学生们最为熟悉的生活实景带入其中。在讲解知识时,教师需要先在黑板上绘制一张平面方位图,并使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解学生“位置”相关的基础知识;紧接着,教师需要聚焦生活,以校园所在的位置作为中心点,绘制一幅具象化的生活方位图,借助客观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比如,小学生绘制以校园为中心的十字坐标轴后,依次说出在校园东、西、南、北方向上的其他建筑有哪些。比如,校园东侧的第一个建筑物是“××商店”第二个建筑物是“××文具店”等。待生活方位图完成绘制后,教师还可以再度带入游戏活动,围绕图示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快问快答中,进一步强化对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这样在具象、熟识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切实提升了小学生们的知识理解水平,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优化课堂练习,夯实小学生知识掌握效果

“练习”工作与“教导”工作相辅相成,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教师想要实现教学工作的新发展,其第三步走便可以在完成第二步走之后,以更加细致的形式来优化“‘练习’工作”,让小学生们在更具针对性的课堂实时演练中,进一步夯实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深化知识的感悟。

例如,教师完成“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这一课的教学工作后,可以根据学生既往表现出的学习水平,将他们细分成三个课堂演练组,并针对性地布置不同难度要求的课堂练习任务。例如,对学习素质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文字的形式描述某地建筑物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而后让该部分学生运用习得的“位置”知识,独立完成方位图的绘制;对学习素质适中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张绘制完成的方位图,让他们尝试运用习得的“位置”知识,解读该图包含的各种信息;对学习素质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对该部分小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二次引导,而后让他们进行课堂答题练习。除课堂演练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巩固知识环节,优化“练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同样可以延续课堂演练的层级划分,让学生以“差异化”的形式进行课后的巩固,从而在更具针对性的课堂与课后的练习设计中,切实提升不同学习水平的小学生对当前所有数学知识要点的理解,夯实了现阶段数学知识。

(四)要对拓展工作做出优化,助力小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

当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学段的学生不仅智力、思维发育速度在不断加快,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教师仅围绕教材进行授课,不仅无法满足小学生日渐增多的数学学习需要,甚至还可能局限小学生数学学习眼界、学习思维的发散。为了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实现数学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教师应更重视知识拓展,应用课外优质数学资料、数学素材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实现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新题目形式,将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例如,教师完成“新校服——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拓展活动。在活动第一板块,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对课内习得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化梳理,并绘制一张对比表格,将课内涉及的要点内容,尽数写入表格的左半部分。在活动第二板块,教师需要围绕课程主旨来选择课外素材。比如,同课程的名师公开课视频、“统计”主题的数学实验视频、数学纪录片《统计学的乐趣》等。该类素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与课内的数学知识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知识本身也更具高度、更有深度。小学生在观看纪录片时,既可以获取大量全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活动第三板块,教师则需要带领小学生提炼课外素材当中呈现的有价值的部分,并写入对比表格的右半部分,补全表格;紧接着,教师还需要围绕两方面的知识来设计一些稍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小学生结合对两方面知识的理解,参考表格所示内容,独立完成解答。这样在课内课外知识的联动学习与练习中,增加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夯实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基础。

(五)要对实践工作做出优化,助力小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们行之有效的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可以将课内习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灵活且准确地应用到课外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落实“教学新发展”时,便可以将视线聚焦于教学实践,让小学生在具象化的生活模拟、生活锻炼中,逐步掌握有效且实用的数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设置数学实践应用练习时,可以基于课程知识的形态安排任务。例如,运算类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超市等场所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计算购入特定数量的商品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或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联动,安排家长们为小学生布置生活购物的任务,让小学生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自主计算需要花费多少钱、应当找回多少钱等。又如,在几何类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规划师”,自主分析在某一区域,可以摆放何种造型的事物、建设各种规格的建筑物;或者,让小学生使用课内习得的几何知识,动手制作一个立体几何模型等。再如,在统计类、推理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拟定一个主题,让小学生通过社会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而后,再运用课内习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统计、推理最终结果。这样,在多形态的知识应用演练中,既充实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又推动了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教育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灵活选取不同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既弥补了以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又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感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助力小学生数学学业进步的同时,有效推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新发展。

(六)要对评价工作做出优化,促进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评价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教师的第六步走便可以将视角聚焦于“评价”,通过优化评价方式和策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提升。

首先,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传统的书面测试和口头测试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项目评价、实践评价、作品评价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来展示他们的数学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几何模型,然后评价学生的模型制作过程和成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评价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积极正向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具体的建设性反馈,指导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错误,帮助他们改正和提高。通过这样的评价策略,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在评价结果的反馈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具体的改进措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同伴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最后,在评价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评价应该涵盖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结论

通过以上优化评价工作,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积极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样的评价工作,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倩.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31):28-30.

[2]孔令敏.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8):203-204.

[3]李玉霞.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4):117-119.

[4]蓝苗苗.多元化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效[J].科普童话·原创,2022(10):26-28.

[5]邱强强.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22,6(6):153-154.

[6]娄洁.探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32-134.

[7]李留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说”的训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1):70-71.

[8]彭婷.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33):185-187.

[9]何艺云.深挖教材 优化设计——精心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3(29):80-82.

[10]斗格甲.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8):5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