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2024-08-01杨春玲

考试周刊 2024年28期

摘 要:作业练习作为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如何有效设计单元作业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更是对单元作业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并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以及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逐步提升单元作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单元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65-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强调要“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应体现在各个环节中。而作业设计作为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必然也应遵循上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单元作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简单来说,单元作业是指以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为载体,围绕单元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的数学作业。不难发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与总结,逐步梳理出有益的单元作业设计经验。这样有利于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从而推动高品质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第一,数学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书面作业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知识理解的作用,但对喜欢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形式是比较单调的,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练习中。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容易削弱学生作业练习的效果。

第二,缺少对数学作业设计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教师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有时存在“拿来主义”倾向。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教师往往从配套的练习资料以及教材中的现成问题寻找作业内容,或者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作业资源的收集,忽视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与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阻碍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从而对学生的作业练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三,学生在作业设计中的参与程度不足。“灌输式”教学的现象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仍然有比较明显的痕迹。在作业设计中,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牢牢掌握着作业设计的主动权,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任务,难以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

第四,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有时过于依赖主观教学经验,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认知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时并不匹配。受此影响,有些学生会感觉数学作业的内容缺乏挑战性,而有些学生则感到数学作业的难度较大。当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匹配时,很难真正发挥作业练习的积极作用。

第五,作业评价环节有待改进。评价环节是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所以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评价中,评价方式往往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有时会将作业评价等同于作业批改,只是简单评判学生作业结果的对错,并没有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作业,教师应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

第一,整体性。与以往的课时作业相比,单元作业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不再仅仅针对某一个具体课时的内容,而是要着眼于单元视角进行作业设计,所以单元作业设计通常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基于这一特征,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准确把握单元内容的重点,从而突出单元作业的主次。

第二,主体性。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利用恰当的方式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过程,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从而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第三,客观性。简单来说,这一原则主要强调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要避免过于依赖主观经验,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使作业内容真正匹配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设计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数学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作业练习的有效性。

第四,开放性。顾名思义,开放性原则强调要拓展数学单元作业内容的来源。也就是说,教师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减少对现成辅助资料的依赖,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着眼于不同的视角解决丰富的数学问题。这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 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明确单元目标,突出作业重点

无论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都是首要环节。尤其是在设计单元作业这样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教学目标更是避免作业练习过程出现混乱的必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之前,教师要进行完善的课前准备,对各项教学要素进行比较完整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单元目标。这样能够突出单元内容的重点,从而为单元作业设计提供导向。

比如,教学《小数乘法》时,从整体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获得小数的近似值,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方法。第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和对比分析的过程,让学生结合此前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小数意义与性质等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尝试将整数乘法运算率逐步推广到小数的学习中。第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小数乘法知识的现实意义;同时,要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小数乘法知识的乐趣。

(二)设计变式作业,拓展作业深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为了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尝试进行变式作业的设计,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

进行变式作业设计时,针对同一类型数学问题设计多个具有相似性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广角单元中,“植树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问题。在设计这类问题的变式作业时,教师划分出了三种不同的情形:一是植树线路的两个端点都要种植树木;二是只在植树线路的一端种植树木;三是种植线路的两端都不种植树木。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比分析3种情形的具体差异后,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将3种植树情形以直观的图示呈现出来;之后,要归纳出不同植树情形的计算公式。借助变式类作业,可以适当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可以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前文提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是以往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导致数学作业与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匹配。因此,为了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在单元作业的开发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作业分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均取得一定的发展。

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通常来讲,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思维特点、学习态度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比如,针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单元作业的任务量,并提高作业的难度;而针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适当减少单元作业的任务量,并降低作业的难度。总之,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对作业进行一定的分层是必要的。

(四)融入趣味元素,激发作业热情

无论设计任何形式的单元作业,只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练习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单元作业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练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增强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

比如,教学《可能性》时,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我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了一个故事:阿凡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也引起了一个富人的嫉妒。有一次,阿凡提帮完这个富人的忙之后,这个富人并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给阿凡提报酬,而是拿出了5枚金币,并告诉阿凡提要把金币扔在地上。只有当所有的金币都是同一个面朝上的时候,阿凡提才能拿走自己的报酬,否则阿凡提什么也得不到。教师在设计故事时,留下了开放性的结尾,并鼓励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由于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描述故事结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用到了“可能”“不一定”“不可能”等词语。这种方法不但增强了单元作业的趣味性,而且使学生描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巩固了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五)设计动手作业,锻炼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同时,前文提到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动手探究类作业,并且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利用这种作业形式,既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比如,教学《圆》时,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几项与圆有关的动手操作任务:第一,学生要尝试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圆,学生要思考除了利用圆规之外,还可以用哪些物品画出圆形,并且可以尝试自制一些简易的圆规。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圆形本质特征的认识。第二,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圆形进行图案设计,制作一些美术作品。利用这种动手操作作业,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第三,进行圆形的测量。学生可以选择绳子、卷尺、直尺等多种不同的物品,对身边圆形的事物进行测量与计算。利用动手操作类的单元作业,进一步丰富了数学作业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由此可见,在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必要的。

(六)借助实践作业,推动知识迁移

为了避免使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变成“死”知识,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基于这一要求,教师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可以尝试提供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利用这类作业,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作业练习的质量。

比如,通过《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扇形统计图这种数据处理工具的应用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所以设计本单元的作业时,除提供书面作业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了课外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首先需要结合课内所学知识分析扇形统计图可以处理哪些方面的数据。然后,学生要对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数学问题。之后,学生要利用扇形统计图对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类单元作业,进一步拓展了数学学习的空间,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到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当中。

(七)依托家校合作,强化作业指导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所以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家校合作,在家长的协同配合下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作业练习效果。

依托家校合作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首先,教师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学习中的表现,以便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单元作业。其次,为了推动单元作业的落实,教师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家庭作业辅导方法。最后,家长在辅导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往往能够积累一些主观经验。因此,教师要请家长针对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对其中可供采纳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将其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中,在家长的协同配合下,设计更加开放和高效的单元作业。

(八)完善作业评价,改进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单元作业设计方法加以改进。为此,教师要进行恰当的作业评价,准确了解作业实施情况,从而为后续单元作业设计的改进提供依据。

首先,在单元作业设计评价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作业练习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困惑,这样可以通过学生视角了解单元作业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同时要帮助学生解决作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注意多维度的评价。教师在单元作业评价中要避免过于关注学生作业的错题率,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在作业练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要观察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路是否广阔等方面的表现。最后,要注意评价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全面的评价梳理出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调整作业设计方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单元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不断进行单元作业的设计、反思、再设计等反复探索,逐步总结出比较适合学生的单元作业设计方法,从而通过有效的单元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建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36):63-64.

[2]朱爱玲.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1(32):70-72.

[3]阮祥燕.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21(13):69-70.

[4]陈悦.目标导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研究案例[J].新课程研究,2021(19):111-113.

[5]陈春芳.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教育,2020(27):92.

[6]吕昊.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J].现代教学,2020(S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