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024-08-01丁正霞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基本特点。在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策不断提升创新水平,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也让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让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有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类指导;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40-04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为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帮助。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目标来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效果,并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具有个性化特点,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进行创新,借助有效措施优化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完善的条件,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 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将教学集中在了提升成绩方面,而缺少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良好的素养,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合理设计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减弱。通过对具有吸引性的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使学生对写作学习充满兴趣,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应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对教学进行创新。结合当前的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该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认为语文学习的难度比较大,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写作教学,教师应将兴趣作为主导,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为学生的写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在学习作文《我》时,学生对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是自己,可激发写作兴趣,但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其写作欲望,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保证写作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希望将这次写作教学作为沟通的机会,帮助我深入了解你们,那么大家有什么话想和老师说?”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获得开放的写作空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写作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联想,并且结合自己想要告诉老师的内容转化为话题,使自身的情感能够融入写作内容中,使写作内容更加真实丰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帮助。该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看,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通过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其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最终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
二、 结合作文类型分类改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发挥出作文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进行改善,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支持,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对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并且锻炼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写作的要点,提高写作的水平,并且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写作教学的优势,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其目标转化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各项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该阶段中学生的能力发展影响着其今后的成长,教师应对教学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分类指导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使学生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需求的满足,同时可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支持,为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保障,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因作文教学中涉及不同的题材,教师应根据作文题材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加强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帮助其在学习中掌握写作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作文的题材来对其进行分类,可实现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整理教学思路,保障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题材作文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的创新,以发挥出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升其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包括叙事文、应用文等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特点,记叙文中主要为线索与情节,学生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将某件事的因果记录完整记录下来,并且在必要时阐发自己的感想;散文以抒怀为主,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说明文是主要学习的应用文,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写作的规范化水平,以信息传递为根本目的。同时教师应对不同类型作文进行分类指导,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的前提是阅读,当学生缺少阅读积累,就会难以下笔,会影响其写作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比如,以“四季之美”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春》这篇文章,作者在写作中融入了饱满的情感,并且将诗意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用词鲜明,富有生机。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例句来看,其中使用了比喻与排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春天百花齐放的场景。教师可将其作为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并能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效利用相关的素材。通过对相同题材内容的阅读,学生能够将积累的词句有效利用,并且了解文本的类型特点,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各种类型作文写作的特点的学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得到提升;同时也可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为了实现分类指导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叙事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情节、如何紧扣主题、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对写景散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捕捉自然景色的细节,如何通过语言的韵律和色彩表现出景色的美。对说明文,教师可以强调逻辑性和条理性,教授学生如何清晰地阐述事物的特点和功能。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思考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根据写作各个环节要求进行科学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有深入的认识,能够根据教学的需求来改善教学方式,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果作文教学缺少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兴趣,也无法提高其学习效率,导致其在写作中仅会使用套路化的写作规则,不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比较活跃,愿意主动探索未知内容,对趣味性的知识点有着探究的欲望,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来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在初步接触了作文时,对写作的步骤不了解,教师应为其进行展示,使各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首先,应明确主题,收集相应的素材。其次,应写好草稿。最后,定稿。需要明确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远不只是一个评分者,更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和培育者。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有深入的认识,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更是为了点燃学生内心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主动探索写作的奥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和写作技巧。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而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写作过程和心路历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提供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风格,实现自我表达。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学生自身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学习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投入,实现自我提升。
在作文教学的初期,学生对写作的步骤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进行详细的展示和指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主题,收集相应的素材,打好草稿,最后定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还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比如,在进行半命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成绩来划分小组,为各个小组安排适合的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后进行距离指导,使学生对半命题作文有初步的理解。学生可将小组作为单位进行学习任务讨论,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展示各个小组的写作成果,使学生以投票的方式将优秀的文章展示出来,可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得到能力的锻炼,也可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可使学生在写作各个阶段掌握要点,形成写作思维逻辑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深入认识作文分类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有效引导,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四、 深化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突出其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且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可使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保证写作内容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可使学生在写作中主动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及情感来丰富写作内容,发挥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写作学习效果,避免写作内容过于空洞,主题不明确。因此,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情感。作文是一种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内容深度及情感饱满度都对作文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写作应来源于创作者的丰富经历。学生的人生经历比较浅,难以对某事物产生深刻批判的见解,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情感立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其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而不是凭空地进行想象。教师应强调作文的真实性,可从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并且将思想转化为文字。比如,在进行以“爱”为主题的教学时,其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母爱与父爱等。在写作前,教师应思考自己选择的素材是否能够体现主题——爱,并且分析其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能够说服读者,使作文的情感更加饱满,这样才可使写作内容更具有内涵。同时,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勇敢探索新的写作思路,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以丰富写作内容和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或者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写作比赛、写作工作坊等,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参与度。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此外,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明确写作的主题及方向,更加主动学习;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在进行“我来编童话”主题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童话编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编写的童话时需要进行肯定,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更愿意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可使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增加写作内容的魅力,凸显出写作的创新性,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质量显著提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发挥出教学的优势,教师应不断改善作文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发挥教学的作用,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作文分类指导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善教学模式,应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结合作文类型分类改善教学方式,根据写作各个环节要求进行科学指导,深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积累写作技巧,同时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学的创新,全面提升写作教学效果,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沙阳阳.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1(36):96-97.
[2]朱慧琳.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5):44.
[3]周建丽.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4):29-30.
[4]姚永峰.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刍探[J].成才之路,2021(3):130-131.
[5]魏丽娜.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5):40-41.
[6]展露燕.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小学生(下旬刊),2021(1):43.
[7]罗春祥.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