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2024-08-01聂开平

考试周刊 2024年28期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通过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动水平。在识字教学的内容方面,文章关注汉字素养、字形解析和汉字构造原理等要素。特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应用,通过解读课程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汉字认知规律,通过识字教学的实践,深入研究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推动规律识字和自主识字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汉字产生的浓厚兴趣,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形成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建构;通过深度学习的基本路径,强调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参考与借鉴,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期望为识字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推动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11-06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东方文明的瑰宝。作为民族精神资源的一部分,汉字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灵魂。因此,识字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内在品格形成和人生成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到来,语文学习也开始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语文学习强调阅读、写作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成为教学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此同时,语文学习还强调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识字能力,作为语文综合素养的先决条件,要求学生具备对理解书面语言、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当前,面对知识“爆炸式”增长和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学习环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深度学习应当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积极的语文实践、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学创作以及文化自信等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实际运用,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文字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汉字的理解与运用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培养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塑造,传承和理解中华文化。为此,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显得尤为关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此背景下崭露头角,强调汉字的根本地位,注重识字方法训练,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识字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文章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视角,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剖析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内涵,正视深度学习视野下识字教学的价值。通过“四体二用”造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现实场景的真实再现,旨在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有益的策略,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语文学习需求。

一、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内涵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概念,其内涵既包括了与“表层学习”相对的,需要高阶思维与逻辑能力参与的“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也包括了语文学习中最为基础的识字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深度学习的原理以及识字教学的原则,按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和知识加工方法中重要的概念,代表了一种超越传统浅层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在深度学习的背后,涌现了一系列关键概念和学术思想,为认知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汇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深度学习与浅度的对比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浅层学习注重对信息的表面处理和简单机械记忆,而深度学习则追求对信息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加工。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贝格思的认知加工理论启发,倡导通过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实现对复杂信息的理解。在学者吴永军和黎加厚的研究中,深度学习被认为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与事实,并使之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并进行决策解决问题的学习”。相较于简单的机械记忆,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全面理解,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学习结构,使学生能够实现对事实和思想的深入洞察。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学习。与单纯事实学习不同,深度学习强调对事实的理解,并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在认知结构方面,深度学习追求更为复杂和深层的结构。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认知网络,深度学习试图模拟人类认知的复杂性,使学习更加全面、深入。知识迁移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优势之一。通过建立复杂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使得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和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和问题解决。这种特性使得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强调对事实和思想的理解,倡导批判思维,构建复杂的认知结构,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应用。深度学习的引入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语文学习科学和知识加工方法的不断发展。

(二)深度识字教学的含义

深度识字教学是一种融合深度学习理念的创新性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深刻理解和高水平的识字能力。该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学生对字形、音、义的感性认知,更侧重于深层次的字理识字,借助汉字的结构理据、字源等多方面因素,使学生能够领悟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文化内涵。

在深度识字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汉字的基本元素。字源是深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汉字造字法,即“四体二用”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体”,研究字的形状、纹理等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深入挖掘字形的内涵和意义,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其认知程度,使其不仅机械记忆识字内容,还能理解字形的深层含义。深度识字教学还强调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关注。通过了解儿童汉字认知的特点,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深度识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在深度识字教学中,规律识字和自主识字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授学生掌握造字规律和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分析和解读汉字的能力,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在学科交叉中能够更加灵活应用所学。热爱汉字是深度识字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通过展示汉字的丰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使其在识字学习中愿意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而言,深度识字教学是一种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方式,使学生对汉字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提高其识字能力和思维活动水平。这一方法强调了构造规律、形、音、义的综合认知,注重规律识字和自主识字,以及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为他们在学科学习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二、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

(一)德育价值

小学语文深度识字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既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又促进了学生在道德观念、仁爱之情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深度识字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密切相关。这一理念强调道德与知识的统一,注重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深度识字教学通过汉字的深入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向学生传递一种“美德即知识”的理念,更能引导他们从汉字中汲取道德的力量,将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有机结合了起来。在道德观念方面,深度识字教学通过解读涉及人文精神的字词,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远古时期,感受汉字的奇妙世界,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

总体而言,小学语文深度识字vQA7OxKd7WowK3yBOQyg7MhXOCvo9q9c+2ahk6iRrVQ=教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途径。通过注重道德观念的塑造、文化内涵的传承,深度识字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德育全面素养的深层次培养,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二)智育价值

小学语文深度识字教学在智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识字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智慧发展,为其智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深度识字教学关注儿童认知的发展。通过福禄培尔的研究,教育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以优化识字教学策略,使之更贴近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校教育中,深度识字教学突破了表面认知,注重本质观察。通过对汉字字形的深入解析,引导学生超越表面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培养他们对事物更为深刻的认知,为思维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深度识字教学涉及丰富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文化认知等层面。通过学习汉字的形音义,了解古人的认知方式,探究字义来源,学生将不仅仅积累语文知识,更形成全面的个体认知和对世界的深度认知。在文化解读方面,深度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对汉字的历史认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风貌,感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文化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深度识字教学强调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形成对形音义关系的观察能力,拓展联想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字形构造部件和字义的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提高了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水平。最重要的是,深度识字教学不仅关注语文知识的传递,更着眼于知识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对构字规律的敏感性,提升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深度识字教学为学生的智慧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使其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高水平的智力素养。

总体而言,小学语文深度识字教学在智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度的认知、文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路径,使其在语文学科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美育价值

王力认为小学语文深度识字教学的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汉字的形美。通过对汉字的形、音、义的深入解读,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在字体、字式、字形等方面注入了文化内涵,丰富了学生的美感体验,形成了多层次的美育价值。深度识字教学强调汉字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通过对字形的深刻理解,学生能够感知字体的美感,体味篆刻类文字和书写类文字的独特之美,从而在审美的层面上丰富了对字形的理解。

在字体美的探究中,深度识字教学关注篆刻形式和书写类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等。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字体的书法,不仅能欣赏到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更能感受到每一种字体所蕴含的气质、品行和情操,形成了审美情感。在文字美的培养方面,深度识字教学注重汉字的方块字、构成方法以及和谐美、匀称美、端庄美等审美原理。通过对字形结构平衡之美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参差而均衡、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的美学原则,提高审美体验和鉴赏水平。在审美体验方面,深度识字教学注重字形的审美气韵,希望学生能够在体会字体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美的享受。不论是探究偏旁部件在方块字中的美学构造,还是在形态美、结构美等方面的探讨,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汉字之美。深度识字教学的美育价值还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内涵美的感知。通过学习汉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文化内涵美所体现的深邃思想和博大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深度识字教学在美育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美感体验。通过对汉字形态、结构和意义的深入挖掘,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审美修养,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仅学到知识,更培养了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为终身审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识字教学策略注重分析汉字知识逻辑,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融合汉字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体味汉字文化,联结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策略不仅精简了课堂教学环节,还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提升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实际上,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识字教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和语文学科能力,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深刻而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体验。

(一)将造字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上

造字法就是古人解释汉字含义和结构的方法,自汉代以来,便归纳出了“六书”的说法,也就是“四体二用”。这里的“四体”指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属于造字法;“二用”指的是转注和假借,属于用字法。文章仅讨论“四体”在识字教学上的运用。

1. 象形字与识字教学

象形字在识字教学的初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谓象形就是用线条把字所指代事物的具体样貌给勾勒下来,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画画”。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形体简单的象形字为他们提供了更容易理解的汉字学习入口。通过了解图画和造字过程中的以象示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形状和含义,为初期的识字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随着识字教学的深入,象形字不仅为学生感受汉字学习乐趣提供了契机,还通过字形演变过程、汉字知识逻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例如,《日月水火》等一年级的教材资源,其中“日、月、水、火”等丰富的象形字课程素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生活中的象形字,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知象形字的存在,从而培养对汉字的自主学习意愿。在高年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象形字的奥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形字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例如,“盾”表示以盾蔽目(以目代身体)﹔“冒”的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以目代头部,通过探究汉字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辩证认识,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汉字形体,还能感受到象形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校本课程中的甲骨文教学是深入了解汉字字形演变和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追溯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汉字字形的演变与传承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代一代传承的文化责任。通过学习汉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渗透。

总的来说,象形字与识字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学生识字初期,教师通过象形字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随着识字教学的深入,象形字更成为塑造学生思维品质和丰富学科内涵的有效工具。通过象形这一造字法来深化识字教学,让汉字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在学生心中扎根,使得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不仅是一种任务,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 指事字与识字教学

指事字的特点在于形状简单,能够通过直观感受和认知图式迅速识别其指代的实际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汉字学习体验。

指事字以简单的形状表达事物,具备了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特性。这种造字方法采用标记符号,是一种相对抽象性的符号,与象形字相比,其字形未必容易一目了然。指事字的主要差别在于比较抽象的部分,涉及造字者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的认知。在深度学习的角度下,指事字与同一原理相符,集中识字是指事字学习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认知图式,对指事字的构形本质有深刻认识,培养了他们的构字能力。指事字的形式简单易懂,通过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深层次理解,学生能够集中识字,拓展对其他指事字的认识,进而学习相关反义词。在认知图式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对主体字和指事字,直观感受指事字的构成。这种独体造字法使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归属更为清晰,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合体造字法中的会意、形声的归属。字形演变中主体字与指事字的关系通过笔画的表示得以体现,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体。指事字的数量在教材限定的字数范围内数量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学习这一类字形。在汉字分类中,指事字与象形字、形声字等构成了多种字形。其构成关系主要表现在独体造字法与合体造字法的区别上。形声字是合体造字法的一种,通过形状与声音的构成关系形成了汉字构形的一部分。这种基础构字规律在象形字演变中得到体现,形体的逐步丰富与变化也是学生在观察与感知中能够体验到的。

总的来说,指事字在识字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知指事字的形成、构造以及与其他字形的关系。这种认知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构字能力,也有助于拓展他们对汉字结构的深刻理解。

3. 会意字与识字教学

所谓会意,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的部件组合成的另一个字,将它们各自意思综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也就可以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组成部分含义的理解来推导会意字的具体含义。

会意字的构造方式具有独立含义的部件构成。这种构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解析汉字各部分的形体与字义关联,深入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通过感悟汉字的智慧与奥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申小龙提出的会意字的分类方法,如图形式会意字、重复式会意字等,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分类框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会意字。在教学思路上,对不同类型的会意字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图形式会意字,教学可从字的形体以及形体所对应的实物方面入手,对比二者之间的相似度;对重复式会意字,可以对重复的字(部件)和字形的关系进行说明,并对它们之间的字义联系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会意字是由多个部位组成的,那就可以通过对字拆分再组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内在含义、解释重复字素与字义关系、分析各字素意义关系,达到内涵理解的目的。汉字内在含义的核心指向汉字字形与字义的联系,通过对会意字的深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同时引起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日月明》讲解“男”字的时候,是将字拆分成了“田”和“力”两个字。教师这时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古时候,在“田”地里面出“力”气的人就是男的。因为古代的劳作是十分艰苦的,女性难以承担,所以在“田”间出“力”的就是男丁。

总体来说,会意字通过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和分类方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深度学习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通过对形与义的深刻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还能够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独特的字感。

4. 形声字与识字教学

所谓形声,就是找个与事物名称的读音相同的字来表音,再根据事物的属性分类找一个字组合在一起,两者共同组成一个新字。形声字在现代汉语常用字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形声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是形旁加上声旁,表义由形旁表示,表音由声旁表示。汉字从表义到表音的演变过程使得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形声字的组成部件具有层次关系,由一个表意部件(形旁)和一个表音部件(声旁)组合而成。教学中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形声字字形的特点,并注重形声布局方式。在形声字中,形旁通常是类化的符号,与事物类别关联,有助于学生在识字时进行部首认知,即通过识别共同部首来认知同类事物。形声字中的声旁也具有类化的作用。在同组形声字中,同一字为声旁,读音相近。这为学生归类学习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识字的效率。教学原理方面,形声字的学习可以遵循“物以类聚”的原则,以形旁为中心,辐射相关联的字。通过将形声字按照形旁的类别进行归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形,提高识字效率。形声字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对字形的深度理解,包括形旁和声旁的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形声字的构成方式,理解形旁和声旁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形声字的结构,培养他们的部首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构造规律,使学生能够在识字中更灵活、更准确地运用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与识字教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通过对形声字构造方式、特点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字形,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形声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知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部首认知能力。

(二)通过真实的场景,联系日常生活

在汉字学习中,创设真实场景并联系日常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深入理解汉字。创设真实的场景,媒体资源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有趣而文化性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与互动的方式,体验趣味性与文化性并存的汉字学习。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支持力量。通过家校合力,学校可以搭建起汉字学习与交流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识字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将家校合力转化为具体的课外自主识字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识字方法,如利用工具书、网站,以及汉字故事手册等,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

所有这些创设真实场景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通过真实场景的联想,学生更容易将汉字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对汉字的全方位认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同时也为他们识字学习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真实场景并联系日常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家校合力、媒体资源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形体、音韵、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识字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方式既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又培养了他们对汉字的浓厚兴趣,推动了全体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2):51-58,36.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39.

[3]申小龙.汉字思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104.

[4]康丛.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