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

2024-07-29李秋善

读者 2024年15期

春望退休后,在县城买了房子,他原来的房子在镇上,便宜处理掉了。这是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一座小县城,新房子在黄河广场西侧,广场东侧是一个很大的商场。

这一天,在广场西北角马路外侧,多了一个修自行车的摊位。这个摊位显然是刚从别的地方挪到这里的,看这修自行车的家什,不是修了一年两年了。

一天,春望遛弯儿路过那个摊位,修自行车的师傅正闲坐着,旁边有两个马扎,虚位以待。修车师傅一脸沧桑。春望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忽然想起来,这个人是他的发小、老同学爱华。

当春望喊出爱华的名字时,爱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干部模样的人是他的发小春望。

爱华和春望两个人一块儿在左家庄长大,小时候的春望像跟屁虫,喜欢跟在爱华的后面。爱华机灵、狡黠,春望憨厚、老实。

1972年,他们经推荐顺利升入高中。学校把学生分成3个班,卫生班、文艺班、农技班。

他们被分到了农技班。也没学什么东西,上了两年就毕业了,回到左家庄当了农民。

村里的小学缺一个代课老师,考虑到爱华上过高中,人也机灵,村支书有意让爱华当这个代课老师。

村支书跟爱华一说,爱华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代课老师每月只拿6块钱的津贴,公办教师却能拿三四十块钱的工资,这不公平,我不干。”

村支书就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春望。

春望听了村支书的话,问:“怎么不找爱华?他比我强。”

村支书说:“爱华不干。”

春望说:“爱华不干,我也不干。”

村支书说:“当老师好,不用下地干活。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再说,干好了有转正的机会。你别管爱华,他要是干的话,还有你的份儿吗?”

春望想了想,也是。

春望就当起了代课老师。一开始教三年级的语文,他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不够用。笨鸟先飞,每当上课之前,他就不知疲倦地备课,渐渐地也能应付教学工作了。后来随着学校合并,春望到外村教书,和爱华就很少见面了。

1994年,春望的民办教师身份转正了。

爱华一直在家里务农,后来做过小买卖,什么挣钱倒腾什么,但一直也没发家。再后来年纪大了,学了修自行车的手艺,勉强维持生活。

两个人都有些感慨,30多年没见了,说起孩子,春望说:“我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文化局上班,结婚了,如今我的外孙已3岁。”

爱华说:“我有一个儿子,没考上大学,和我一样,在家里务农。农闲时进城打工,也结婚了,我有一个孙女。”

“挺好。”春望又说,“我就住在这个小区,有空来家里坐。”春望指了指旁边的小区。

县城距离左家庄十几里路。回到家,爱华躺在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

老伴叫爱华起来吃饭,他没好气地说:“不吃!”

老伴说:“不吃拉倒,谁惹你了!”

春望没事的时候,就到爱华的修车摊前坐一坐。经常来爱华这里坐着的还有一位戴眼镜的老者,他和春望住在一个小区。

一天,春望拿来一个包装盒,里面是一件浅灰色的呢料大衣,吊牌还没摘。春望对爱华说:“女儿买的,有些肥大。你拿回去给嫂子穿吧,或者给你儿媳妇穿也行。”

爱华将呢料大衣拿回家,老伴别提多高兴了,穿着在镜子前左照照,右照照,不舍得脱下来。

爱华看着美滋滋的老伴,心里不是滋味。

这天,春望又来到爱华的修车摊前坐着,戴眼镜的老者早来了。太阳暖洋洋的,是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

春望坐了一会儿,说家里有事,先走了。戴眼镜的老者说起春望,说:“春望也不容易啊,老伴出车祸瘫痪七八年了,全靠他一个人照顾。现在就是一个植物人,大小便也不知道,靠鼻饲流食活着。”

爱华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光。他不动声色地问:“你说春望的老婆成植物人七八年了吗?”

得到确切的答复后,爱华深表同情地叹了一口气。

爱华决定今天提前收摊,还打算让老伴给他烫壶酒,炒俩菜。他计划好了,明天就买点水果,和老伴一起去探望一下春望的老婆。他把明天探望时的心情都准备好了,必须神色凝重。想到此,压在他心头多日的阴霾都散了。

只是从那以后,爱华再见到春望,心里竟隐隐作痛。

(晨 烟摘自《时代文学》2023年第4期,陆 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