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三重内涵
2024-07-26刘蕾
[摘要]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和解决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科学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三重内涵,做到永葆“政绩之本,在于为民”的初心使命,坚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才能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途中不断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关键词] 党纪学习教育; 政绩观; 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61;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7-0028-03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则中,新增了“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要求。第五十七条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处分规定,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由原本界定为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并规定对该行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政绩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政绩观是关于从政业绩、从政行为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好为谁树、树什么、怎样树的根本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踏踏实实为民造福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取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独特的政治属性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内容确定下来,这是党自觉践行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把为民造福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新时代新征程,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绩观。为此,一要时刻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基本特征,把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题主线。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不充分,人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等问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头脑发热,也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超越阶段,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二要时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方向,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甘心拜人民群众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引导和放手发动群众,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三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严以修身。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公仆本色,秉承我们党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扑下身子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办法、解决真矛盾。
增强党性修养,在知行合一中铸牢忠诚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初心使命的综合。对党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党章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最重要的就是忠于党、0qi5O/i1r4Lows1Plh71HiL7Hdbt2nBqgkeBKpXgVy8=忠于人民。
忠诚之要,在于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前,党内还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常把“讲政治”挂嘴边,但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却热热闹闹走过场、客客气气踢皮球、拖拖拉拉耗时间;在工作中重“痕迹”轻“实效”,用漂亮数字伪造政绩等情况。凡此种种,都是政绩观扭曲,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表现,本质上还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忘却了初心使命。可见,对党绝对忠诚与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是内在统一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对党绝对忠诚集中体现在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是否在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斗争本领等方面经得起风险考验;是否铭记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做到正确履职用权不越红线底线。
对党忠诚是党性修养知与行的统一,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淬炼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一要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刻牢记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在提高思想觉悟、理论修养、精神境界中,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二要忠诚于党的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以科学理论引领前进方向。三要忠诚于党的组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四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考验中,自觉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锤炼政治品格,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尊重工作规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就会在发展观上偏离科学”。1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突破。新征程上,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提高“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增强“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锐意奉献,对于工作中的困难挑战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处理好“发展观”和“政绩观”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那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就是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保证,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引。只有既尊重规律、保持工作连续性,又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才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进高质量发展,一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树牢“一盘棋”意识,既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全局中思考,又要找准一域的发展定位,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观念、击鼓传花的做法,用造福于民的业绩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二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实事、急事,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讲求工作时效;对于长期任务,要保持定力和耐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战略规划。三要处理好准与精的关系。强化精准思维,作谋划要统揽大局,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关键环节,在问题的症结上做文章、出实招;抓落实要细致精当,不搞“空对空”,力戒“粗线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粗放经营”为“精准治理”。最后,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方法和手段。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方法和手段,对于干部高水平政德素质养成、求真务实政绩观的形成关系重大。为此,在干部政绩考核中,要将效率与发展、显绩与潜绩辩证统一起来,以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进步为评判标准,真正让埋头苦干的干部得到重用。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全面从严治党下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2024C025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刘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