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带中国”战略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

2024-07-26张子良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20期

摘要:当今,数字经济发展关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美好生活水平,国务院在2013年正式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与数字经济内涵也刚好一致。文章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十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验证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与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衡量基准的居民福利水平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即居民福利水平。文章研究结论从城市居民的收入和福利角度为“宽带中国”提供了支持依据,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宽带中国;福利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双重差分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以宽带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引擎。国务院于2013年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并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公布了三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宽带中国”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与数字经济的内涵具有较高契合度。

现有大量研究证实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业活跃度的方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除此之外,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聚焦于“宽带中国”战略的文献亦有不少,这些研究认为“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可以提高城市绿色经济绩效;“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还能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通过提高非农就业和商业保险购买率来显著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然而既有研究数字经济或“宽带中国”战略的文献往往聚焦于对城市经济以及环保问题的关注,对居民福利问题的关注则少之又少,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社会整体大环境为研究背景,着重探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本文选择“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政策冲击时点不唯一的特点,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来识别其与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因果关系。

一、理论及研究方法

(一)具体方法介绍

1. 模型介绍

本文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Time-Varying DID),依据该模型的构建思路,本文基准模型设计为:

welfarei,t=α0+β0treati,t*posti,t+β1Xi,t+λi+λt+εi,t (1)

模型(1)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welfarei,t为被解释变量,treati,t*posti,t为解释变量,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λi为地区固定效应,λ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扰动项。

2. 变量设置

本文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选取如下:

(1)解释变量:即did,宽带中国,用分组虚拟变量与政策时间虚拟变量交互项(treati,t×posti,t)表示,treati,t为分组虚拟变量,若城市i在t年实施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则treati,t=1,否则为0;posti,t为政策时间虚拟变量,实施当年及以后则设置为1,否则为0。

(2)被解释变量:welfarei,t,表示居民福利水平,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生活富裕程度是美好生活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本文将福利水平用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

(3)控制变量: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参考已有文献,选择受教育水平用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duration),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支出(expend)选为控制变量。

3. 数据收集

考虑到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三批公布,以及各个变量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本研究选择2012-2021年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各个城市的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各省统计局等,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获取“宽带中国”三批示范城市名单。为了提高实证结果的质量,剔除数据不完整和因为不相关因素而异常波动的城市,并且剔除某些省份在这十年间被合并的城市。

(二)理论假设

数字经济发展克服了一般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稀缺性,能够基于零边际成本的前提,提升公共福利水平,更大范围上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效能。“宽带中国”所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正面外部性,这样的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提供,而受益的是整个社会中的各个企业、行业以及公民。“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其中包含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反映总体富裕度的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研究结果

由于城市部分变量的面板数据数值较大,为了缩小数据的绝对数值,方便计算,将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数据均取对数,这样处理同时还能消除异方差问题,取对数再做回归也是计量经济研究中常见的做法。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1展示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的检验结果,其中did是分组虚拟变量与政策时间虚拟变量交互项(treati,t×posti,t)。基准回归结果中did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初步揭示“宽带中国”战略可以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即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平行趋势检验

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满足平行趋势检验。本研究也同样采用了平行趋势检验,用以检验处置组和控制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政策实施以前是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宽带中国”城市试点政策实施当年为基期(current),并选择政策实施前四年与后三年进行研究。为避免共线性问题,对政策实施前一年进行删除。如图1所示,在“宽带中国”城市试点政策实施前,did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从政策实施当年及以后,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显著提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而就说明前文的基准回归结果具有可靠性。

(三)安慰剂检验

仅通过平行趋势检验仍然不能在理论上完全排除遗漏变量问题。安慰剂检验是为了排除非政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避免研究对象因提前得知政策将要实施这一信号而产生主观上的变化,从而导致政策效应产生误差。本文选取城市与时间相结合的安慰剂检验对此进行验证,如图2所示,回归系数值呈现正态分布,且大多数P值大于0.1,即若随机选取“宽带中国”城市试点其结果并不显著。同时,基准回归中did回归系数位于该正态分布的高尾区域,从概率上来说属于小概率事件,因而本文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四)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主要用于检验模型是否对某些假设或数据的微小变化敏感。稳健性检验的意义在于,经济现象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模型对某些假设或数据的微小变化敏感,那么模型的结果就很不可靠。因此,需要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参照李广昊等人的做法(2021),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来进行检验。由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选择有工信部的明确要求,即城市并不是随机选取的,这会导致样本选取具有偏差,为了解决样本偏差,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获得更为精确的因果识别结果。使用基准回归中的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并且采用一对一无返回式的最近邻匹配方法来进行数据匹配,最终的PSM-DID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did的系数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表明本文的实证结果应当是稳健的,“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促进作用,与前文假设保持一致。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原因分析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一旦被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该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得到显著提升,也即该市居民的福利水平有显著提升,这与前文的假设相一致。结合已有文献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宽带中国”战略能尤为显著地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具有一定的劣势,“宽带中国”战略能够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从而有效缓解其面临的信息约束和信息劣势,并使其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而根据胡中立等人的研究,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农村居民非农就业,进而提高农村家庭收入,例如农村居民可以得到更多非农就业岗位。这一点在其他文献中也得到了验证,一个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提高以后,其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将得到显著提升,农村家庭将更不容易陷入相对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二是“宽带中国”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劳动者的平均工资率,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为试点政策鼓励地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而数字化发展使得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由低技能劳动者转向高技能劳动者,高技能劳动者的雇佣比例提高以后,企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率将进一步提升。三是“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使当地数字经济水平提高,这会激发消费者对于商品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促使商品市场产品和种类增加,为创业创新提供了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为创业者提供了更便利的信息交流平台;此外,数字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互动性,创业成功的案例更易于产生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和相关创业。以上三种机制都使得城市的创业活跃度以及就业质量优化得到促进,从而当地居民收入增加。最后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数字水平提高以后,数据的高流动性对市场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这能够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相关建议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宽带中国”战略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政策选择,因而继续支持这类政策是大方向,并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继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字下乡”。“宽带中国”的目标任务是推动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提高宽带接入速率、扩大宽带覆盖范围以及提高数字服务和应用水平。但目前城乡之间的数字建设水平存在差距,因此更应该提高农村地区的宽带覆盖率和互联网的速度,促进“数字乡村”建设,这将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二是重视“宽带中国”城市试点政策在劳动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随着数字化发展,应确保劳动者收入不受影响,通过设定行业最低工资等规定保障其收入。其次,企业需平衡提高生产率和维持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政府要确保就业稳定,避免大规模裁员。再次,改善劳动者技能结构以适应数字化就业需求,加强培训和建立就业服务平台。最后,企业应升级技术水平,同时调整员工结构和工资水平,政府也需留意劳动力替代问题,确保就业机会和报酬。

三是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数字化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水平。数据要素具有复制成本比较低的特点,与知识积累相似,数据的积累也能促进创新,利用数据推进数字化创新,以此产生新的行业和企业,最终优化就业质量。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更能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提高数字水平,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积极培养数字化人才,推进传统产业和数字产业有机融合,加速数字经济成果转化应用,最后达到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四是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保障数据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同时强化管理和监督,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高监管政策的靶向性,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力度,为数字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四、结语

本文选取共80个地级市在2012-2021这十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并且把研究对象“宽带中国”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验证“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促进居民福利水平提升,并且分析了四种可能的传导路径,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提升企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率、促进创新创业活跃度以及就业质量优化、缓解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及其传导机制来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虽然证实了“宽带中国”战略与各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一是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但在淘汰掉2012-2021十年中数据缺失和异常波动的城市后只剩了80个地级市,虽然研究主题得到e48a23e747a2332e18f51dd4036eb4ba90de3c4647602e1c06dd71ef499eaef8了证实,却不足以说明全国所有地级市都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二是本文只对“宽带中国”战略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存在影响进行了验证,但并未对可能的影响机制或路径进行验证,对该主题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三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可以将其作为衡量居民福利水平的指标,但作为唯一指标存在一定的单一性,福利水平在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中还有着更丰富的含义和更多元化的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李江龙,杨秀汪,郭小叶.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绿色经济绩效—来自中国28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3(04):30-41.

[2]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3]张凌杰,马立平.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与决策,2022,38(03):5-10.

[4]韦施威,杜金岷,潘爽.数字经济如何促进绿色创新——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22(11):10-20.

[5]Guo Bingnan,Wang Yu,Zhang Hao,et al.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High-quality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J].Economic Modelling,2023,120(03):106194.

[6]李广昊,周小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宏观经济研究,2021(07):146-160.

[7]胡中立,崔泽园,王书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政策效应分析[J].西部论坛,2024(03):1-17.

[8]滕磊,冷玥.数字经济能够提升美好生活水平吗?[J].调研世界,2022(11):22-31.

[9]徐滕达,候宇飞,陈迪.郭金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24(03):1-12.

[10]庞婉玉,朱金鹤.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助于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阅江学刊,2023,15(06):110-123+172.

[11]黄海清,魏航.数字经济如何稳就业—机制与经验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01):13-24.

[12]张文武,王佳音.数字经济、生产转型与农村家庭收入增长[J].经济经纬,2023,40(06):3-14.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