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班幼儿科学探究的主动性
2024-07-26唐玉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及科学探究行为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中班项目式课程“好玩的电路游戏”为例,分享相关探索经验。
一、探究缘起
我们生活时刻离不开家电。尽管幼儿对生活中需要用电的物品有着初步了解,但他们对看不见、摸不到的电流仍存有很多疑惑及好奇。在一次活动中,一个用饮料瓶制作的会发光的花瓶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这个花瓶为什么会发光呢?他们讨论起来。
文文:我猜里面肯定藏了一个电灯。
乐乐:这里有一个黑色的按钮,是不是它的开关?
小顾:这里有一根白白的线,和店里的小彩灯好像。
讨论过后,循着幼儿的兴趣,我请他们找一找让这盏灯亮起来的零件。没过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开关、电线、电池。除了这些零件,还需要什么呢?我请他们自主观察了科学游戏盒中的一些工具,最终,他们找到了与之匹配的电池盒、开关、灯、蓝色和红色电线。于是,本次科学探究活动也自然展开了。
二、操作实践,问题聚焦
本次探究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与支持者,将活动的主动权放手交予幼儿,协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寻找办法,在实战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科学探索的目的。
问题一:你准备怎么连接?
1.尝试设计电路连接图
为了让幼儿厘清思路,在正式操作前,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前期经验,设计电器的电路连接顺序,并尝试用图画、数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2.第一次尝试连接
情况一:有目的地尝试
小仲从电池盒中拿出两节电池,仔细观察了一番,确认无误后又装了回去。接着拿起了电线的一头,在电池盒上寻找可插入的卡口,顺利对接之后,用另一头连上了灯。再用两根电线继续连接开关与灯,最后连到了电池盒的另一头。连好后,小仲打开开关,电灯没亮。他又重新检查了每个接口,再次打开,灯亮了。
情况二:无目的地摆弄
小顾直接拿起电池装在电池盒里,将电池的一头连上电线,另一头连上开关,又接了一根电线连上灯,然后打开开关,电灯没亮;佳佳把电线全都拿了出来,从电池盒开始一根接着一根连得很长,灯还是没亮;除了小仲,其他幼儿都没成功。他们很疑惑:“灯为什么还是不亮呀?”
解读:第一次尝试成功与否,很大原因取决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已有经验。情况一中,小仲先观察了电池的正、负极,然后将电池装入电池盒的对应位置。他还细心观察卡口位置,最后连接好电池的另一端形成回路,每一步操作都井然有序。其他幼儿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相关经验及操作机会,尽管知道能让灯发光的零件组成,但对于怎么连接、按什么顺序连接缺乏了解,因此灯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亮起来。
问题二:我的小灯为什么没亮?
1.讨论:分析小灯不亮的原因
中班幼儿已能通过观察同伴的作品发现问题,从模仿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而调整操作计划。第一次操作失败后,大家一起观察了小仲摆好的电路,通过对比,他们找到了各自小灯没亮起来的几个关键。
(1)电池装反了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不仅电池盒上印着“+”和“-”符号,电池上也有“+”和“-”的符号。昕昕问道:“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解释道:“电池分为两级,有正级和负级,代表的符号就是‘+’和‘-’,正级一般在电池有铜帽的一端,负级是在电池锌皮扁平的一端,在安装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照着符号安装哦!”
(2)电线怎么连接
“小仲电池盒的两端都接着电线。”“啊呀,我还有一头没接。”“我也是。”“怪不得我们的小灯不亮。”小顾和佳佳看着自己的电路说道。看到幼儿对线路的观察,我及时总结:“大家说得不错,电流需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就会亮起来了。”
2.再尝试:调整后重新连接
对照着小仲的成功案例,幼儿开始调整。千涵在电池盒的另一头同时接了两根电线,分别连接了开关和小灯。装电池时,他一边观察电池上的符号,一边看着电池盒。很快,他惊喜地说:“亮了,亮了!”
解读:有了同伴成功的案例,以及之前讨论出的经验,在第二次连接中,幼儿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有的幼儿成功了,但仍有人没能成功将灯点亮,问题出在哪里呢?随后,我们以失败的电路为例,开始寻找原因。
问题三:除了电池和电线,还要注意什么?
1.寻找干扰因素
看似简单的电路连接,其实在真正动手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很多细小的干扰因素。第二次连接过后,我请没成功的幼儿出示自己的电路连接图,说说自己的疑惑。
小顾:我的电池都是按照“+”和“-”安装的,正极和负极都接入了电线,为什么小灯还是不亮呢?
乐乐:你用的电线太多了,看起来乱七八糟的。
嘟嘟:好像灯和开关都不在一条线上。
小顾说完后,其他幼儿也凑过来看了看,却很难说清楚问题。有人打开电池盒的盖子,教师发现:电池正极凸起的地方压着了一根黄色丝带。在同伴的建议下,小顾将丝带取了出来,再次打开开关,灯亮了!有了这一成功经验,幼儿发现除了要注意电线的连接顺序,还要关注很多细节:观察电流是否经过小灯,有没有多余的电线;保持电流的通畅,不能有遮挡物;电池和电线都安装正确,小灯才能亮。
2.画一画我的电路图,记录部件及数量
电路连接成功之后,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电路图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标记每个部件的数量。这既能帮助幼儿巩固习得的经验,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观察实物模仿绘画的能力、点数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幼儿兴趣,开设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让大部分幼儿通过努力完成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教师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展开探究,助推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在问题中自学
为凸显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巧妙应用问题情境:你准备怎么连接?为什么小灯泡没亮?还要注意什么?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展开思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既定目标。
2. 在同伴中互学
同伴是幼儿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小仲是唯一在第一次尝试中就成功的幼儿,这也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可参考的对象。幼儿通过同伴演示、互助,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习得经验。
3.在总结中肯定自我
活动过程中,他们为了解决问题,不断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总结失败原因,思考各种办法。他们的状态主动、积极而专注,并成功达成了预定目标,足以证明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