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式活动设计
2024-07-26保莹
一、幼儿园项目式学习与核心素养
1.幼儿园项目式学习
幼儿园项目式学习强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幼儿进入项目学习的主题领域,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幼儿为中心,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以创新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区别于传统课程,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合作创新,同时能在课程中创造性地融入多元内容,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幼儿园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幼儿核心素养主要指幼儿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幼儿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1.“朋友圈”项目式活动缘起
教师和幼儿围绕“朋友圈”的话题进行初步讨论。这是整个活动的入项阶段,旨在激发幼儿对“朋友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对“朋友圈”的初步认识。如教师提问“你觉得什么是朋友圈”,让幼儿谈一谈对朋友圈的已有认知以及想要了解的问题,幼儿回答说是朋友拉手变成的一个圈,还有的说是朋友的圈……他们不仅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将自己对朋友圈的疑惑提了出来。随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问题梳理成“朋友圈调查表”,请幼儿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朋友圈”的含义。
2.初探“朋友圈”
接下来,幼儿通过调查进入新知识的建构阶段。在幼儿利用“朋友圈调查表”,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园内和园外)深入探索“朋友圈”的秘密后,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在汇总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之间自主的互动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建构起新的认知。当当说:“朋友圈就是可以和朋友分享的地方。”正正说:“朋友圈里可以和好朋友聊天。”在讨论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都记录了下来,一起制作成一张“朋友圈说明书”。朋友圈这么有趣,我们能在班级里做一个朋友圈吗?需要哪些材料呢?我们接着进入了创设朋友圈的活动中。
3.共创“朋友圈”
之后,幼儿进入了创设“班级朋友圈”的实践过程。在讨论创设朋友圈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朋友圈的基本构成分为背景组、头像组、互动组、评论组,并且各组商量制订了初步的制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去解决许多问题,互动组中的兜兜总是无所事事,想要去其他组帮忙,一开始被各个组拒绝,在集体讨论后我们设置了一张“打工需求单”,需要帮助的小组会在上面进行记录,而提前完成任务的幼儿就可以去打工。背景组的成员发现材料总是容易被损坏,玥玥急得一直发脾气。当当在讨论的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想出了很多可以尝试的办法。大可说:“多放点纸不停地换就好了。”哼哼说:“可以用我们的自粘纸呀。”星星还提出了可以用便利贴。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分组实验,一个礼拜之后他们发现自粘纸和便利贴是最方便和不易损坏的。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原来一个可以实时更新互动的环境是需要可替换的材料以及多人合作、约定规则才能完成的。在一次次实践的基础上,孩子们进行了更新迭代,将评论条替换为便利贴、将背景板替换为自粘纸等。在交流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倾听,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与同伴进行了更为积极的人际交往。
4.优化“朋友圈”
当项目持续推进时,孩子们发现在进行互动时,参与互动的频率均不相同。该怎么让每个小伙伴都能够成为“圈主”?怎么调整空间才能让更多的小伙伴参与互动呢?他们进行了讨论解决,采用了轮流成为“圈主”、调整空间布局等方法。在这个阶段,幼儿共同梳理出朋友圈手册、经验迁移、材料补充等策略,班级朋友圈创设不断完善,至此“朋友圈”终于创设完成。
三、“朋友圈”项目式活动的设计原则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肯定了幼儿教育课程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在“朋友圈”案例中,该主题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成人和同伴口中接触的,因此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熟悉感和好奇心,以此为教学主题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其对现代科技的兴趣。通过这一项目活动,能使幼儿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功用,而不仅停留于手机游戏。幼儿在这个项目中获得如何操作朋友圈的经验以及与伙伴进行交流、分享的新方法。
2.有组织的合作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注重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结果。”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重要的教育课题。而幼儿之间形成合作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精心营造能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氛围,设计有分工的环节。比如在幼儿创设“班级朋友圈”的实践过程中,他们自主选择,形成了背景组、头像组、互动组、评论组,并且各组商量制订了初步的制作计划。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想法,并且提供自由的对话环境供他们探讨,同时引导他们挖掘身边的资源进行创设。
3.以幼儿为主导
不管是什么学习的形式,都应该以幼儿为主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们调查后,教师没有着急给出“朋友圈”的各种概念,而是请幼儿互相讨论自己的调查发现。教师没有直接介入,而是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小组讨论分享中以对话的方式推进他们的认知。在幼儿讨论后,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收集梳理,帮他们进一步明晰“朋友圈”的含义、“朋友圈”的功能、“朋友圈”的互动方式(点赞、评论)、“朋友圈”的要素(头像、表情)。
4.多层次的评价
评价按照不同的维度有很多分类,但是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这个项目式活动更好地开展,帮助学习者认识到目前项目的进度及不足、帮助设计者了解目前项目不同的进度、问题,以便及时引导调整。因此,开展多层次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园活动中,特别是幼儿自评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了解评价的标准、方法及评价后的行动。如在“朋友圈”案例中,项目开展过程中基本用幼儿互评的方式来反馈“朋友圈”的完成度以及更优秀的“圈主”,项目结束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以他们的表征、投票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