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手册: 2~3岁婴幼儿高质量回应的载体创新
2024-07-26钟月明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颁布的《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中,将“积极回应”作为托育机构保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相关研究也表明,高质量、积极地回应能够促进儿童的早期发展,是儿童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
在与儿童的互动中,影响回应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师幼亲密关系的建立、回应式环境、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三方面。而这三方面的落地,则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的回应理念、丰富的回应经验以及幼儿园提供的回应支持。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不积极、无系统、低策略,无法满足婴幼儿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这与幼儿园支持不足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为:(1)学习方式上重“形式”、轻“内涵”。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侧重于传授基本的回应技巧,如使用鼓励性语言、注视婴幼儿等,忽视了教师对相关理论和内涵的理解,造成教师有回应意识,但经验不足。(2)学习资源储备上重“理论”、轻“实操”。教师因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有服务能力,但支持不足,无法以系统的方法支持幼儿发展。(3)学习载体支持上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培训中更关注回应结果,忽视过程。再加上教师在照护过程中时常遇到一些问题,但教研缺乏及时性与针对性,无法适应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AT手册是指依据教师回应的理想模式,以动态支持、随机诱导、长效催化、激励引发、融合理解为设计理念,推进2~3岁婴幼儿得到高质量回应为核心目标,围绕亲密关系、响应性环境、学习机会三维度开发的教师使用手册,包括检索式手册、探索式手册、求索式手册,统称AT手册。
AT手册包含了不同内容版块的记录页和工具页。合理使用AT手册,有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计划安排、记录评价、对照反思、调整改进。可以说,AT手册是一本集手账、工作记事本于一体的评价工具。
(二)研究目标
1.基于AT手册打造回应式环境,提升婴幼儿在园生活质量
本目标着力探讨教师与婴幼儿之间的关系建立。内容包括:通过检索式手册帮助教师与婴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运用探索式手册帮助教师为婴幼儿创造有响应性的环境,以求索式手册帮助教师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婴幼儿打造高质量的回应环境,提高其在园生活质量。
2.借助AT手册优化教师回应行为,提升教师高质量回应能力
本目标着力探讨实现促高质量回应的教师回应技术线路,并基于园本创想的“三样式·四路径”行动路径,提升教师自我回应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在共情与尊重、观察与倾听、情感回应与情绪调节、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婴幼儿达到高质量的回应。
3.开发AT手册深化园本研修支持,构建高质量回应创新载体
本目标着力探讨教师如何以回应质量为突破口,重点解决、推进常态回应行为,促使教师回应质量走向持续性、优质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园本研修实效。
(三)研究框架
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围绕AT手册展开,从婴幼儿高质量回应的三个维度即亲密关系、响应性环境、学习机会切入,开发设计检索式手册、探索式手册、求索式手册,通过三样式·四路径,支持教师对婴幼儿的高质量回应。
三、三样式·四路径:AT手册促高质量回应的园本实施
开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回应2~3岁婴幼儿的载体研究,不仅能支持教师高质量回应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一套直观的、易操作的方式方法。
(一)检索式AT手册
1. 概念说明
检索式AT手册,旨在通过观察记录表、需求图解册和AT智慧库的建立,收集大量托育照护理论知识,以专业化资源库支持教师高质量回应。检索式AT手册在使用过程中关注三方面:第一,聚焦观察识别,有效支持;第二,对标需求图解,因实制宜;第三,关注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2. 基本样式:一表、一图、一智库
一表即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格中,教师可用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事件取样法等,对婴幼儿行为、照护者的回应进行简洁明了的记录,分析婴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观察结果不断调整、优化回应方式。
一图即需求图解册。婴幼儿的许多行为背后都有其需求,只有从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应对幼儿的成长问题,从而准确且高质量地回应婴幼儿。我们围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认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梳理出婴幼儿需求图解册,帮助教育者读懂幼儿情绪、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作为有效支持与回应的前提。
一库即AT智慧库。AT智慧库涵盖托班幼儿养育小贴士、情绪小妙招、游戏小约定、感官探索库等多个类别。教育者在持续观察婴幼儿的动作、声音,识别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后,可在AT智慧库内进行类别筛选、策略应用。
3. 检索路径
检索式AT手册通过“捕捉需求信号→检索需求类型→明确回应目标→检索智库资源”四路径实现对婴幼儿信号的识别、判断,并可在智慧库进行专项搜索。
路径一:捕捉需求信号
婴幼儿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之前,他们的诸多需求(如肚子饥饿、如厕需求、情感需要等)就已通过多种方式来传达。以婴幼儿的情绪表现为例,每次哭闹背后可能蕴含不同原因,教师应读懂婴幼儿发出的信号,了解婴幼儿的真正需求,继而为其提供有效的回应支持。
路径二:检索需求类型
2~3岁婴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时期,在行动中思考、表达自我,活动中常常出现情绪崩溃暴怒、行为异常的表现。需求图解册通过大量具体事件的搜罗、分类列举,帮助教师在对婴幼儿观察、了解及活动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厘清婴幼儿的需求可能类型。
路径三:明确回应目标
在对婴幼儿的需求信号准确捕捉并进行需求检索后,教师应采取个性化的回应策略支持幼儿活动,以正面引导式回应、友善促进式支应、正向评价式呼应、及时共鸣式感应多种策略达到对应的回应目标。
路径四:检索智库资源
2~3岁婴幼儿有着更高的照护要求和需求。AT智慧库通过对网络媒介、日常教育活动开展中的各项托育资源进行搜罗、筛选后形成2~3岁婴幼儿养育小贴士、情绪小妙招、游戏小约定、感官探索库等多个资源库,供托育教师在教养活动开展中应用。
(二)探索式AT手册
1. 概念说明
探索式AT手册包括两种要素,即环境信号与探索载体,其中以探索任务卡片、环创案例书、环境探索日志为主要载体。教师在创设适宜的托幼环境的同时,应与婴幼儿共同认识环境、探索环境、创设环境。使用时可注重三方面:第一,关注日常,及时回应;第二,三位一体,联动回应;第三,盘活智库,智能回应。
2. 基本样式:一卡、一书、一日志
一卡即探索任务卡。任务卡片从最开始的由教师主导设计到师幼共同设计,使婴幼儿经历从被动感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会根据每个婴幼儿的独特需求提供足够的个性化支持,并借助探索任务卡片了解婴幼儿的学习步伐,并提供适当挑战。
一书即环创案例书 。AT手册尝试将环创经验梳理成册,形成环创案例书。根据课程的开展不断更新。包含触感丰富的游戏材料书、利于探索的区域平面书、自然环境图集等。
一日志即环境观察日志。手册中包含一个日志页面,托育教师可借助环境观察指南记录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观察日志。
3. 探索路径
探索式AT手册通过“追随婴幼儿兴趣→选择探索主题→整合多元表单→呈现回应反思”四步路径实现对婴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回应。
路径一:追随婴幼儿兴趣
教师需细心观察和挖掘婴幼儿表现出的对事物的关注和兴趣,例如探索自然、制作艺术品等,尊重婴幼儿的决策和自主行动,有针对性地回应需求。
路径二:选择探索式主题
教师在追随婴幼儿探索的过程中,随着婴幼儿兴趣的变化会出现一系列活动分支,教师需层层剖析、梳理、筛选并确定不同区域下的游戏内容,以经验为基点设定目标,让活动贴近生活,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路径三:整合多元化表单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表单,借助“一卡、一书、一日志”三大趣味载体,让婴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探索和互动。同时,结合环境观察指南、环境评价表、区域创设要求等个性工具辅助,促进师幼共同探索,提升师幼高质量互动。
路径四:呈现回应性反思
通过观察婴幼儿在不同环境和活动中的行为,记录他们的兴趣、交往方式、语言发展,了解其需求、兴趣和情感。有助于教师调整课程内容和活动,不断提升回应水平。
(三)求索式AT手册
1. 概念说明
求索式AT手册是专为教师设计的实践探索型指南,旨在帮助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反思和复盘。主要围绕婴幼儿信号的解读与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教师的能力。使用过程中,需注重三方面:第一,持续更新,与时俱进;第二,结合婴幼儿特点,精准施策;第三,强调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
2. 基本样式:一册、一集、一剧场
一册即虚拟AR册,是一种应用增强现实(AR)技术制作的互动式学习工具。通过虚拟AR册,教师可进入模拟的幼儿教育环境,与虚拟的婴幼儿互动。
一集即动画问答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各种考题,模拟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旨在检验教师与婴幼儿互动过程中的回应方式和水平。
一剧场即情境小剧场,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交流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探讨为婴幼儿提供学习机会的平台。演绎过程中,观摩者可观察和学习优秀的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学。
3. 检索路径
求索式AT手册的实施路径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涵盖了“发现价值点→生成互动点→融合教育点→输出反馈点”四个关键环节。
环节一:发现价值点
教师需敏锐观察婴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价值点。这些价值点可能隐藏在婴幼儿的言语、微动作和显性动作信号中。教师需仔细倾听婴幼儿的声音,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解读他们的需求、兴趣和情感状态,为后续的互动和教育活动提供支撑。
环节二:生成互动点
教师可通过使用手册中的虚拟AR册、动画问答集,为婴幼儿创造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反应和反馈,并为婴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学习。
环节三:融合教育点
教师可根据婴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阶段,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进而引导婴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关注婴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环节四:输出反馈点
教师可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表现、记录互动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收集家长的反馈等方式,获取有关互动效果的信息,从而对自己的回应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AT手册促高质量回应的研究成效
课题开展以来,研究团队开发了三种范式的AT回应手册,成为我园托班教师参考的典型范式,提升了托班教师的回应质量、组织活动、环境创设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一)教师的照护水平得以提升
AT手册的使用对象是2~3岁婴幼儿教师,手册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教师对婴幼儿照护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教师对婴幼儿照护的专业提升。教师对婴幼儿需求更加敏感,对于婴幼儿需求的回应速度更快,且能辨别需求种类,提供的回应性照护更加科学规范、质量得以提高。
(二)婴幼儿发展更全面,师幼互动更亲密
在教师专业性提升的促进下,婴幼儿的需求被看见,其行为也被教师积极回应着。表现为:其一,婴幼儿需求被回应,师幼关系更亲密。 托育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回应需求比率均高于85%,其中集体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教师回应率都是100%。课题组成员驻班观察了托育教师和婴幼儿的互动行为次数,与实施AT手册前相比,亲密行为显著提高。其二,婴幼儿环境共创设,在园安全感增强。教师根据AT手册,参考其中的环境创设案例与环境探索工具,与婴幼儿共同创设回应性室内外环境。这让婴幼儿的安全感与日俱增。其三,成长机会个性化,婴幼儿发展更全面 。在AT回应手册实施后,婴幼儿六种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如图1)。
(三)增设配套专项教研,托育质量提高
托班教师团队以AT手册为载体开展教研,有效避免了托育教研内容的重复,确保了教研活动的创新性,提升了教师关于回应性照护的专业性。通过教研及课题研究,我们梳理出一套婴幼儿发展的行为典型,提炼出一套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策略,形成多类型实操手册。
五、结论与思考
(一)成果创新
在对三类手册的设计与使用中,我们分别从情感互动、师幼互动、人机互动出发,帮助教师获得相应的回应支持。如:检索式手册基于师幼亲密关系建立的发展需求,提供适配的、多样化的案例。教师可通过检索适合自己的特定情境回应方式,找到与婴幼儿产生情感互动的联结点,继而迁移经验,给予幼儿针对性的回应;探索式手册是基于婴幼儿兴趣汇聚的典型案例,鼓励教师与婴幼儿在探索环境中寻找婴幼儿发展的兴趣点,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求索式手册是基于教师真实体验的需求,为教师设计回应婴幼儿的虚拟场景,实现教师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并以技术工具或应用程序支持教师做深度回应。
(二)研究展望
当前的AT手册还不是最终版本,我们会基于婴幼儿需求与发展的个别化、个性化,以及教师发展的需求做相应的更新迭代。过程中,我们会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需求,提高AT手册的“黏合性”。即通过AT手册内容的不断重构,包括增补更迭、调整等,实现持续更新状态下的“最新”“最优”。第二,注重过程,增强AT手册的“场效应”。我们基于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回应能力的AT手册的研发,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加强资源共享,实现教师自主自觉、自我实现。第三,注重落实,做好AT手册的“持续性”。婴幼儿及教师均需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因此,需注重AT手册在落实过程中持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