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4-07-25王甲云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可为空间,为满足课堂教学多元化探讨带来更多可能。本文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典型特征,并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结构与流程再造,构建了虚实交融的课堂空间,实现了课堂组织与课堂活动基于数据的精准驱动。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评一致;学为主体;智慧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3-0093-03
智慧课堂的典型特征
1.学习行为个性化
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学习平台的互动功能向教师提出个性化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同时,由于教学活动和环节可以选择和回放,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他们可以在教学时间单元内选择与自身学力相适应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并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活动。
2.教学决策数据化
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课前收集学生信息做学情预判,并在汇总、梳理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先行解决课前需要或可以通过个别化指导解决的问题,课中则围绕学生提交的高频问题、与教学目标关涉度高的问题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第二次检测,并进行即时诊断分析(查漏补缺)。
3.评价反馈即时化
“互联网+”技术具备的泛在、交互、即时等特点,为课堂学习评价提供了便利,也让评价更为立体、多元。智慧课堂学习平台具备的检测、评阅、统计、分析等功能,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得到诊断性评价结果,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也方便教师及时调节后续教学进度等。
4.互动交流立体化
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优势,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实现多维度、跨时空的互动,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交错立体互动的格局,使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即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洞察他们的认知发展情况,发现新的教学生长点;学生也能在积极、无拘束的深入交流中迸发更多的思维火花,生发更多的思考,进行及时的反思、修正和建构。
智慧课堂的流程再造
1.精准设计引领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搜集、梳理在线导学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分层和归类;同时,对授课对象进行细分和定位,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一贯的学习风格以及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程度等,确定导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如灵活采用导向性问题、课件、超链接、微课或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教师在发布导学资源之前,需要对预习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对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具体研究,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解和说明,方便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单元中的《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与组织》一课时,以杭州亚运会作为学习探究的情境,围绕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表现形式、数据的表达效果、数据的共享方式、数据的组织呈现,从“文化韵味、智能科技、人文之美”三大视角,为学生遴选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后利用互联网支撑的学习平台导学功能,组织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哪些表达信息的形式?”“同样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数据表现形式,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教师在提前做好预习活动规划,确定每一知识点预习的形式、时间、要求和需达成的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监管和评价。在本课中笔者采用跟帖留言的方式,展开师生、生生间的互评。
2.阶梯任务驱动课中教学
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围绕项目,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环环相扣的小步骤,进行阶梯式、板块式推进,让学生实现自身的认知、能力、素养的自生长。
例如,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与组织》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项目是“在互联网上为杭州亚运会留影”,预设的学习任务是:①追根溯源——数据的构成;②理论探索——数据的组织;③出谋划策——设计“潮起亚细亚”网站结构图。笔者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如在第一板块,从组织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形式入手,通过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都是数据的表现形式”然后再围绕“同样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数据表现形式,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这个话题,以“全红婵在亚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的逆天一跳”为例,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分别呈现,让学生在比较中填写表格(如下表),并拍照上传。接着,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同样的信息采用不同数据形式作为载体,其表达效果各不相同,应根据适用对象和场合等合理选择。
3.评价量规助力课中研讨
在课堂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需要设计多元量化评价表,利用评价量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一般说来,评价量规分为以下几类:
(1)贯穿整个课堂的参与度量规。可以量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频次(参与频次居前三分之一的为优秀)。
(2)考量参与活动质量的量规。其内容大致包括:①语言表达量规,表达大方、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层次清晰、表述生动准确为优秀;②小组合作量规,这是对学生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的考量和评价,能得到3颗星的小组可评为优秀。
(3)对学生学习发展性的具化评价。在学生进行沉浸式探究时,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习惯、学习付出程度等进行及时记录和评价,并给予星级奖励。
4.数据记录支撑课后辅导
利用互联网技术记录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包括知识点掌握、技能习得、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课堂综合学习评价报告,以便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原则性、方向性指导。例如,根据在线检测结果,形成错题数据库,并根据学习行为记录进行智能判断,明确学生未掌握知识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时间不够,则自动推送相应学习资源,并跟进对应的检测评价;如果是因为知识理解有问题,则智能推送视频讲解,同时推送该知识点其他形式的检测题,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智慧课堂的模式构建
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环境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全面育人、个性化育人的理论为指导,整体分析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和优化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具体场景随时调整要素与结构,实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衔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外部样态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式。
1.翻转式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的翻转模式关键在于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有效翻转。课前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发布配套资源和学前测试,对学生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并反馈学习情况;课中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进行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课后通过相关链接开展拓展阅读和练习,实现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在翻转模式中,智慧课堂可以突出数据分析、个性化支持等功能,实现教学流程的智慧翻转,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生成性智慧课堂
从促进“学生生成”的视角来说,智慧课堂可以营造一种智慧的“生成场”,形成信息场域和思维系统相互交融的信息加工系统。可以围绕“生成”设计五大步骤:情境激趣,铺垫生成;协作建构,奠基生成;小组实践,实现生成;总结反思,深化生成;迁移拓展,升华生成。智慧课堂的环境系统在整个流程中充分实现“交往—反馈”“应对—建构”“生成—创造”“评价—反思”等生成性配套支撑功能。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生成的工具,还可以将生成的内容通过可视化表达,促进群体性生成的深度推进。
3.可视化智慧课堂
在读图时代,可视化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方法,还代表着一种能力。可视化思维与技术系统共同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智慧课堂的整体效能。一般说来,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将学生预习环节的思考可视化、组内互学环节的表达可视化、学习成果可视化、评价意见和修改建议可视化、思维进阶的过程可视化……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重组和建构。
4.创客式智慧课堂
创客式智慧课堂以创客作品的创作为核心环节,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引导学生通过迭代设计实现作品创作。在作品形成的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和工具支持,学生通过网络空间与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空间具有的社交属性为创意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在“互联网+”环境下,智慧课堂只有与教师的积极育人智慧互相碰撞,才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主动成长。
参考文献:
[1]但武刚,肖明.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建构[J].基础教育课程,2023(09):4-8.
[2]吴舒莹,黄丹怡.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表现性评价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18):105-108.
[3]汪琛.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3(04):57-58.
[4]夏宇.基于云平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幸福课堂的案例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