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远近”导写
2024-07-22侯巍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一幅写意画要囊括远山近水,绘画时就要近处浓、远处淡,用笔墨间的参差显现距离的远近,唯有如此,方寸之间才会有大天地。人与人交往,也就像观看一幅写意画,远观可以见全貌,近观可以看到细节;不过,如果一味远观就不能欣赏到细节的美妙,一味近观就不能把握全景的美好。
以上材料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有着很好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中,第一部分讲写意画“远山近水”的作画原理:笔墨参差显现景物远近,远近合宜构筑山水天地;第二部分谈人际交往,太远难观细节,不能深入、细致了解别人,从而形成隔膜,友谊很难深厚,而太近难见全景,会放大某一方面的优点或缺点,从而产生盲目的崇拜或误解。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是关键,两则材料前后连贯来看,引导考生结合写意画的作画原理去思考人际交往的分寸:关系远近要适宜,情感浓淡需得体,要有人生大格局。正所谓:山水浓淡显格局,人际远近是智慧,交往亲疏有分寸,浓情淡意总相宜。
例文
山水浓淡显格局,心意远近是智慧
□一考生
一幅写意画,若想囊括远山近水,就得讲究笔墨上的浓淡。近景浓墨重彩,远景清淡简约,笔墨之间的层次感使得距离的远近跃然纸上。小小的方寸之间,展现出广阔的自然天地。同样,在生活中,一个人若想拥有宏大的格局,也需要把握人际交往中的远近之别,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琉璃万顷一天月,千里湖江开画屏。为人处世,心中得有远意。那远意,是秋水的冷清,是冬木的孤傲。
风景之美,遥观固然动人,然而一旦置身其中,往往因局部之美而忽视全局之美,甚至无法察觉其原本的魅力。于人,亦是如此。《增广贤文》有云:“虎身犹可近,人熟不堪亲。”人性复杂难以捉摸,切勿因为熟悉而掉以轻心。过于亲近,反而容易失了分寸。抬头远观,心怀远意,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远意,是荒寒中的真挚;近意,是深情中的热烈。
一幅画,若是其中仅有远山,而无近景,便会显得空洞且缺乏真实感。一个人,懂得处世之道,在心间存有近意,显得尤为重要。近处有情,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近意去对待每一个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远意是距离,近意是契合。一幅画,一个人,有远有近,远近映衬,方能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有远有近,于远近之间,方能品得人生的真滋味。
叔本华曾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梁实秋在《谈友谊》中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人生就像写意画一样,需要我们在近观与远观中寻找平衡。在远观中看到全局,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近观中看到细节,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失去方向,迷失自我。
亲而有间,密而有疏,才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亲疏有度,远近相安,讲分寸,知进退,是对别人最高级的尊重,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应有的修养。
评点:文章开篇亮明论点,提纲挈领。行文主体部分,论证得体而有力,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可见作者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诗意的语言、丰富的论据,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