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烛
2024-07-22张凌豪
一类文
终究还是让老师失望了,他想。
这个时代,吸吮着这个破碎国家最后的一点点精神,政府的无能与人民的麻木,压得他无法呼吸。他想用尽全力,为世人开辟道路,哪怕身心俱焚,亦无悔无惧,亦奋勇长歌。
但这世界已挤不出墨汁了,他的老师,一名矢志不渝的老教师,做了一辈子学问,目睹了这个国家的苦难与屈辱,他还记得老师临终时的眼眸。
补上去。
补什么?他一直在寻觅,从热血青年到两鬓染白,从桀骜少年到而今的中年学者,在生活冲刷下,他更加深沉与沧桑,正如饱受磨难的祖国。
老师,我怕是补不起来这洞了。他太累了。
那些讥笑者称他为红烛,曲曲烛焰,怎能与日月争辉?漫漫长夜,一支红烛,带不去温度,更带不去光明。他看着窗外,木榴边已积一层薄雪。
是冬天啊,他的叹息,他的凉意。
窗外的黑夜,嘲笑着他的无力;风雪侵袭过境,深深的创伤在心上蔓延,他很累,他很疲惫,但很快,书桌上闪耀的光芒再次令他振奋。
那是红烛。
是的,正是那根最普通的红烛,呼啸的风从窗外刮进,烛焰摇曳,但始终不灭。
他忽地,没来由地,哭了出来。那眼泪并非伤心,而是激动,是喜悦。是的,烛焰不能击碎长夜,但在破晓之前,它是倔强的,它是不屈的,它以骨饲火,以血养火。纵使千百次被侵蚀,仍要用血肉重铸昨日;纵使身碎魂销千万载,灵魂上最激荡的岁月仍会被铭记。
来吧来吧,我眼前的一切疯狂!来吧来吧,大雪磨不钝我的枪尖!来吧来吧!我与你们,与命运,与世界,至死方休!
他一扫颓唐模样。好,我是红烛,那就燃尽我的所有,化为蜡,补上那缺口!好,我是红烛,那就焚尽我的一切,化为火,烧断那枷锁!补上去!补上去!我会点燃这一切,点燃腐臭的你们!
“吱呀——”,门开了。
“老师,游行已准备完了。”是他的学生。
他无需被记入丹青,他便是自己的英雄。
“今日,我便代四万万同胞,请命!”
他的身后,并无千军万马,只有数百学生。
但也无妨,他,向着那缺口,冲锋!
落日余晖,灰烬上是无尽的足迹。蜡是不会被烧完的,就如同理想,如同责任,总有无数根红烛,前赴后继,以身填洞。他们补的,是人心,是家国。
那便铭记吧!一杯浊酒,敬诸君,敬补洞红烛!
评点:文章取材于闻一多的事迹及诗歌《红烛》,以传承老师的困惑开篇到红烛解开困惑、坚定的补益华夏收尾,心理描写与文章脉络有机融合,构思颇佳。
语言自成风格,叙述中有机地融入景物、心理与抒情描写,大开大合。精简的叙述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文章很好体现了景与情的一致性,如“是冬天啊,他的叹息,他的凉意”,通过景物描写突出人物内心的失落。不少金句加深了立意,如“他无需被记入丹青,他便是自己的英雄”“他们补的,是人心,是家国”。
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9分=56分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