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礼仪”导写
2024-07-22肖牡张国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尚礼则身修,国尚礼则国昌。礼仪不仅关乎个人品德修养,也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民族尊严等。
可是当下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注重礼仪,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礼仪是外在形式,很多人内心并不认同,所以没必要强调。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礼仪在当下意义的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关键词“尚礼”“身修”“国昌”“修养”“尊严”等,强调尚礼与个人、家国的关系,材料对“礼仪”持正向肯定态度。第二部分“可是”转折之后列举了对“礼仪”的三种态度。第一种观点谈礼仪与时代的关系:当代社会仍然需要注重文明礼仪,它对规范个人行为、推动社会前进、和谐族群关系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第二种观点谈礼节与个性的关系:礼节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展现,个性因注重礼节而闪光。第三种观点谈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统一的问题,注重礼节贵在真实,只有做到心行合一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
本题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传统,又重视现实思考,切合考生实际,所写内容必须围绕“礼仪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立意方向有:行止有礼,心中有度;尚“礼”重“仪”,绽放文明之花;取于“礼”而现于“仪”;尚崇礼之风,造和谐之美;新时代仍需注重礼仪;注重礼仪,心行合一;礼仪是无须提醒的自觉……
例文
发于“礼”而现乎“仪”
□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黎可馨
礼仪关乎一个人的修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民族的形象。礼仪之风发于古人,延续千年,是后人窥探先贤智慧的桥梁。私以为,于尘世立足,便要做到以礼修身。
“礼仪”,乃“礼”与“仪”的融合,代表着“礼貌”与“仪式”。礼貌传递着情谊,仪式则为其铺陈,共同塑造了贯穿古今的礼仪文化。礼之存在,因其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不当言行侵害他人。设想一下,若无礼之约束,我们所处的世界将陷入混乱,长幼无序,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恶行肆虐。因此,礼成为连接彼此,缔造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纽带。礼是内心皈依、文明内核,仪是言行规范、表现形式。当一个人对礼发自内心地尊崇、一丝不苟地践行,发于“礼”而现乎“仪”,我们的世界便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
礼仪,作为自古传承的智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礼仪的态度褒贬不一,甚至有所质疑。诚然,礼仪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其中不免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三从四德”“愚忠愚孝”以及“三纲五常”等观念,确需予以舍弃。对于优良的礼仪文化,予以传承培育,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基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滋养。
自古以来,虽然礼仪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如从鞠躬变为挥手致意。但实际上,礼仪早已深植于我们的骨子中,成为潜意识里遵循的行为准则。诸如关爱幼小、尊重师长等礼仪行为,无需提醒,自然流露于我们的日常交往之中。个性的释放若脱离了礼仪,什么事都蛮不讲“礼”,那又与“蛮荒”之人何异?遵循礼仪的个性表达,会赢得他人的认同、鼓励与赞誉,因为礼仪既是人际交往中的舒适度,也是一种内在品质和个性修养的体现。
“身尚礼则身修”,对礼仪发自内心的遵从,温和而不张扬,谦逊而不自衿,发于“礼”而现乎“仪”,才能成为一个有品德修养的人;“国尚礼则国昌”,每个华夏儿女践行几千年传承的优秀礼仪文化,定能彰显中华民族的美德高风,为世界注入优秀的中华元素。
评点:文章先是从材料切入,提出“于尘世立足,便要做到以礼修身”的观点,接着分析什么是礼仪以及遵从礼仪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我们反对的和坚持的“礼仪观”应该是什么,强调“礼仪早已深植于我们的骨子中”,最后得出结论“礼仪既是人际交往中的舒适度,也是一种内在品质和修养的体现”,回应中心论点。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更为充分、深刻。语言质朴、生动,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而又富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