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2024-07-22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制作金银器物的传统工艺,所制的器物主要用于室内陈设欣赏,兼有一定的实用功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已形成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至明清时期,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运用促进了金银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造出的金银器物更加晶莹剔透、流光溢彩。2008年,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成都金银器制作在秦汉时期就颇为发达,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银花丝制作技艺尤为突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银花丝技艺以花丝平填著称,做工精湛,造型别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银花丝产品主要有瓶、盘、鼎、盒等传统摆件,以及钗、环、镯等饰品,近年又开发出了“银丝画”等新品种。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以白银为材料,综合运用花丝、錾刻、填丝、垒丝、穿丝、搓丝和焊接等技艺,精心制作出各种手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2008年,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斑铜制作技艺
早在先秦时期,云南就以产铜闻名。秦汉时期,朱提、堂琅(今云南昭通一带)等地生产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铜器行销各地,为时所重。至明代,云南铜器匠师采集东川附近的天然斑铜矿石,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动物及仿古的瓶、鼎、炉、罐、爵等斑铜制品,为铜器制作开创了一条新路。铜中掺进金、银等其他未能全然融合的金属,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辉斑,形成斑铜。斑铜有深蓝、紫金、赤红等色,其中最耀眼的是金黄色。斑铜器物表面抛光以后,古铜色的底子上会显出斑彩熠熠的天然效果,且各器物的斑影无一雷同。斑铜制作技艺是云南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斑铜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铜雕技艺
杭州铜雕技艺是古代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延续,在吴越和南宋时期得到很大发展,至清代达于鼎盛,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吴越和南宋建都杭州,大量铜艺工匠随之迁入,杭州由此成为全国铜工艺品的重要产区。清代同治以后,以“朱府铜艺”为代表的杭州铜雕技艺日趋成熟,流传至今。杭州铜雕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生活完美结合,其产品涵盖了建筑、雕塑、书法、壁画、室内装饰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生产中,杭州铜雕主要应用镂空、叠镶、烘炼、制绿、熔模、点刻等传统技艺。杭州雷峰塔和灵隐寺铜殿、江苏常州天宁寺宝塔、四川峨眉山大雄宝殿、台湾省台中市金坛祖师庙,以及大型铜浮雕《佛祖降魔图》《玄奘求法图》等均是杭州铜雕的代表作。2008年,杭州铜雕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