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

2024-07-22史爱玲王昕贾坤莹杨佳仪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3期

摘要 根据河西5市2006—2020年数据,建构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四大子系统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障碍度模型对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增速较缓,在2019年有下降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河西5市市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差异显著,区域差异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大;从障碍因子来分析,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阻碍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要实现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各市农业科技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时空格局;熵权TOPSIS法;障碍度模型;河西5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178-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Five Cities of Hexi, China

SHI Ai-ling1, WANG Xin1, JIA Kun-ying2 et al

(1.School o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00;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five cities in Hexi from 2006 to 2020,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nclud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modernization, farmer moder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five cities of Hexi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Topsis model and obstacle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five cities of Hexi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but the growth rate is slow, and there is a downward trend in 2019;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five cities in Hexi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ncreases with time; from the obstacle factor,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five cities of Hexi.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five cities of Hexi, we may take measures in the following ways: Step up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farmers and persist in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mong cities and help build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Spatial-temporal pattern;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Obstacle degree model;Five cities in Hexi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1562013)。

作者简介 史爱玲(1981—),女,甘肃陇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应用统计学、区域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05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三农”问题为着力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1]。2021年《“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解读提出,“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探索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打造全国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建成面向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2]。河西5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近年来精准定位,把握农业发展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向戈壁沙漠要发展、要效益,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日光温室、引进了大型龙头企业、发展了高原夏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3-4],为推动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笔者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借助时空特征分布和障碍度模型分析河西5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河西5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综述

结合大量文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予以梳理。

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理论研究:刘奇葆[5]指出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立足当地实际,将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赵旻[6]认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三农”问题作为根本遵循,立足主要矛盾,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党国英[7]认为坚持走城乡发展道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强等[8]认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十四五”规划前提下,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建设为导向,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和完善乡村法治保障等为政策取向。姜长云等[9]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要以确立总体目标、明确“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坚决守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为底线要求 。

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方法研究:郝楠等[10]基于安徽省1978—2012年指标数据,就人口有效移动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研究结果提出对策。钟丽娜等[11]以陕西省为例,选取2007—2015年指标数据,借用特尔斐法与多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陕西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短板,发现陕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陈景帅等[12]利用山东省2007—2017年17地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熵权TOPSIS方法对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鲁春阳等[13]以河南省为例,采用改进TOPSIS法对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还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辛岭等[14]通过构建我国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指标体系,利用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何正燕等[15]根据甘肃省2005—2019年14个市(州)的指标数据,探讨了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势态良好 。

通过梳理学者发表的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文献,发现理论层面主要是解释其发展内涵、确立目标和解读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也体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坚持走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实证层面,多数学者主要选取省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指标体系选择范围较窄,数据获取时间间隔较短,选取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可能无法充分探讨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因此,笔者以甘肃河西5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20年18项指标,借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体系;再构建障碍因子分析模型对影响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反映出其发展程度,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设计

2.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选取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15-17],确定了代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及城乡融合四大子系统指标共18个,构建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

2.2 研究方法

2.2.1 优劣解距离熵权法(TOPSIS熵权法)。

熵权TOPSIS是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逼近理想解技术确定评价对象优劣排序。运用熵权TOPSIS对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8] 。

第一步,构建原始数据矩阵。i代表年份,j代表评价指标,m代表年份的数量,n代表评价指标的数量,a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数值,建立原始数据矩阵为A=(aij)m×n。

第二步,将原始矩阵数据标准化。针对不同指标要进行对应类型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后的矩阵B=(bij)m×n,其中对于正向指标:

bij=aij-minajmaxaj-minaj+0.01(1)

对于负向指标:

bij=maxaj-aijmaxaj-minaj+0.01(2)

其中:minaj代表第j项指标中的最小值;maxaj代表第j项指标中的最大值(为保证数值有效,无量纲化后在每个数值再加上0.01)。

第三步,计算权重。将求和后得到的向量中每个元素除以该元素总和,即可得到相应比重:

Sij=bijmi=1bij(3)

再测算各指标信息熵:

hj=-1lnmmi=1SijlnSij(4)

测算各指标差异系数:

αj=1-hj(5)

测算选定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

wj=αjnj=1αj(6)

第四步,对标准化矩阵中的指标进行加权,建构加权矩阵T,即:

T=(cij)n×m

cij=bij×wj(7)

其中:b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cij表示第j项指标的数值;wj表示指标具体权重(i=1,2,…,m,j=1,2,…,n)。

第五步,依据上一步所构加权矩阵确定最优方案(正理想解)C+j及最劣方案(负理想解)C-j(j=1,2,…,n):

C+j=max(c1j,c2j,…,cmj)(8)

C-j=min(c1j,c2j,…,cmj)(9)

第六步,计算每个评价指标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评价指标j到正理想解的距离:

d+j=mi=1(cij-C+j)2,j=1,2,…,n(10)

评价指标j到负理想解的距离:

d-j=mi=1(cij-C-j)2,j=1,2,…,n(11)

第七步:测算发展指数:

fj=d-jd-j+d+j(12)

同时,将fj从小到大排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优先序。fj取值范围为[0,1],fj值越接近1,表明发展水平越高;fj越接近于0,表明发展水平越低。

2.2.2 障碍度模型。

障碍度模型不仅能够计算综合评价体系整体的障碍度,也能探究出各指标对综合评价体系整体的阻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15]:

Dij=1-vij(13)

Uij=Wj×Dij(14)

Mj=Uijnj=1Uij(15)

G=jMj(16)

式中:Dij表示指标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与1的差距;因子贡献度Uij表示单项指标对评价系统的影响程度;Mj为第j项指标障碍度,其值越大,表明对相应子系统发展的阻碍越大。运用式(16)可以计算各子系统的障碍度。

2.3 数据来源

以2006—2020年甘肃省河西5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2007—2021)》、各地级市年鉴、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使用SPSS中临近点的线性趋势法补齐。所使用的图形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

3 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分析

3.1 时序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7)的计算结果,绘制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趋势变化图(图1),发现除2019年出现短暂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受各子系统的影响,分别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4个维度计算河西5市2006—202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图2)。由图2可知,4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曲线上升趋势,且幅度均不同,故进行具体分析。

(1)农业现代化。2006—2016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发展最高水平0.626 1,主要由于2006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改革方案》[20]指出“要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应用研究、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提高甘肃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河西5市农业生产总值增加较多,从1 391 981.74万元增加到3 590 405.00万元,土地生产率也得到有效提高,从3 102.11上升到7 077.69;2016—2019年发展水平下降,发展指数从2016的0.626 1下降到2019年的0.373 2。通过分析数据发现,2016年甘肃省响应国家号召,对省内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进行有效治理,河西5市耕地面积得到扩大,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与土地生产率降低,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滞缓;2020年由于甘肃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河西5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出现回升。

(2)农村现代化。2006—2013年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要求“全省建立起制度完善、标准适度、资金落实、运行顺畅、管理规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河西5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2006年794.9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59 321.0万元,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发展;2014出现短暂下降,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骤减,从2013年的7 041元下降到2014年的3 263元;2015—2018年发展上升趋势明显,在2018年达到0.962 6,2019—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可发现,2019—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河西5市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卫生机构数量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导致农村现代化水平降低。

(3)农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在2006—2007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出现短暂下降,是由于2007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指出“各市州要根据确定的绝对贫困人数,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的要求,真正把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19]。因此,负向指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由2007的151 117人上升至2008年555 933人。2009—2020年农村现代化水平平稳上升,是由于河西5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农民现代化得到发展,2012年《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指出“必须立足我省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有机统一起来,深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20]。

(4)城乡融合。城乡融合2006—2007年发展趋势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11.47上升至12.02,导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下降,2008—2020年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从0.167 6上升至0.982 8,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推进减贫进程”[21],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选择2010、2015、2020年数据对比探索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政策部署。为此,选定这3年为截面进行研究[16]。利用ArcGIS10.2软件,运用自然断点法生成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图,并将其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4个等级。由图3可看出,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分布有以下特征:

(1)高水平发展地级市数量占比由2010年的20%上升到2020年的40%,其中张掖地处河西5市沿河冲积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浇灌方便、土壤肥沃[22],农业发展态势好,在2010、2015、2020年这3个时间节点均为高水平发展。酒泉市在2010、2015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步入高水平,酒泉市一直把农业农村作为发展重点,且“十一五”时期,酒泉市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和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十二五”时期,酒泉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十三五”时期,酒泉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作物发展态势良好且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23-25]。

(2)较高水平地级市数量占比由2010、2015年的40%降为2020年的20%,其中,较高水平发展的城市2010年为酒泉市和嘉峪关市,2015年为酒泉市和武威市,2020年仅为武威市。武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原因在于武威市为河西5市主要绿洲聚集地之一,且其沿河冲积平原地势有利于发展农业[22],再加上“十二五”期间,政府的 “1236”扶贫攻坚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27]。

(3)较低水平地级市数量占比2010、2015、2020年均为20%,且金昌市2015和2020年均为较低水平发展,虽然金昌市现代农业发展已有一定成果,如特色产业发展初起步、农业科技化程度逐步提升,但是农业设备不配套、农业科技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等缺陷限制了金昌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28]。

(4)低水平地级市数量占比2010、2015、2020年均为20%,嘉峪关市从2010年的较高水平降到2015、2020年的低水平发展。由于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土地利用率低,土地布局差异明显,中心城镇发展较快,而村镇发展较为滞后;村庄空心化严重,乡村人口呈减少趋势,大大抑制了嘉峪关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9]。

为全面探讨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区域差异演化特征,结合李云霞[30]的研究,补充极差及变异系数进行区域差异衡量观测[16],结果见表2。表2极差及变异系数对应数值越大,表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越显著;反之,则表明发展均衡。研究期内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极差及变异系数正在持续增大,趋向失调发展。

4 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4.1 四大子系统障碍度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阻碍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子,推动河西5市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根据公式(13)~(15)测算2006—2020年四大子系统障碍度,结果见图4。

图4表明,四大子系统对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障碍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各有不同。整体而言,农村现代化障碍度在10%~45%波动幅度中呈下降趋势,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的障碍度大部分时段较为接近,部分时间点有重叠;城乡融合的障碍度发展平缓,波动幅度在1%~13%。

总体上,农村现代化是河西5市发展最大的障碍因素,其中2006—2016年障碍度高于其他3个系统,2017—2018年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系统间差距逐渐缩小,且农业现代化障碍度高于农村现代化,该系统的农村用电量由5.1%降至3.jxeyaRqEEjYkDCAHMEGVng==9%,农村居民每人平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4.6%降至3.3%,二者降幅明显,说明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更能满足群众需求,持续加强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降低农村现代化阻碍程度。

农业现代化在2006—2007年居系统障碍度第二位,但2008—2016年农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障碍度较为接近,部分时点有重合。2017—2020年农业现代化再次成为第二大系统障碍因素,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上升幅度最大,由2017年的2.1%上升至2020年的6.5%;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由2017年的7.1%升至2020年的8.0%;农业总产值和化肥施用折纯量障碍度降幅最大,而土地生产率由2017年的8.9%降至2020年的8.8%,波动幅度较小,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一定阻碍作用。

四大子系统中城乡融合障碍度最低,一直居第4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而2007年出现小幅上升,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障碍度由2.4%上升至4.7%,增强了城乡融合阻碍作用。

4.2 二级指标障碍度分析

在四大子系统障碍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公式(16)测算各二级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土地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是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具体来看,至2020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所有障碍因素中排第一位,其障碍度由2006年的15.3%下降至2020年的12.6%,由此可见,河西5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仍存在较大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力度势在必行。其次为土地生产率,其障碍度由2006年的9.4%下降至2020年的8.8%,主要由于河西5市区域受高原气候、水资源的缺乏、夏季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制约农业发展。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的障碍度居第3位,由2006年的5.1%增至2020年的8.0%,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不够,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总产值、化肥施用折纯量、卫生机构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的阻碍度都较低,均在1%以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该研究运用熵值-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

河西5市2006—202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

因子进行分析,从2010、2015、2020年这3个时间节点对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做空间自相关分析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

(1)从时间维度来看,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2019年出现小幅度下降,其他年份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发展速度较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维度来看,河西5市市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差异显著,区域差异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大,其中,除嘉峪关市呈逐个时间节点递减趋势,其余4市均呈逐个时间点递增趋势,农业农村现代化趋向失调发展,推进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2)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阻碍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现阶段,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土地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成为制约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5.2 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河西5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5.2.1 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增大农民医疗保险常用药覆盖面,降低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提升群众医疗保障质量;大力扶持村级卫生机构建设,扩充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事业的托底保障功能。

5.2.2 发挥各市特色农业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总值。

河西5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各市在耕地面积、水资源配置、农业经济条件等方面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各市特色的农业,有助于提高各地农业生产总值。如嘉峪关市水资源稀缺、土地利用率低的困境,可以引进戈壁节水农业中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结合当地节水灌溉农业,更好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率,推动嘉峪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5.2.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大农机推广力度,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发展绿色农业,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建设富有创新思维的育种人才队伍,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

5.2.4 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同城化进程。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步伐;均衡配置城乡间技术、资金要素的流动,畅通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循环,挖掘农村特色产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河西5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01-02)[EB/OL].(2023-02-13)[2023-03-24].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3-02/13/content_273655.shtml.

[2] 《“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解读[EB/OL].(2022-01-12)[2023-03-21].http://www.yongchang.gov.cn/xxgk/fdzdgknr/ghxx/content_151682.

[3] 赵育娴.精准定位找出路 不遗余力谋发展[N].平凉日报,2020-09-26(002).

[4] 陈海洲.浅议加快发展金昌戈壁农业[J].甘肃农业,2018(10):17-19.

[5] 刘奇葆.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J].求是,2011(15):23-26.

[6] 赵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J].唯实,2017(11):45-48.

[7] 党国英.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理论探讨,2018(1):86-91.

[8] 高强,曾恒源.“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与政策取向[J].中州学刊,2020(12):1-8.

[9] 姜长云,姜惠宸.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的三个层次[J].东岳论丛,2021,42(7):130-140,192.

[10] 郝楠,江永红,洪二丽.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24-28.

[11] 钟丽娜,李松柏.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57-64.

[12] 陈景帅,张东玲,范伟丽.乡村振兴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收入调节效应:基于城乡差距视角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4):53-60.

[13] 鲁春阳,文枫,张宏敏,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92-97.

[14] 辛岭,刘衡,胡志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21(12):101-114.

[15] 何正燕,张艳荣.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2):229-236.

[16] 张俊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2(2):87-94.

[17] 刘英,金龙新,詹祎蕊,等.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21(4):116-120.

[18]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2006-09-30)[2023-03-28].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0609/100396.shtml.

[19]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EB/OL].(2007-09-29)[2023-03-28].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0709/100958.shtml.

[20]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264号[EB/OL].(2012-12-07)[2023-03-28].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1212/101974.shtml.

[21]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城乡居民增收规划的通知:甘政办法〔2011〕261号[EB/OL].(2011-11-14)[2023-03-28].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1111/102046.shtml.

[22] 焦云腾.河西走廊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21.

[23] 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酒泉年鉴2011[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

[24] 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酒泉年鉴2016[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6.

[25] 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酒泉年鉴2021[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21.

[26] 李明生.2016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5月9日在武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EB/OL].(2016-05-23)[2023-03-28].https://www.gswuwei.gov.cn/art/2016/5/23/art_64_82259.html.

[27] 武威市统计局.2021年武威统计年鉴[EB/OL].(2021-12-15)[2023-03-28].https://www.gswuwei.gov.cn/art/2021/12/15/art_42_348187.html.

[28] 屈嗣超.金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9] 笪晓军,左秀堂,马璐,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导向下的嘉峪关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探析[J].规划师,2021,37(18):65-72.

[30] 李云霞.农业资源环境类核心期刊引文量的年度分布特征[J].编辑学报,2008,20(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