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保理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刍议
2024-07-21张健华
摘要:文章结合商业保理领域特点,归纳其主要的风险类型。以具体的国有公司为例,梳理其商业保理业务、风控组织结构与工作内容、主要风险来源。根据该公司业务情况与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优化风控体系的建议,如加强供应链整合、做好客户信用评级、引入“链保通”模式等。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商业保理企业的风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商业保理公司;风险控制;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 F8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00-00
引言
商业保理本质上属于融资工具,业务产生标的物是应收账款,债权人通过转让的方式从保理公司取得融资。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保理公司在风控方面的重视度持续加强,并成为该行业未来规范化成长的关键。
1商业保理领域风险类型
1.1交易背景风险
交易背景对于商业保理公司来说,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基础性风险,主要来源是市场经济周期、法律法规及货币政策等。具体是因为产业发展成熟水平、行业垄断程度、市场依赖性、竞争环境等不可预期的变化,导致目标行业指标与设想结果有巨大偏差,给保理公司带来损失。
1.2操作风险
根据商业保理项目,其主要业务流程内容有:调查申请此项业务的客户,通过与之谈判,制定和优化保理合同;受理业务后,告知应收账款债务人受理情况和转让应收账款等信息;管理销售分户账,围绕具体业务落实风控工作;评估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双方的信用水平,审核坏账担保等数据;解决保理业务实施中的各项争议。在内部运行程序出错时,就可能出现操作风险,比如受让应收款项的确认、债权转让、应收账款确权、借贷项目检查、保理合同条款等环节有问题[1]。
1.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形成来源为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可能故意为之,或是经营不善等,使保理公司陷入风险之中。从国内市场经济情况来看,信用环境尚不成熟,不管是行政监管,还是行业、企业信用,都很难彻底约束双方,使交易活动进行中始终伴随着风险因素。以商业保理公司视角来看,为企业交易活动,给予融资服务,因此信用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之一。
一方面,应收账款债务人信用风险。在商业保理业务中,首要还款资金来自应收账款债务人合同款项。倘若应收账款债务人企业在此阶段有破产倒闭,亦或故意拖欠的情况,无法按期支付,保理公司不能收回资金。特别是没有追索权的项目,保理公司必须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实际业务开展中,可能出现应收账款到期,但应收账款债务人没有按时支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债权人信用风险。常规业务项目的应收账款债权人会申请借款,属于保理公司第二还款主体,其信用水平同样会带来风险影响[2]。
1.4法律风险
首先,合同方面。制定业务合同中的风险来源在于:遗漏部分条款;由于某些原因使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合同约定了原本不是保理公司义务范畴的内容。为预防合同纠纷,前期审核合同中,保理公司必须仔细预测分析每个条款,特别是关于义务、权利关系、违约责任、金额及利息等内容,尽量消除由此带来的威胁。商业保理业务的形成源头是应收账款,为预防合同法律风险,保理公司要加强对其的核实力度。一方面,真实性及合法性。应收账款具备这两项特性,才会产生债权。要求当事人是合法主体,且合同约定要能清楚反映双方意愿,条款合法可靠。审查实践中,确认合同真实性的难度较大,而且即便基础合同无问题,也无法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部分合同内容可靠,但由于条款不全面,同样会引发纠纷[3]。另一方面,完整性。应收账款本质上属于债权,允许转让,或是作为担保物与质押物。倘若应收账款被应收账款债权人质押出去,亦或转让给其他保理公司,此时围绕该账款进行的保理业务没有法律关系。
2国有商业保理公司风险控制现状
以Y公司为例,其是集团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所以属于国有公司,其注册资本是5000万元。在公司组织内设置了风控部、业务部、法务部、财务部等。和民营保理企业不同,Y公司特殊性在于:肩负一些政府职能,需为本地公司提供适当扶持;被股东融资限制,资金规模通常较小;不过度强调业务盈利性,更关注国有资产安全。所以,Y公司的商业保理主要面向区域中小企业,项目盈利水平较低,其业务利率一般大于自身融资利率。
2.1商业保理业务
该公司的商业保理业务模式总体能分成以下几类:一是正向保理,这在保理领域中,属于最常见的形式。应收账款债权人以赊销的形式售出产品,由此形成应收账款,确权后合法转让,为应收账款债权人提供融资款项。二是反向保理,Y公司此类业务较少。这是面向应收账款债务人开展的业务,以应收账款债务人信用为纽带,可避免应收账款债权人带来的信用风险。在签订合同后,保理公司会根据应收账款额度,以约定折扣比例提供融资款,应收账款债务人需把货款转到保理公司指定账户,并且公司在确认全额货款入账后,自动扣掉项目本金与相关费用,剩下款项打回应收账款债务人。三是明保理和暗保理。Y公司前者业务响度更多,二者差别在于可否得到转让通知。在明保理中,应收账款债权人需把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并由公司告知应收账款债务人,经过确认后,应收账款债务人需签订回执,当保理公司确权以后,才会发放相应额度的款项。暗保理中则无转让通知,无需应收账款债务人确认,运行过程相对简易,但风险相对偏高。
2.2风控组织结构
Y公司在风控方面,建立了三个内部结构。首先,业务部,包含经理与专员。前者牵头开展业务风控,审查专员反馈信息,避免有遗漏与错误。其次,投融资评审会。成员从风控部、审计岗位和法务部各选取一位,并配以四位高管。通过投票表决,确认立项业务可否通过,或是是否需要更改。最后,党委会。成员是集团高级管理人员与子公司总经理,审核Y公司上报业务,还是投票决定。
2.3主要风控内容
Y公司按照业务所处阶段,调整具体风控内容。一是业务立项。负责的业务人员需审核申请客户资料,评估其进行商业保理的资格与适宜模式类型。着重审查应收账款的关联内容,判断此次交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且还要检查合同文件中关于转让的约定,保障全部有关权利都允许转让。审查关于违约方面的约定条款与支付算清时间是否清楚。利用中登网,核验账款有无登记信息。在立项审查环节中的风控,重点是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判断债权独立性以及完整性,严禁有权属模糊与瑕疵的隐患[4]。二是背景尽调。在该环节中,业务人员需充分调查相关公司,生成调查报告交由评审会与党委会讨论。利用此种评审方法,实现整体性审核,全面评估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当前经营状态、信用水平、项目风险点与还款源。进一步按照审议结果,调整业务内控,控制法律与信用风险。三是实际操作。业务人员复核发票等各类资料真实性、是否存在信息变动的基础上,才能签订合同与转让通知,此时需要两位业务人员一同操作,并留下现场影像。合同生效后,立即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以免第三方早于自己登记。四是融后风控。业务人员必须始终与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双方保持联系,监控回款进度,假设发现回款,要立即和双方确认,取得打款与收据等资料,定期向客户催收,同时也要负责融后相关信息可靠性与时效性。业务人员还需注意双方公司重要变动,如增加融资、诉讼案件、高管变动等。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生成融后检查报告,通过评审后可归档。
2.4风险识别方法
一是定性评估。Y公司采用专家咨询法,是一种定性评估的方式,其在设置指标和分配权重上均有明显的优势,实质上为询问专家意见的调查。根据待分析对象,编制调查问卷,将收集的结果加以提炼归纳,并重新交给专家开展新一轮的调查。在经过多轮调查统计后,直到结果一致性满足设定标准为止。在评估结果一致性上,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在系数达到0.9,说明此次评估结果具有极高的可信度。按照默认标准,系数达到0.7为通过。二是量化分析。在定性确认风险的基础上,Y公司采用层次分析法,借助两两对比,进一步细化各项风险的权重。在执行此项分析法中,操作成员包含专家、业务人员、业务经理与集团高管[5]。
2.5主要风险问题
经过定性与量化分析后,Y公司的信用风险程度远高于法律及操作风险,所以在实施风控管理中,需着重围绕信用风险展开。同时,在业务风险下,主要威胁点在于应收账款债权人履约意愿及能力,还有操作流程。Y公司的此中风险结构,应当和其保理类型有关。其主要是正向保理,凭借应收账款债权人信用进行,此时即便应收账款债务人无法付款,应收账款债权人需偿还合同约定的融资款。所以,应收账款债权人履约情况对Y公司的影响更大。另外,在尽调环节中,Y公司将工作重点放在应收账款债权人营业订单与财务指标等方面,以此评估其履约实力。因此对于Y公司来说,应收账款债权人客户履约能力就是其风控保障。此外,Y公司在业务盈利性方面的重视度较低,所以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只有借助保理资金周转,才有能力承接订单,很明显,该类企业履约水平一般,再加上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应收账款债权人履约水平带来的风险较大。另外,客户履约意愿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偏大,但由于Y公司长期以来都负责地区域内的商业保理,所以对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比较了解,所以对此项风险有良好控制力,加之也能通过本地政府出面协调,因而该风险问题危害程度相对较弱。
在风险大类上,操作风险程度次于信用风险,引发原因在于制度落实不完整,对于经常合作的老客户,如果有急需用钱的情况,可能会调整操作环节。另外,Y公司本身的操作程序还并不完善,其对此也未投入应有的关注,使风险诱因较多。
3国有商业保理公司优化风控体系的建议
3.1强化供应链的整合
整合供应链,有利于扩大Y公司调查客户的路径,控制信息不对等的程度,以此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首先,Y公司要主动和同行合作,合理共享信息。Y公司应当尝试和本地或者行业联合会内其他公司开展业务沟通,分享部分企业与行业内的信用数据,加强信用风控能力。和本地同行合作中,至少要共享业务黑名单与欺诈事件信息等,降低形成信用风险的概率。而和外地同行合作中,应针对某个领域展开交流。虽然具体面向的客户并不一致,但由于在一个行业,所以应当会有类似风险问题。借此打开对本公司客户的审视角度,改进业务开展方案。
其次,促进和分销商、经销商的互动。Y公司能利用给经销商进行保理,使后期在进货中有机会获得折扣或是囤货。但在囤货方面,要求保理公司对相应市场价格变化有非常准确的感知力,还需开设回款账户,防止由于经销商判断有误难以继续经营,影响正常偿还货款。另外,经销商与分销商运营状态间接说明了供应链状态,二者对接终端客户,能迅速知晓滞销情况。Y公司能借此快速响应,调整业务开展措施,控制风险损失[6]。
最后,接触物流公司。该类公司较为清楚货物交易量与次数等,如果某家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能借助物流记录,及时察觉问题。假设Y公司可以和物流企业保持密切关系,便可争取到反应时间,避免损失持续增加,而且追回损失的概率更大。
3.2完善客户信用评级
通过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有利于控制来自客户履约方面的风险,避免主观评审判断出错,形成信用隐患。而且利用信用评级,间接评估应收账款真实性,降低法律风险。结合Y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来看,建议把信用评级作为筛选客户的关键,同时这还是编制业务方案与风控计划的基础。借此整理出准入客户,定期评级分析,筛除信用不达标的企业。根据信用评级结果,为各类客户提供不同的业务方案。
在信用评级上,Y公司可从几个指标入手:年营业收入;企业性质;经营时长;营业收入的年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融资水平;上下游主体的规模;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等。据此把客户分成若干级别,并且每季度都需重新评级,设定相应的业务规模限值,以此控制可能发生的损失规模。
3.3细化规范操作流程
此项举措可化解在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的操作隐患,预防合同纰漏与融后管理等的风险,并且也可以降低由于应收账款真实性带来的法律风险。一是健全“双人面签”的环节。Y公司如今在签订合同环节中要求两人在场,但实际上多余的一人只不过作为陪同,对此项业务信息并不熟悉,未能达到风控的预期。所以,Y公司应优化此环节,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同条款风险。首先,这两人不建议都是业务人员,最好其中一人来自风控部。其次,二者必须都熟悉合同关联业务,风控部人员需参加过评审会工作,假设客户对个别合同条款有疑问,二者能直接结合业务方案解答,防止单一视角曲解条款意图。再者,二人需仔细检查印章以及客户印章申请程序。假设是第一次合作,建议在客户企业签订合同,核实盖章人员身份,预防诈骗风险。最后,尽量提前签订合同,使检查合同以及准备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假设签订合同和放款在同一日,可能会有疏漏。
二是注重确权问题。在对应收账款真实度有把握的情况下,就要采取确权的方法,控制此方面的风险系数。但是通过应收账款债务人完全确权的方式,难以察觉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合作欺诈的情况,因此在确权中需结合客户生产能力与经营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而且确权环节也要采取双人模式,整个过程不应以邮寄的方式传递资料,同样要面签[7]。
三是保障转让登记效率。登记手续需在放款前进行,并查看是否存在“插队”登记的问题,在转让登记没有任何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进入放款申请程序。但如果放款后才办理手续,一旦被他人抢先登记,那么自身债权就要在对方之后。倘若应收账款债权人客户出现问题,保理公司将无优先受偿权,追回损失的难度会大幅增加。假设应收账款债权人客户和“插队”主体合谋,保理公司即便采用诉讼手段,也不能正常追回,围绕该业务开展的一系列风控措施均变得无意义。
3.4引入“链保通”模式
“链保通”业务模式可应对来自确权与应收账款债权人履约方面的损失风险,化解商业保理部分商业风险。大部分经营主体都把保理融资当成关键,甚至是唯一的经营项目,极少涉及坏账担保内容,“链保通”就是利用了此项服务内容。在此业务模式下,从供应链上来看,起点是供货企业,终点是商贸企业(与Y公司属于同一集团)的下游客户,商贸企业要在供货商获取货物,自己却没有足够资金,所以需通过垫资方创造资金便利。而根据商贸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无法从垫资方取得所需资金,这时就要依靠具有纯国资背景的Y公司,予以坏账担保,这样可为商贸企业的信用加成。在此种关系下,供货企业和垫资方、垫资方和商贸公司分别建立采购合同,基于此,垫资方根据商贸企业需求,在供货企业购入货物,按照双方协商金额与增信形式、账期等,以出售的方式转移给商贸企业,产生应收账款。随后商贸企业自行寻找下游客户,确认账期与价格,在发货后,依照约定账期催收。在商贸企业回款后,根据先前约定向垫资方偿还债务。在此过程中,Y公司可取得相应服务的收入。
和常规商业保理形式相较,“链保通”不仅减小Y公司面临的整体信用风险,还能优化其信用风险产生结构。在Y公司现有的业务中,正向保理(享有追索权)业务更多,其信用风险大多“押宝”在应收账款债权人客户。但“链保通”中,首要还款方变成商贸企业,违约风险更低。并且此种业务模式不是把Y公司承受的信用风险,实施内部转移,而是从整个集团的视角考虑问题,风险点最终落在商贸企业的下游客户履约情况,本质上是将履约风险从应收账款债权人转变成应收账款债务人。凭借商贸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了解程度,和下游客户的关系,能起到减小信用风险的作用。再加上Y公司和商贸企业一同开展背调,互相查缺补漏,而且商贸企业合资方同样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所以“链保通”模式能降低Y公司所属集团整体的损失风险。
3.5优化业务人员培养
Y公司内现有的业务人员比较年轻,在商业保理领域的实践经验较少,对于潜在风险的敏感度有限,所以建议Y公司重视优化业务专员的风险感知力,预防一些细微之处的隐患。首先,聘用行业经验更加丰富的人员,更新业务队伍的人员构成,优化整体专业性。为筛选出更适合的员工,可以增加专业测评,最终面试环节由业务部主管负责,评估人员对风险的感知力。
其次,强化人员培训。Y公司在职人员来自多种金融领域,对于保理风险的熟悉程度有限,风险隐患侧重于业务开展思路都有差别,所以建议通过定期培训,强化人员对本行业的了解。在培训中,可选取各类风险案例,并且要避免只从业务视角剖析案例,还应以法律、财务维度分析,为此可在法务部与财务部、业务部之间轮换。
最后,每周复盘分析。业务部的后台操作人员可把本周涉及的客户资料整理出来,由部门主管安排例会,开展针对性分析,提炼手中客户共同点与潜在风险问题,制定化解方案。在该过程中,主管要鼓励每位员工发言,使全员都能得到锻炼。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商业保理公司来说,客户信用风险对其的威胁最大,也是最难控制的存在,需要通过强化对客户的调查与管理、应收账款确认及登记等,化解由于履约和确权等产生的损失。同时,对于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管控重点可放在业务程序与人员能力上,消除由于人为疏漏埋下的隐患。建议商业保理公司对外,强化客户、合作方的筛选管控;对内,提升团队能力、细化评审程序,实现风控无死角。
参考文献:
[1]过波洁.商业保理业务面临的风险和解决措施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2):114-116.
[2]徐雷,李存.我国商业保理标准化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18):39-42,56.
[3]官玉静.商业保理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10):90-92.
[4]陈丹,谢飞.未来应收账款叙做保理法律风险及其应对[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2):117-124.
[5]龙盛.央企商业保理公司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J].国有资产管理,2022(2):48-53.
[6]赵立柱.商业保理业务的风险和解决措施研究[J].法制博览,2021(29):87-88.
[7]刘旭辉.商业保理公司运营风险管理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1(2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