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打造高技能人才“藏东工匠”新IP的实践探索
2024-07-20古毅傅星宇
■摘 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西藏自治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西藏昌都通过高技能人才“藏东工匠”新IP的打造,塑造“藏东工匠”形象,提升西藏高技能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西藏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技能人才;“藏东工匠”;新IP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为技能人才搭建的技能培训和各类技能竞赛平台逐渐增多,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社会认同感也在不断提升。
一、西藏自治区技工教育现状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西藏自治区紧跟中央发展思路,技工教育办学体系初步形成。区内设立西藏技师学院,先后设立林芝、日喀则、昌都3所公办技工学校,批准成立两所民办技工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公办技工学校为主体、民办技工学校为补充的办学格局。西藏技能人才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规模壮大、层次提升、多点出彩、助力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昌都市技能人才现状
昌都市现设立1所技工学校,1个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民办培训机构24家。为解决好“怎么培养”的问题,昌都市通过产业订单式、岗位定向式培训大规模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不断明确,全日制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涉及光伏技术应用、美容美发与造型(美发)、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24个专业;农牧民短期培训涉及汽车驾驶类、烹饪类、建筑类、家政服务类、民族手工类等近150个职业(工种)。西藏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体系,旨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西藏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藏东工匠”新IP打造途径
(一)举办首届“藏东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人才培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检验昌都市多年来针对农牧民技能培训成效,2023年12月16日,昌都市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举办了昌都市首届“藏东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此次大赛以“技无止境·能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昌都市13个代表团共计121名选手参赛。首届“藏东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了昌都市长期以来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丰硕成果,集中彰显了昌都市本地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能,充分释放了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需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同时全面提高了社会对藏东本土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也在昌都市掀起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的思想新热潮。
(二)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21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昌都市技工学校、昌都市技工学校前身为昌都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是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十三五”规划项目。昌都市技工学校立足于当前发展实际,紧扣现代技术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昌都市经济发展规划、昌都市清洁能源建设、电商发展等潜在需求,以及为昌都市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工匠人才要求来开设专业,结合对口援助昌都各省市的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创新构建符合昌都市本地现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昌都市技工学校以实现稳定就业为最终教学导向,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技工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辅以大思政的教学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实现全日制良好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学校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针对企业、政府相关需求,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合理化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农牧民技能培训。
(三)根据产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
目前,昌都市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为加快打造昌都市藏东清洁能源基地,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产业项目,昌都市各级有关单位或部门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开展相关技能提升培训,在光伏后期维保人员、机械维修工、电工、焊工等符合产业相关需求的工种上加大培训力度。同时,昌都市政府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同参与重点工程的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发挥好培训主体作用,积极协调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协助企业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有关职工技能培训相关制度,多方位多渠道支持好相关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此外,昌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昌都市技工学校为补充,发挥昌都市技工学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相关优势,积极利用相关资源,鼓励学校与相关建设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与项目制培训合作,找准企业培训中的痛点、难点,一一对症下药。学员在学校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中培训,通过企业自主考核后上岗,点对点地解决企业缺少相应技术工种技术人才的问题。
技工院校紧密结合西藏“七大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向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技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全力建设“副中心城市”、开创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背景下,昌都市结合本身特点与优势,不断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入。昌都市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统筹一切可调度的培训资源,并积极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与援建昌都的各省市寻求帮助支持,争取国内专业人才赴昌都市因地制宜开展农牧民培训,通过前期集中授课、后期跟踪指导等方式,切实提高农牧民技能培训质量,让每一次的培训都能为乡村振兴助上力。同时,昌都市从当地实际、未来发展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协同企业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用工订单定向式培训,使当地农牧民能稳定就业,创效增收,让农牧民的钱包切实鼓起来。2024年昌都市将开展农牧民技术技能提升培训专项活动,其中涵盖了机动车驾驶员、电子商务师、电工、焊工、民族手工等实用型技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
(五)“渝昌”合作共育人才
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昌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携手推进昌都市技工教育全面快速发展,并深化落实“渝昌”两地共同签署的《对口支援昌都市技工学校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昌都市技工学校教师、学员全面备战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多个赛项,在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昌都市技工学校派出一师一生进入重庆市五一技师学院第42~47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进行为期4个月的赛前集训。
四、结束语
下一步,昌都市将继续与重庆市联手推动技工教育发展,拓展技能人才培养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世赛、国赛等各类各等级职业技能赛项,强化本地技能人才培训,努力打造藏东技能人才高地,积累完善“藏东工匠”新IP核心底蕴。
参考文献
[1]楚峰,祁勇.以赛代练,孕育“主动型技能人才”[J].运输经理世界,2019(5).
[2]任觉民,伊洪彬.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职业,2023(8).
(作者:古毅,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傅星宇,重庆市机电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智能制造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