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发现“光”

2024-07-20

读报参考 2024年21期

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西邻八大关风景区,东靠第三海水浴场,建于1931年,由中国建筑师唐霭如和俄国建筑师尤力甫、日本建筑师大西久雄三人联合设计。当时的业主叫魏希德,是一位英国华侨,后在1935年转赠给了美国华侨贺清,贺清是当时上海电力公司的总裁。解放后,诗人柳亚子和科学家李四光曾居住于此。

李四光,1904年到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业,后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1921年前往英国留学学习地质学,1951年回国后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在建国十周年前夕,李四光在毛泽东主席的委托下协助石油勘探组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大庆油田。

展览馆展厅的展柜中有一颗蜓科化石,外表酷似纺锤虫,它大约生活在3.5亿年前的石炭纪,那个时候煤炭刚刚开始形成,在中国,我们把纺锤命名为“廷”,为了便于研究,李四光在左边加了虫字旁。因此,“蜓”这个字是李四光创造的。

地质之光展览馆,一层设有李四光展厅、柳亚子展厅;展厅内陈列李四光、柳亚子个人用品、著作和岩石标本;墙面上展示着两位老先生的个人生平和成就;展馆庭院内立有李四光、柳亚子雕像。

地质之光展览馆为公益性科普展馆,内部使用实物模型及多媒体设备向公众介绍地质科学知识;并通过引进元素周期表展览柜及矿石标本,在科普地质知识的同时也把最先进的展陈设备和展品带到展厅中来,使观众更具象化地加深对地质知识的了解。

展馆庭院外还设置了地震体验屋,为来游览的游客进行地震体验模拟,震级分为四级、六级、八级共三个等级,体验过程中还配备视频讲解,帮助游客了解地震原理及相关逃生知识。

地质之光展览馆在为公众提供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与多家中小学及公益机构展开合作,每月举办三到四次由学校和公益机构联合开展的公益科普社会课堂,把广大的中小学生领进展馆,进行活泼生动的讲解。地质之光展览馆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在学校外的第二课堂,同学们不仅在参观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更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

地质之光展览馆定期与北京李四光纪念馆、北京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家地质勘探局、黄冈李四光纪念馆等科技科普组织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努力走在科普展览的最前沿。通过加强对展览馆内科技知识的更新与升级,确保来展览馆参观的游客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地质科普知识,有效地履行了展览馆的公共职能。(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