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主持人做优本地内容传播策略

2024-07-19李辉

新闻世界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何用好新媒体提升融合传播效果是广电媒体的重要课题。广电主持人应积极迎接机遇与挑战,用好新媒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输出优质内容,做好本地内容传播。

【关键词】广电主持人;新媒体;本地内容传播

一、新媒体与广电主持人

新媒体是相较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而言的,它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诸如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媒体结构得到重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兴起,进一步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表达、娱乐互动等需求,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湖南广播电视台原台长龚政文说,“湖南广电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不是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要做了,电视大屏要被放弃了,而是在媒体结构上更注重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在大屏内容上更注重新媒体气质和移动端传播效果,在队伍建设上全员向新媒体进军和转型。”[1]

近年来,伴随着内容回归价值本身,一批广电主持人通过拥抱新媒体逐渐成为小屏端的“主流网红”,这有利于在新媒体平台上重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是增强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提升媒体融合效率的重要环节。由此,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一定变化,作为加强网络传播、占领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要将播音员主持人的线下影响力延伸到线上,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公信力”。[2]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守正创新,广电主持人不仅要坚守大屏场域,还要主动出击深耕新媒体内容生产。

新媒体形态多样,内容涉及图文、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广电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发布动态、互动回复、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分享等。当前,短视频、直播成为内容创作的主要形态。

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播音员、主持人3.09万人,从中央到地方覆盖面广,队伍庞大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往往具备扎实的互联网知识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时代意识与关注点,有着较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成为达人的优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在新媒体平台多出吸引人、鼓舞人的优秀作品,助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挥好对公众观念的引导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

各地广电媒体积极布局新媒体矩阵,在广电媒体的鼓励和支持下,大量主持人投身短视频、直播热潮。在目前热门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今日头条等平台上,一些广电主持人通过媒体或个人账号的形式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涌现出一些成功的范例,许多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的个人账号做到几十万粉丝,做得成功的甚至有几百万、几千万粉丝。目前,一些广播电视台成立了专门的MCN机构,培养广电网络主持人、运营网络主持人账号,实现传播力、引导力的双向赋能。

二、做好本地内容传播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广电主持人具有深入了解和研究本地内容的能力和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运用多种形式可以将本地特色内容及地域魅力呈现给广大网友,同时也能彰显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做好本地内容传播可以增强地域认同感与文化自信。让更多人看到或听到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看到家乡的美,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通过向网友展示地方特色内容,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珍惜文化传统,增强人们对于地方的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升地方形象与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做好本地内容传播可以激发社会正能量。通过讲述本地那些积极向上的故事、正能量榜样人物等,可以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向网友传递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更多人努力奋斗,勇敢追梦,建设家乡。

做好本地内容传播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广电主持人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本地的人文风情、美景美食、重大活动等内容,向更多的受众呈现本地的真善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参观、旅游等,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做好本地内容传播的实践

广电主持人在传播本地内容上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针对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利用自身语言表达上的专业优势,通过精心策划更加细致入微地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本地民俗风情、非遗传统艺术等吸引网友关注;通过设置互动和讨论,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基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宣传本地重大活动与事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多渠道多平台展示,与其他地区网友进行交流与互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笔者自2023年3月起在抖音平台账号(辉常记忆)开设《我在广西等你来》合集,主要通过短视频方式展示广西本地相关内容,截至2024年2月共计更新174集,合集总播放量3317.4万。现结合自身新媒体平台实践经历,选择部分已发布的作品进行分析。

介绍本地历史文化。短视频《广西“那”文化是哪种文化?》聚焦广西“那”文化,从日常生活中广西很多地方喜欢用“那”字来命名(如那坡、那马、那峒等)这一角度,讲述广西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那”文化。“那”在壮语里是水稻田的意思,壮族先民们无论是居住的地方,还是日常生活,都和稻田息息相关。该视频从“那”文化的历史讲到“那”文化发展的产物,比如广西“那”文化的食俗,一些地方美食如米粉、五色糯米饭、糍粑、沙糕、粽子等,向网友讲述“那”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

分享本地风俗与习惯。短视频《广西的节日很多?对对对!》悉数广西的节日,从正月里宾阳炮龙节起,广西的节庆一个接着一个地到来。蚂拐节、花炮节、上灯节、芦笙斗马节、新禾节、苗族坡会、侗族大歌节、斗牛节、多耶节……数不胜数!广西是名副其实的“节庆大户”,人们喜欢过节,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短视频《广西人的这个习惯真不错》主要讲述礼让斑马线这一文明行为在广西的体现,正所谓习惯成自然,车让人,人快行,司机和行人互相理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文明需要引导,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城市的文明就体现在细节里。

推介本地美景及美食。短视频《广西金秀:大瑶山里的天然“空调房”》主要介绍金秀的美景,广西大部分地方经常酷热难耐,身边的朋友不停安利的金秀全年平均气温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舒适期长达300天。在那里可以爬奇山,观云海,游美湖,还有多彩的瑶族文化,表达自己一定要去金秀走一回的强烈愿望。短视频《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河池宜州》,介绍了一代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在这个有着桂北“小桂林”美誉的地方,可以乘船畅游刘三姐门前那条会唱歌的河——下枧河,青山为屏,绿水作带,两岸翠竹环绕,行船其间,犹如置身画中。还有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怀远古镇,它由一条1200多米的古街贯穿,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可以参观古骑楼、古商号等众多历史遗迹,还可以体验山歌、彩调等淳朴民俗。短视频《在广西扣肉是什么样的存在》聚焦堪称“广西第一菜”的扣肉。广西的扣肉有多种风味,腐乳扣肉、梅子扣肉、甜酸扣肉、芋头夹扣肉等。现在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广西人的饮食中都少不了扣肉,既是仪式,也是美味。短视频推荐本地的美景美食,让大家更加关注和感受身边的美。

发起关于本地内容的讨论与互动。短视频《你猜2024年科目三会继续火吗?》讲述从2023年夏天起,舞蹈“科目三”在网络上走红,引得网友竞相模仿,到了年底“科目三”不但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是越来越火,成为了一种现象级舞蹈。从个人表演到群体表演,从单一动作到花式创新,“科目三”还在不断被魔改,新玩法花样迭出,提醒大家,学习科目三也要注意安全,并邀请网友们猜测讨论2024年,科目三还会继续火吗?短视频《广西老品牌你记得哪些?》由广西南宁手表厂爆火的桂花牌手表说起,延伸提及广西的一些老品牌,如铁鸟酱油、黄皮酱、桂花牌手扶拖拉机、多丽电风扇、双马电风扇、万力啤酒、飞燕电视等。这些老品牌有些已经停产,有些仍然在生产,国货当自强,希望大家支持广西品牌,有更多广西品牌再创辉煌。短视频《快来多教我几句广西“俚语”》,从广西本地俚语引入,入乡随俗,通过设置与网友的互动讨论,梳理生活中常见的广西俚语,黑麻麻、跳愣愣、空撩撩等,传播本地语言文化。这些关于本地内容的讨论与互动有助于提升用户黏性和忠实度。

助力宣传本地重要活动。短视频《11月5日晚8点一起围观学青会开幕式》聚焦首届学青会开幕式演出,通过围观学青会开幕式彩排及官方发布的宣传片等素材,讲述自己的感受,满满的广西元素青春洋溢、高科技满满,预热开幕式最大亮点:火炬传递和点火仪式,邀请大家5日晚上8点一起围观首届学青会开幕式。短视频《环广西重磅回归 你观赛了吗》聚焦重磅回归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通过“四个真”阐述自己的观赛感受,沿途的观赛群众真热情,这些专业的公路自行车真贵,赛事沿途景色真美丽,外国选手的互动真有意思,通过接地气的讲述,邀请大家多多关注赛事。短视频《你看新民歌挑战赛总决赛了吗》聚焦我台举办的新民歌挑战赛,这场总决赛是全国首档音乐类真人秀VR全景直播,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临场感与参与感,让所有观众360°无死角地探索总决赛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潮音澎湃,实景山水和舞台有机结合,可以让观众看得过瘾。通过借助开放的新媒体平台,对本地重要活动进行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与其他地区网友交流与互动。2024年的开年顶流,广西11个“小砂糖橘”研学哈尔滨,上演了一场南北双向奔赴的感人故事。笔者持续跟进这场广西与黑龙江的互动交流,连续更新了《“小砂糖橘”爆火哈尔滨 这个冬天有点热也有点甜》《龙江“蔓越莓”回抱广西“砂糖橘”》《西哈双向奔赴未完待续》等几条短视频,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参与两地交换冬天的暖心故事。在持续跟进中,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短视频《老铁们到南宁 千万别急着走》,喊话到广西旅游的老铁,如果坐飞机落地南宁或者从南宁中转的话,可以溜达一圈南宁,介绍南宁的名胜古迹、美景美食等供网友参考。短视频《老铁们来广西吧 真有好果子吃》,向网友推荐了几款自己也非常喜欢的、当季必吃的好果子,诚邀广大网友来广西走一走。通过与其他地区网友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笔者通过开设短视频合集《我在广西等你来》,以短视频的方式,立足广西本地内容,通过轻松的讲述,跟网友聊广西热点话题、本地生活与文化等,多角度展示广西的魅力,账号作品多次位居CSM V+Scope台总编室节目评估科汇编的每月“本台部分关联短视频账号传播量”榜单前列,为在新媒体平台做好本地内容传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做好本地内容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选好呈现形式,实现多点开花。基于当前新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各个平台有着不尽相同的玩法和传播逻辑,短视频口述、剧情、纪实、沉浸式体验、直播等多种形式都值得参考,广电主持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好呈现形式,在发布的时候可以选择多平台发布,实现多点开花,提高传播效果。

着眼细节与设计,深耕内容生产。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显珍贵,优质的内容总会吸引人观看,甚至实现“一键三连”,尤其是一些细节内容,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在新媒体平台上,一个爆款作品往往就是一个小细节被关注且不断发酵。

平等对话交流,真实自然接地气。广电主持人常说“观众/听众朋友您好”,在新媒体平台上要和受众做朋友。真实自然不做作地交流对话,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用温度和深度让价值直抵人心。

注重情感表达,发挥自身的优势。广电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善于把握情感和节奏,用好新媒体平台,或绘声绘色,或娓娓道来……面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找准共鸣点,坚守大情怀、正能量,为受众提供情绪价值。

形成风格与特色,打造品牌效应。广电主持人转战新媒体,要提高经营意识,如作品的持续更新、粉丝的维系、热点话题的把握、受众信任度的培养等,坚持输出优质内容,提升受众黏性,打造IP,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进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支持。

五、做好本地内容传播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信息爆炸往往会导致信息过载,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广电主持人应坚守本真,用事实说话;创新传播方式与方法,用内容和质量抓住受众,做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

信息真实与舆论引导。新媒体平台上,不乏为博取流量发布不实信息或片面放大部分内容的行为,广电主持人应坚定自身责任与使命,以事实为依据,为受众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有理有据的观点态度,不夸大不炒作,做好舆论引导,做有温度有态度的传媒人。

自媒体竞争与商业利益。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已达370万,算上兼职人数已达970万。他们在不断满足人们信息需求和服务的同时,自身也收获了流量和经济利益。面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竞争,广电主持人应坚守本真,练好基本功、发挥好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大胆探索,不断实践,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为本地内容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龚政文.奋力书写深度融合发展的芒果新答卷[EB/OL].2021-10-13[2024-02-1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7DHMG

80517BTJ6.html.

[2]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EB/OL].2022-01-25[2024-02-19].http://www.nrta.gov.cn/art/

2022/1/26/art_113_59409.html.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