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atGPT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4-07-19张驰

新闻世界 2024年7期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交互式内容生产模式正在推动新闻行业由数媒时代向智媒时代快速转变,由此也对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产生了包括内容生成、道德认知、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在技术赋能和高校新文科改革的背景下,结合ChatGPT对《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进行教学创新,要在深刻理解新技术新媒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探究智能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引导三个层面对《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教学创新的可行性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智媒时代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提质升级。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全媒体新闻摄录;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郑州西亚斯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ChatGPT背景下《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JGYB47)的阶段性成果。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2022年11月发布的一款“对话式”人工智能工具,通过对巨量数据资源的学习、训练和强化,其已形成了强大的语言理解能级和文本生成能力。目前,该工具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聊天,还可以撰写小说、编写代码、作诗、绘画甚至充当智能客服。当地时间2024年4月1日,OpenAI宣布,将允许用户无需注册直接使用ChatGPT。2024年1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与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发布“2023年中国大学改革十大主题词”,“ChatGPT进高校”入选且排名第二。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人、机器、媒介场景、传播环境等正受此影响发生着复杂且深刻的变化。有媒体曾预言中短期内ChatGPT的潜在产业化方向:归纳性文字类、代码开发类、图像生成类、智能客服类。新闻行业兼具信息传播和文化建构的双重功能,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以及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其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及分发传播等也正在被颠覆和改变。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正不断对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背景:教学改革与技术赋能

新闻学课程的创新改革一方面基于技术革新,一方面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命题。充分利用ChatGPT等智能化技术,将课程教学和创新研究结合起来,探索智能技术在行业发展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和升级,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性训练和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将有助于新闻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教学改革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文科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播、历史延续中肩负重要使命。新时期,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传播环境、科技环境,新文科改革势在必行。ChatGPT背景下新闻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倒逼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的创新升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现有的教育视角和教学方法,去创新新闻学教育。首先表现在内容生成层面,ChatGPT技术能够使用大量的数据和算法自动生成文章,该功能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挑战,这也意味着新闻学教育将不再仅专注于记者的笔、主持人的话筒和摄影师的相机,ChatGPT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次,在道德认识层面,任何机器人话语都不能替代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认识,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及伦理知识,不应让学生认为机器人话语是完全准确可信的,应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习惯和批判观念。最后,在教学方法层面,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新闻学教学的传统形式,对新事物的接受和使用能力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颖的教学技能,如积极探索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更好地驾驭人工智能进行教学。

(二)技术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等条件下诞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被视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新闻行业、新闻专业教学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人工智能在时空层面均超然于以人为主体的信息采集,虽然其数据资源库未必能够做到完全客观真实和准确,但与人工相比,毫无疑问其信息筛选与采集的维度更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次,在内容生产层面,人工智能试图模拟人类的各项能力,包括识别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与推断能力等,就目前而言,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强人工智能还未出现,但是智能技术对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深度介入已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最后,在分发传播方面,新闻行业面临用户触达危机,算法技术使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并实现私人订制,信息传播从以人为主体变为以信息为主体。帕斯夸尔认为,如今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黑箱社会”之中,编码规则所体现的价值和特权隐藏在黑箱之中。[2]人工智能看似客观、中立,但在其中渗透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特权”,对传播真实信息、批判丑恶现实、传递人文关怀、构建文化生态、形塑价值认同的新闻行业而言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二、设计:建设目标与创新思路

《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是郑州西亚斯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本科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涵盖“摄录技术”和“摄录艺术”两个层面,并结合当下全媒体最新表现形式和内容,从策划、摄录、制作实践出发,联系“融合新闻学”和“视频编辑”相关课程内容,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全媒体影像相关知识和实践运用,从而切实掌握全媒体新闻节目以及短视频、新闻纪录片等拍摄、制作及传播的能力。

(一)建设目标

ChatGPT背景下《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创新建设目标包括: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资源共享。ChatGPT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机遇,首先,ChatGPT能够提供海量信息和数据资源,通过高效的检索、筛选可以作为新闻节目的生产资料,有效提高学生新闻节目摄录和制作的工作效率。其次,基于“人机互动”的交互模式,通过生成教学案例、模拟新闻事件等创新性教学资源设计,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各种角色设定进行对话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采访、调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与弱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革新了用户画像体系和内容标签体系,其内容分发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通过引导学生对ChatGPT在相同主题下不同的生成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促进全媒体时代新闻学子个性化、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课程教学立足于新媒体环境的极大变化,借助ChatGPT技术改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针对新技术发展而推出的《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更应该以实践为主导,通过ChatGPT技术积极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突破。在ChatGPT背景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更好地发挥新闻学专业的大众传播作用,多元化、多渠道传播新闻。借助ChatGPT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课程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共建共享,信息交流和分享更加便捷高效,实现高质量的新闻学专业教学。

(二)创新思路

《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的教学创新应结合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展新闻摄录应用领域、提高课堂交互效果,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促进新闻学教学的智能升级。

首先,理解媒介,拓展内容。罗伯特·洛根在麦克卢汉提出的人类传播时代三分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分法:非言语的模拟式[3]、口语、书面、电力、互动式数字媒介或“新媒介”传播时代。其中互动式数字媒介或“新媒介”即包含当下的人工智能及其他全新的智能交互或数字技术形式。在麦克卢汉看来,作为“介质”而存在的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模式。引导学生对ChatGPT基于大语言模型进行智能交互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媒介)的基本逻辑和传播特征,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传播学基础思维并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智能媒介。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价值的渠道变得更加智能,在教学创新中探索使用ChatGPT实现更为全面多样的教学模式,将辅助工具运用于解读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替代过去教师单向输出的主体性偏向。当下高校在校生以“05后”为主,学生对传统媒体关注度不高,他们对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同时也缺乏深度认知和场景化应用。因此课程创新需要加强学生对新闻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技术在新闻业务中的应用和融合。此外,学生的数据信息分析和解读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新闻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三、进路:技术融通与素养提升

在ChatGPT支持下,《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教学创新需要探索新技术与新闻行业及教育思想的融通、传播、应用等课题,结合ChatGPT的智能交互功能,深度洞察媒体融合升级的最新要求,在教学方法、实践能力、新闻价值等多方面的创新和引导下实现一体化设计,打造更加科学、合理、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探究智能技术,挖掘新闻价值

实现ChatGPT赋能新闻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就是在法治与伦理的框架内,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创新新闻表达语态与手段,彰显新闻媒体的服务效能,重塑新闻媒体的公共价值。[4]在ChatGPT背景下创新新闻学课程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并借助ChatGPT的功能优势满足新的传媒时代发展的需要及课程改革的要求。

ChatGPT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更加直观的内容展示方式,包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重形式。在《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中,拍摄和录制的技术能力培养是课程重点。运用ChatGPT可以快速生成拍摄脚本、搜索拍摄素材,助力摄录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影像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节目摄录的影像素养。课堂授课中,根据教师发布的影像摄录主题,不同小组的学生在使用ChatGPT获取拍摄脚本时会得出不尽相同的回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小组在与ChatGPT对话中的角色赋予、问题描述、明确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完成对智能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ChatGPT对某一新闻主题的拍摄计划实现新闻讯息、文化传承、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表达,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新闻摄录领域新闻价值呈现的知识和应用技巧。ChatGPT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探寻新闻中潜在的数据价值,为新闻报道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素材。结合《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等章节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探寻新闻中潜在的数据价值,运用ChatGPT将数据可视化,从而拓展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并增强传播效果。

利用多语种翻译技术,对全球性新闻事件进行多视角的报道分析。通过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从而挖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价值。在聚合各类新闻平台的背景下,课程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洞察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价值。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数字化新闻素材,学生可以探究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信息的表达方式。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探寻更多的新媒体应用,增强新媒体报道的创新性并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例如,通过借助VR/AR等技术,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更好地推动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在《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教学中,发挥ChatGPT技术优势,结合情境式、启发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升课堂互动效果。通过引入ChatGPT支持的自然语言深度学习技术,借助技术赋能,探索、优化新闻摄录能力培养,以全媒体思维为指导,使新闻摄录智能化,适应新时代新需求。

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热点新闻话题及报道方式、传播效果等进行深度分析,使用ChatGPT语音或文字交流功能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使用ChatGPT设计各种模拟教学场景,例如模拟新闻现场、新闻节目摄录脚本撰写和“三审三校”编审流程等模拟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化智能交互,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ChatGPT非常适用于课堂互动,体现“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利用ChatGPT实现语音互动、智能问答等,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频次,激活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设计答疑环节、在线聊天等方式引入ChatGPT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增强课堂教学方法的丰富性。ChatGPT为学生开拓了学习途径,通过课程独立项目的设计及智能答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ChatGPT在新闻摄录中的多种应用,提升了实践操作中的综合能力。利用ChatGPT实现的“人机对话”训练模式正符合有学者提出的“新闻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对话的产物”这一观点,有助于新闻学专业学子进行初步的对话训练。奥伦·索弗认为“对话”是新闻民主的体现,是相对于长久以来客观新闻规范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当智能技术赋能新闻,新型媒介聊天机器人突破“人人对话”模式转向“人机对话”模式,新闻传播理念也需要跳出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客观反映论视角,走向“人机共生”的主动对话观视角。[5]通过“人机对话”训练,提升学生分析、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基于ChatGPT增加实践教学触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新闻学学科的核心要素和技术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虚拟采访,体验新闻节目制作核心技能:拍摄、采访、编辑和播出。实践触点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业务素养。

(三)强化实践引导,提升新闻素养

基于OBE教学理念及《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特点,加强对学生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应用是该课程实现教学创新的重点之一,同时,课程的创新改革还有助于同步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包括良好的批判精神、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全媒体视野下的新闻从业人才,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利用ChatGPT引入更多的真实新闻素材,结合“校企媒”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技术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和融通,提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利用ChatGPT的优越性,可以使成员分工更加合理,专长互补,及时修正摄录策略进度,大大提高小组的实践效率。基于ChatGPT的最新特点,可以重点探索节目策划、影像脚本和AI语音播报等智能化生产在新闻摄录中的应用价值。

尼尔·波斯曼提出,每一种技术既是包袱也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6]ChatGPT可以让新闻节目摄录和制作更具时效性、交互性,但是也存在黑箱操纵、伦理失范、剽窃侵权等现实隐忧。新闻内容生产注重真实性,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求真能力、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在利用新技术进行新闻节目摄录时,形塑良好的批判思维尤为关键。在课程改革中鼓励学生利用ChatGPT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多媒体新闻摄录的方式方法创新,同时也要明确赋予学生在提取、处理、管理多样化信息资源的权限边际,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正确使用。随着ChatGPT的应用,知识资源的获取不再拘于场景、身份及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师的知识垄断,使得教师权威面临消解。[7]教师在教学创ZG3fihkLpDBVsuumtKO819UqjFcbKbhtPR1Q3hmNV5U=新的实践中要始终坚守ChatGPT的“工具性”定位,充分发挥“知情意行”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避免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学生关于知识崇拜的消解。鼓励学生从多维度审视智能技术,包括洞察技术的缺陷、了解智能技术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且在使用智能技术时保持警惕。

四、结语

智媒时代,新闻从业人员的摄录技能需要得到更趋智能化的全面提升。ChatGPT背景下创新《全媒体新闻摄录》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在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职业伦理道德等层面进行更加全面的协同打造,可以对未来职业新闻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更加有效、扎实的培育。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交互体验,培养具备全媒体视野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新闻从业人员。通过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以及媒介技术批判思维的引导,进一步增强学生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推进新闻事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注释:

[1]洪杰文,常静宜.人工智能的新闻传播实践及反思[J].青年记者,2023(01):45-49.

[2]Pasquale,F. The black Box society: The secret algorithms that control money and information[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1-8.

[3]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何道宽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4.

[4]陈露菡.ChatGPT赋能新闻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J].传媒,2023(22):42.

[5]郝雨,文希.AIGC一个“特类”:再论ChatGPT 应用新闻生产新模态[J].新闻爱好者,2023(09):16.

[6]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

[7]陈海萍,兰继军.ChatGPT冲击下教育关系的隐忧与应对[J].高教论坛,2023(10):72.

(作者:郑州西亚斯学院助教,郑州西亚斯学院新闻学重点学科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传播、新媒体传播)

责编:周蕾